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隔一年,作為一個畢業一年的TFCer,再次搭上了組織的培訓順風車,到美麗的七彩云南進行一星期的研修學習,和伙伴們來了一場美麗的邂逅。
學習地點定在大理市大理大學,學校坐落于風花雪月的城市半山腰上,云霧繚繞,每天上學仿若修仙。我們一行人往返于美景中,帶著各自的憧憬和教育問題來學習。
但凡學習總是能打開新視野,有新的收獲的,現在我就依照舊例給自己一星期的學習做個小結。
D1:(一)未來世界需要什么人?
首先給我們講課的是趙楚先生,他是一個軍事戰略學者,專欄作家,從事國際政治、軍事戰略和軍事歷史研究與評論多年,所以他帶給我們的課挺新鮮的,講的是《關注21世紀的大趨勢》。
他從當今的國際形勢與全球變化方面給我們分析了很多內容,有點像大學里《國際形勢與政治》的開課老師。趙老師提到五個方面的內容:
1.形形色色奇怪領導者的出現
從特朗普到澤倫斯基,各國領導人在不斷的變化,無不影響著各國之間的政治交往與全球關系。比如日常出現在新聞視野里的美國特朗普,他作為一個商人從政,執政以來非常規的執政風格做出了許多讓人大跌眼鏡的事情。他所領導的美國政治政策方向、外交關系,對本國以及其他國家都將產生重大影響。趙老師講到,20世紀以來,各國首領都是職業政客,如今的21世紀即實現了一切皆有可能。澤倫斯基人民公仆黨的意外勝利,意大利五星聯盟的勝利,英國脫歐公投的成功等等,全球政治面貌正在發生驚人變化。
2.全球生活的滄桑巨變,冷戰后至今的全球政經發展
反恐與數字經濟已經是全球的熱點問題;技術與公私生活融合的速度空前加速;全球化經貿浪潮與社會分化,財富正在向頂層涌動;國際政治重回大國權利博弈軌道……趙老師講的這些看起來抽象難懂的問題,其實都層出不窮地以具體形式出現在新聞當中。作為一個不怎么常看新聞的人,對世界的恐怖襲擊活動和戰爭,數字經濟和生活發展,以及大國經濟科技發展等還是有所耳聞的。
3.從奧威爾到托夫勒,兩個1984世界的并存
這里提到著名小說《1984》所描寫的技術極權主義社會,以及1984年托勒夫描述的未來世界。我對以上內容并不了解,所以聽得云里霧里,后面打算把那本書翻出來看看,只記得趙老師最后大概歸納的是:未來已來,技術導向世界的力量與強弱。還有個很容易被我們忽視的問題,其實現在人與人之間的互動更便捷,在這信息共享的時代,人的思維是可以被日常所使用的科技所影響的。我們以為我們使用了科技便主宰了所用之物,其實不然,像現在的碎片化閱讀文章,使用的軟件,其實無形中我們的思維、習慣都被植入了他人的思維導向和習慣導向,這是一件細思極恐的事情。
要重點標記!?????
4.從911到南中國海,關于21世紀的安全問題
這些國際安全大事件眾所周知,從911到IS,新世紀國際恐怖主義在興起和擴散。安全問題成為新世紀的又一大核心問題。新大國軍事競爭的興起表現在其優勢、權利與技術競賽上。趙老師提到,將來的某天再有開戰,估計都不用出兵打,大家在電腦上模擬一下就能分出勝負。這是一個新的安全戰略優先的時代。聯系到今年我國的華為事件,不難理解,為何美國要對華為進行打壓,無非就想獨攬世界先進通訊技術,在安全技術與監控方面要做龍頭老大。
5.迷霧中的方向,21世紀會走向哪里?
“人倒退著走向未來。”
趙老師在結尾時引用了這么一句話。21世紀是一個沒有確定性的時代,一切都在迷霧當中發生,未來走向哪兒,誰都無法預測。
那么以上和我們的教育有關系嗎?當然有。教育要培養的正是面向這樣一個未知世界的人才,國際形勢的千變萬化,世界需求的千變萬化,都是未來我們需要應對的問題。我們不能總想著以19世紀的方法,20世紀的知識,來教授21世紀的未來人。作為教師,這是一個需要深深思考的問題。
回想自己,作為學生的啟蒙者和引領者,其實我對世界問題的變化與發展毫不關心,這是教育工作者應當反省的。趙老師的這堂課把我們的視野帶上了更大格局,放眼未來和世界,才是我們需要引導孩子們去做的。
趙老師公眾號:趙楚閑談
(二)從《道德經》看教育哲學
楊鵬老師作為深入研究《道德經》的工作者,他對此書的有著自己的心得。但聽了半天,其實我就記住了他講的很重要的一點是:教育一定要培養有創造力的人才。這一點我是認同的。未來時代,智能機器和技術可以代替很多人工和作用,唯一無法代替的是人腦的創造力。那么我們教育,絕對不能批量生產無創造力的人。
以上劃重點?????
楊老師的其他關于道家哲學與教育的問題我聽的不是很明白,有些也不是很認同。道家說: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在道家經典中遣字逐句是可以提煉出一些教育哲學。但教育哲學,心理學,不也是從哲學中分脫出來的。萬物既是相通,我想從任何一個學科中都能或多或少的提取出一些教育真理吧。直接上筆記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