“小的時候,我們只有聽人說話的份兒。當我與同齡人開始說話的時,給我一種極惡劣的印象。”這句話出現在書的第五頁第二段第一行。這句話是我在看電影兩小時前在王小波那里讀到的。周末電影的票價要比平時貴五塊錢,還是看了戰狼,平時我是不會這樣做的。要說一些觀影評價的話,只能說,值得我那多付的五塊錢雜志文摘的錢或者也是五塊錢的雞柳。
看完電影吃了碗炸醬面,很好吃的,下次又有了約飯的新地方。說起吃飯這件事,小時候爺爺在飯桌上教我們,要所行“道”與““禮”。之后在學校的課堂上,聽見孔夫子所云關于“食不言”的事情。我至始認為這是件不正確的事情。
如果在夫子的那個獨尊儒術的年代,夫子沒準會因為火鍋的出現就會改變想法了。或是火鍋在那個年代和如今一樣流行,夫子因為不喜歡吃火鍋湊熱鬧,提出的“食不言”。至于夫子為什么不喜歡湊熱鬧,從這個角度想,“罷黜百家,獨尊儒術”是秦皇為加強中央集權的目的,之后的百家爭鳴,隱喻著自由與專制之間的較量,夫子提出的“食不言”,在飯局上,保不準因為不慎的一言一行成為茶余飯談的詬病。這人一熱鬧,麻煩就來了,爭鳴斗艷的就發的越厲害。怪不得,念初中的時候,校長一到周一,就站國旗底下開大會,總會提到校外打架,站著湊熱鬧的也要株連。我又想到了如果,大一統秦帝國在獨尊儒術之后,如果沒有焚書坑儒,那現代的涼茶廣告還可以應用在哪里呢?你看,這又是一個可以胡思亂想的問題。
有關飯桌上的事情,在座的都是大人,大人的事情,小孩子還是不要摻和的好。乖乖聽著就行,要學會大人的事情,因為小孩子要長大,要做有大人的事情。
后來第二天,我跟同學胡扯了關于夫子和火鍋的事情。她問題的側重點給我的是:“吃火鍋為什么要熱鬧?”
“除卻利益關系,沒有比吃飯這件事情,更合理的理由能讓我們聚到一塊。”這是我的回答。后來我又想了想我的回答,有些詞不答題,沒有詞不達意。
關于“食不言”,我說這是個不壞的想法,或許比較周全。但,我是固守自己的,同夫子一樣。
MicrosoftInternetExplorer402DocumentNotSpecified7.8 磅Normal0
烹羊宰牛且為樂,會須一飲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將進酒,杯莫停。
與君歌一曲,請君為我傾耳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