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與大家分享一本最近看的書《給青年的十二封信》。
讀后感:“ ‘太貪容易,太膚淺粗疏,太不能深入,太不能耐苦,’作者對于現代青年的毛病,曾這樣慨乎言之。”作者希望通過“這十二封信啊,愿對于現在的青年,有些力量!”雖是寫在約一個世紀之前,現如今讀起來,毫無違和感,反而如涓涓細流潤心田,給人一種恬靜的溫暖的力量,如一個智者在給你款款而談,讓正值青年的人對讀書、動與靜、升學與選課、人生等有了進一步的體會和思考。聽了很多道理我們卻依然過不好這一生,人生的路還得自己去摸索著前進,套用朱老的《談美》里的一句話“慢慢走,欣賞啊”。
如果你沒有時間閱讀這本書
那占用你一丟丟時間
我們一起來拆信吧????
一、談讀書
“書是讀不盡的,就讀盡也是無用,許多書都沒有一讀的價值,你多讀一本沒有價值的書,便喪失可讀一本有價值的書的時間和精力。所以你必須慎加選擇。我不敢勸你完全不讀新書,卻希望你特別注意這一點,別事都可以學時髦,惟有讀書做學問不能學時髦。你與其讀千卷萬卷的詩集,不如讀一部《國風》或《古詩十九首》,你與其讀千卷萬卷談希臘哲學的書籍,不如讀一部柏拉圖的《理想國》。”
“關于讀書方法,第一,凡值得讀的書至少須讀兩遍。第一遍須快讀,著眼在醒豁全篇大旨與特色。第二遍須慢讀,須以批評態度衡量書的內容。第二,讀過一本書,須筆記綱要精彩和你自己的意見。”
二、談動
“朋友,閑愁最苦!愁來愁去,人生還是那么樣一個人生,世界也還是那么樣一個世界。假如把自己看得偉大,你對于煩惱,當有‘不屑’的看待;假如把自己看得渺小,你對于煩惱當有‘不值得’的看待;我勸你多打網球,多彈鋼琴,多栽花木,多搬磚弄瓦。假如你不喜歡這些玩藝兒,你就談談笑笑,跑跑跳跳,也是好的。”
我的思考:其實人有時候就是這樣,閑下來就容易憂愁,忙一點比較充實。開心也是一天,不開心也是一天,還是談談笑笑,跑跑跳跳過每一天吧,船到橋頭自然直!
三、談靜
“我所謂 ‘靜’,便是指心界的空靈,不是指物界的沉寂,物界永遠不沉寂的。你的心境愈空靈,你愈不覺得物界沉寂,或者我還可以進一步說,你的心界愈空靈,你也愈不覺得物界喧嘈。所以習靜并不必定要進空谷,也不必定學佛家靜坐參禪。”
我的思考:真正的靜是不受外界任何干擾的,所謂鬧中取靜,就是當周圍十分喧囂時,反而是另一種靜。
四、談中學生與社會運動
“中國人蜂子孵蛆的心理太重,只管煽動人‘類我類我!’ 比方我歡喜談國事,就藐視你讀書;你歡喜讀書,就藐視我談國事。其實單面鑼鼓打不成鬧臺戲。要撐起中國場面,也要生旦凈丑角俱全。我們對于鼓吹青年都拋開書本去談革命的人,固不敢贊同,而對于懸參與愛國運動為厲禁的學校也未免矯枉過正。”
五、談十字街頭
“一種社會所最可怕的不是民眾膚淺頑劣,它最可怕的是沒有在膚淺卑劣的環境中而能不膚淺不卑劣的人。比方英國民眾就是很沉滯頑劣的,然而在這種沉滯頑劣的社會中,偶爾跳出一二個性堅強的人,如雪萊、卡萊爾、羅素等,這是英國人力量所在的地方。”
六、談多元宇宙
“道德的宇宙里真正的圣賢少,科學的宇宙里絕對真理不易得,美術的宇宙里完美的作家寥寥,戀愛的宇宙里真正的戀愛人更是鳳毛麟角。所以,戀愛真純程度以人格高下為準,一般人誤解戀愛,往往境過則情遷,這是冒名戀愛,實則縱欲。”
我的思考:說到談戀愛,其實最后是和這個人的人格談。
七、談升學與選課
“我時常想,做學問,做事業,在人生中都只能算是第二樁事。人生第一樁事是生活。我所謂‘生活’ 是‘享受’,是‘領略’,是‘培養生機’。”
八、談作文
“學文如學畫,可臨帖,又可寫生。在這兩條路中間,寫生自然較為重要。可是臨帖也不可一筆勾銷,筆法和意境在初學時總須從臨帖中領會。”
我的思考:學文和學畫,我想它們的共同點就是通過一個媒介表達作品人心中的想法與情感,臨摹便是先依樣畫葫蘆,學習框架,當有了自己的藝術見解和生活閱歷后,便能在框架中注入新鮮的東西,甚至打破框架,創造新的格局。我手寫我心,我筆畫我情。
九、談情和理
“孝不過是許多事例中之一種。其他一切道德也都可以有問心的和問理的分別。問理的道德雖亦不可少,而衡其價值,則在問心的道德之下。孔子講道德注重仁字,孟子講道德注重義字,仁比義更有價值,是孔門學者所公認的。仁就是問心的道德,義就是問理的道德。宋儒注仁義兩個字說:‘仁者心之德,義者事之宜。’ 這是很精確的。”
十、談擺脫
“ ‘擺脫不開’ 便是人生悲劇的起源。畏首畏尾,徘徊歧路,心境既多苦痛,而事業也不能成就,許多人的生命都是這樣模模糊糊的過去的。要免除這種人生的悲劇,第一須要 ‘擺脫得開’。消極說是‘擺脫得開’ ,積極說便是 ‘提得起’, 便是 ‘抓得住’。認定一個目標,便專心致志向那里走,其余一切置之度外,這是成功的秘訣,也是免除煩惱的秘訣。”
我的思考:我們常常聽別人說,凡事要拿得起放得下,但真正做到的,寥寥無幾,因為“擺脫不開”是常態。沒有人是無堅不摧的,我想應該是歲月的閱歷和溫暖的愛給了ta新的力量和心智的成熟。
十一、談在盧浮爾宮所得的一個感想
“ ‘效率’決不是唯一的估定價值的標準,尤其不是最高品的估定價值的標準。最高品估定價值的標準一定要著重人的成分,遇見一種工作不僅估量它的成功如何,還有問它是否由努力得來的,是否為高尚理想與偉大人格之表現。如果它是經過努力而能表現理想與人格的工作,雖然結果失敗了,我們也得承認它是有價值的。”
十二、談人生與我
“ 我們所居的世界是最完美的,就因為它是最不完美的。這話表面看來,不通已極。但是實含有至理。假如世界是完美的,人類所過的生活比好一點,是神仙的生活,比壞一點,就是豬的生活便呆板單調已極,因為倘若件件事都盡美盡善了,自然沒有希望發生,更沒有努力奮斗的必要。人生最可樂的就是活動所生的感覺,就是奮斗成功而得的快慰。世界既完美,我們如何能嘗創造成功的快慰了這個世界之所以美滿,就在有缺陷,就在有希望的機會,有想象的田地。換句話說,世界有缺陷,可能性才大。”
我的思考:完美正是因為它的不完美,怎么更好解讀這一句呢?我想之前看到的這句話也許可以詮釋——“混亂很美,是建立一切新秩序的可能。”
“亞爾卑斯山谷中有一條大汽車路,兩旁的景物極美,路上插這一個標語勸告游人說:“慢慢走,欣賞啊!”許多人在這車水如流水馬如龍的世界過活,恰如在亞爾卑斯山谷中乘汽車兜風,匆匆忙忙的疾馳而過,無暇一回首流連的風景,于是這豐富華麗的世界便成為了了無生趣的囚牢,這是一件多么惋惜的事情啊!”——《談美》
青年們
慢慢走
欣賞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