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閱讀愛生活# [理財篇] 讀書筆記
閱讀理由:行動派琦琦推薦,理財之前要學會金錢觀,金錢觀的不正確才是很多人無法實現財富和收入增長的原因。
閱讀感悟:大部分人都沒有足夠的內在能力去創造并守住大筆的財富。這本書講的是金錢的內在法則,你如何思考,你的信念是什么,你真的覺得你值得擁有財富么?等等。幫助你安裝一個有錢人的腦袋,從而守住通過外在法則(商業知識,理財,投資技巧)賺的財富。
內容概要
全書分為兩部分:一是金錢藍圖,二是17條財富檔案
金錢藍圖:你的收入,只能增加到你最愿意做到的程度!
你的金錢藍圖,包含了你對金錢的想法,感覺和行動。想法產生感覺,感覺產生行動。而想法從哪里來?你小時候。小時候你就被教導:要好好學習,天天向上,考試名列前茅,考上大學,有一份穩定的工作,然后賺錢養家。不工作,你是賺不到錢的。。。所以,你還是一個窮人。
窮人雖然嘴上說好想發財,但是內心對賺錢這件事還有一些根深蒂固的憂慮,甚至是害怕。害怕失敗,害怕莫名其妙的失去一切。
你知道大部分有錢人的想法都很像么?
——有錢人的想法真的和窮人不一樣
如果你用有錢人的方式思考,做有錢人做的事,你認為你可不可能也變成有錢人?
——窮人的金錢藍圖很小,甚至沒有,觀念里只要夠用就行,或者只要還清負債就不錯了。而有錢人的金錢藍圖很大,他們的目標是千萬富翁以上。
金錢,是一種結果,就像你的體重是一種結果一樣。缺錢,是一種癥狀,它透露了表面之下的狀況。就像你的屋子很亂,反映了你的內在沒有條理。唯一能改變外在世界的方式,是先去改變你的內在世界。
那么如何修正呢?重新設定。設定為有錢人的腦袋。
設定——想法——感覺——行動=結果
17條金錢檔案
有錢人vs窮人
1.我創造我的人生vs人生發生在我身上。
2.玩金錢游戲是為了贏vs玩金錢游戲是為了不要輸
3.努力讓自己有錢vs一直想著要變有錢
4.想的很大vs想的很小
5.專注于機會vs專注于障礙
6.欣賞其他的有錢人和成功人士vs討厭有錢人和成功人士
7.與積極的成功認識交往vs與消極的不成功人士交往
8.樂意宣傳和推銷自己的價值觀vs把宣傳和推銷看成是不好的事情
9.大于他們的問題vs小于他們的問題
10.很棒的接受者vs很差的接受者
11.根據結果拿酬勞vs根據時間拿酬勞
12.兩個都要vs二選一
13.專注于自己的凈值vs專注于自己的工資收入
14.很會管理他們的錢vs很容易搞丟他們的錢
15.讓錢辛苦為他們工作vs辛苦工作賺錢
16.就算恐懼也會行動vs讓恐懼擋住了他們的行動
17.持續學習成長vs他們已經知道一切
看完這17條,你會不會有一種,“這還用你講?我早就知道這些了”的鄙視?然而你為什么還是一個窮人,而不是有錢人呢?如果你是有錢人,你也不會看這本書,也不會翻開這篇文章。知道卻做不到,是最大的悲哀。
那如何知道又做到呢?我總結了幾個方法:
1.反復閱讀,內化成自己的想法。一旦成為想法,它就會影響你的感覺,進而影響你的行動,你的行動才是創造結果的唯一途徑。
2.寫讀書筆記。我之前看了很多書,大多記不住了,而讀書筆記能夠讓你梳理整本書的脈絡,在內化的同時,你相當于又讀了一遍這本書。而且筆記還可以回看。
3.行動,把書里的方法拿來用,是最快速的學習。那么我都用了哪些呢?
1.把焦點從工作收入轉向被動收入。我以前腦袋里甚至沒有創造被動收入的概念。記得有人描述王建林那一個億的小目標對于普通人來說就是年收入10萬的人,不吃不喝,工作1000年。這個描述把我驚到了。原來有錢人和窮人的差距如此之大。而當你有足夠的被動收入,你什么都不必做,也不必擔心生活。
2.對收入的分配。開一個財務自由帳戶,存入每筆收入的10%,用于投資創造被動收入,只進不出,直到退休后再使用利息。開一個玩樂帳戶,同樣存入10%,每月花光,用來享受生活。這兩者的平衡,讓你不至于只一味存儲而覺得自己沒有享受生活,也能在享受生活的時候不必因為沒有存儲而有負罪感。書里還介紹了其他的帳戶類型,我認為類型和配比可以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自行調節。但是這個方法非常的好。自從有了玩樂帳戶后,我可以開心的享受玩兒而不再憂慮自己沒存錢。而財務自由帳戶,因為我沒有投資知識,只能先存起來。一下子就看到了自己的缺陷和需要提高的地方,連理財知識都沒有,我如何達到財務自由?
3.有錢人根據結果拿酬勞,窮人根據時間拿酬勞。無論是誰,時間都是有限的,而你創造的結果的價值,卻可以是時間的很多倍。
成功的關鍵在于提高你的能量,當你提高了能量,別人自然會被你吸引。
能量樹
寫于2016.1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