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很多人看來,孝莊皇太后的一生中,可能最為得意和舒心的日子,就在孫子玄燁即位后。
清入關前的天聰年間,孝莊嫁給了比自己大20歲的皇太極,生育了順治帝福臨;福臨即位后,她成為清代第一位太后;順治死后,她又扶助孫子玄燁即位,在康熙年間成為太皇太后??滴踔髡院?,孝莊太皇太后在慈寧宮頤養天年,康熙帝也數十年如一日地奉養太皇太后。
孝莊生活儉樸,不事奢華,平定三藩時,曾把宮廷節省下的銀兩捐出犒賞出征士兵。每逢荒年歉歲,她也總是把宮中積蓄拿出來賑濟,全力配合、支持孫子的事業。她的表率行為,使得康熙皇帝對其有著十二分的敬意。
孝莊對兒子福臨的關愛,是遠遠不及對于孫子玄燁的關愛、教養和呵護的。孝莊是位有一定文化素養的女人,她擁有相當的歷史知識,尤其是嗜好圖史,正是在她的影響和教導下,誘發和引導了幼年玄燁的讀書興趣。小玄燁從小就對看書學習產生了濃厚興趣,并形成嗜好,伴隨他的一生。
玄燁成年后多次講道:“憶自弱齡,早失怙恃,趨承祖母膝下三十余年,鞠養教誨,以至有成,設無祖母太皇太后,斷不能致有今日成立。罔極之恩,畢生難報?!薄半拮杂酌商侍蠼逃?,至為深厚”,“仰報難盡”。從這里,可以看出孝莊和孫子康熙之間的深厚感情。
康熙二十一年春,皇帝出巡盛京,沿途幾乎每天派人馳書問候起居,報告自己行蹤,并且把自己在河里捕抓的鰱魚、鯽魚脂封,派人送京給老祖母嘗鮮;二十二年秋,康熙陪祖母巡幸五臺山,一到上坡地方,皇帝每每下轎,親自為祖母扶輦保護。
康熙二十六年十二月,孝莊病危,康熙皇帝晝夜不離左右,親自奉上湯藥,并率領王公大臣步行到天壇,祈告上蒼,請求折損自己生命,增延祖母壽數。康熙在誦讀祝文時涕淚交頤,說:“憶自弱齡,早失估恃,趨承祖母膝下,三十余年,鞠養教誨,以至有成。設無祖母太皇太后,斷不能致有今日成立,同極之恩,畢生難報……若大算或窮,愿減臣齡,冀增太皇太后數年之壽?!?/p>
這些都是他的肺腑之言,玄燁幼時曾長期避痘紫禁城外,“父母膝下,未得一日承歡”。來自祖母的愛,實際上很大程度填補了他幼小心靈上的感情空白,使得他從懂事時起,就將祖母也視為最親之人。這種情感無法以尺度來計量,但玄燁愈為年長,體會愈加深刻,對之愈加珍視。 ? ? 孝莊對孫兒的愛有著豐富的內涵。她不僅給了玄燁本應從其父母那里得到的關懷和愛護,更重要的,是通過嚴格的教育、訓練,培養他的良好品質、習慣與作風。
康熙二十六年,孝莊太皇太后病危,康熙帝悲急交加,晝夜不離地侍奉在慈寧宮,隔著帷幔席地而坐,一聽到祖母有什么動靜,就立刻趕到榻前。據說,康熙帝還放棄了自己無神論的信仰,在慈寧宮舉行了一場類似于諸葛亮“禳星”般的龐大祭祀儀式,祈求上天讓自己減壽,以換得祖母的康復。但不久,孝莊太皇太后還是離世了。悲痛欲絕的康熙帝,堅持在慈寧宮前院所設帷帳內守孝,還想將孝莊文太后的梓宮久留在慈寧宮內,把慈寧宮作為孝莊文太后的“奉殿”,這個想法被大臣們勸阻說無先例才作罷。
康熙皇帝給祖母上了尊崇的謚號—孝莊仁宣誠憲恭懿翊天啟圣文皇后,簡稱孝莊文皇后。根據她的遺愿,靈樞沒有運往盛京與皇太極合葬,而是暫安在京東清東陵,并將孝莊生前居住的慈寧宮東王殿五間拆建于昌瑞山下,稱“暫安奉殿”,停靈其中。直至雍正三年,才在暫安奉殿原處就地起建陵園,葬入地宮。因其陵在盛京太宗皇太極昭陵之西,故稱“昭西陵”。昭西陵與昭陵遙相呼應,實乃一而二、二而一,若將其圈入東陵風水墻內,反而形成阻隔。 雍正、乾隆累加謚,曰孝莊仁宣誠憲恭懿至德純徽翊天啟圣文皇后。
很多人將孝莊和慈禧作為清朝的兩大極端,因為孝莊的一生中為清朝皇室的穩固,鞏固皇帝地位做出了杰出的貢獻,但是相比較而言,慈禧所做的一切,都在被人抨擊。但是無論如何,歷史擺在眼前,一切答案都由各人自己去找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