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貨 | Hey,作為攝影愛好者,你準備選入哪家的坑?

封面

???Hello,好久不見啦~在我苦苦等待1個月之后,我的新相機終于到我手中了,這期間經歷了無數的曲折,甚至有2天我拿到機身沒有電池,只能弱弱地看著它的顏…欲哭無淚!

好了,言歸正傳,今天想跟大家分享一下,作為攝影愛好者的你,在最初的最初,應該如何選擇自己的門派呢?畢竟江湖門派多,佳能,尼康,索尼,富士,M43(松下,奧林巴斯)…任性的小可愛還有萊卡。沒有最好的,只有最對胃口的,我且以我淺薄的個人感受在這里拋磚引玉一下吧!

01,明確自己的需求

其實這一點,對于初級愛好者來說,通常也是最難的,但又無法避免的。我們盡量從以下幾點來理順理順:

A、你打算認真長線的堅持練習攝影嗎?(我知道,通常你會不假思索地回答:是的!)還是偶爾拿來玩一玩?

B、你是更想要多拍照片,還是多拍視頻?(2個都要也行,預算自然會高很多。)

C、你更想拍人文,還是風景,或者人像?(我知道你可能都想拍,但至少排個優先級。)

D、你的預算多少?(只要不做器材黨,攝影是不會讓你窮三代的。)

順利回答完這幾個問題,通常就比較容易鎖定我們的第一臺相機選擇范圍。(可參考:《干貨 | 出門旅行,隨身相機如何選?(多圖預警)》)這個時候你會發現,很有可能每個門派都有符合你需求的那一款,此時做選擇,除了看顏值,簡單了解一下各大門派的特點及文化,也可以幫你做出更好的判斷。要知道,門派的選擇絕不僅僅關乎你的第一臺相機,它更設計到你后期鏡頭群的選擇,更新迭代的效率等等。

02,了解各大門派的特點

這個話題不管怎么聊,大概都會遭到各派子弟的攻擊,所以再次強調,以下言論僅代表我個人觀點,理性參考哦~

佳能Canon

??優勢:

A、佳能是單反行列的佼佼者,這么多年的發展,鏡頭群相當豐富,各個焦段,各個價位,總能找到適合你的,"紅圈頭"也一直都是各大職業攝影師的專業機,畫質一級棒;

B、在色彩上,拍人像很討喜,白里透紅,被拍攝者的膚色看起來很透亮,人像首選;

C、它有很多高性價比入門級的單反和鏡頭選擇,在這個區間,在同價位的單反品質上會比同價位的微單強很多,很適合初期學習。

D、單反續航能力遠強于無反。

??不足:

A、優秀的單反相機,體積大,比較沉;

B、作為單反領域數一數二,目前雖然開始開創微單領域,也有不錯的機器,比如M6,但微單鏡頭不夠豐富,且不便宜;

??個人使用感受??:

我的第一臺相機,也是我用的最多的相機就是佳能650D(已停產),非常入門的一款,哪怕現在我也依然在用,配了一個50mm f1.8的鏡頭作為掛機,鏡頭1k人民幣,相機大概3k+吧,性價比很高,很喜歡。

我的第二臺佳能相機是卡片機G7X Mark2,作為vlog神機,它的視頻拍攝功能滿足了我絕大部分的需求,自然美顏,連續追焦,小巧輕便…也是很是喜歡。

去巴厘島的那兩周用的是朋友的無反相機(微單)M6,綜合能力都不錯,只是覺得鏡頭素質略遜色其他微單,但是4k的價格,也算合理。

所以,佳能是引領我進入攝影并且讓我保持對攝影持續熱愛的最好導師,所以對于初級愛好者,我還是推薦的,除了不夠便攜,在較低成本內讓自己明白興趣到底有多少,還是很好的選擇。但是,我不會再考慮購買其他的佳能單反了,原因也很簡單,慢慢的明確了自己的需求,我不是專業攝影師,那就用不著其高端定位的機器,我需要帶著相機到處走,那么便攜就成了必須,人像不是我目前最大的興趣,希望能學者拍寫人文類的,這部分也不算佳能的強項…所以,是時候"叛變"了。

???????????適合人群:

A、以人像攝影為主的愛好者;

B、打算系統學習攝影的初學者;

C、需要用于工作的專業人士,


尼康 Nikon

額,坦白說,我從來沒有認真用過尼康。曾經江湖上留言,"尼康"/"佳能"勢不兩立,所以我堅定不移地站在了佳能派。所以,這里我也就不胡說八道了,單反的優勢基本相同,毛病也都是通病,唯一需要說明的,相比起佳能的人像拍攝,尼康的色彩更鮮艷,更適合拍風景。當然,"風光攝影"又是另外一個深奧的領域了,涉及到圖片的包容度等其他問題,就不展開了。

???????????適合人群:其他不知道,至少風光攝影愛好者應該會喜歡它。


索尼Sony

??優勢:

A、江湖間流傳的"索尼大法好",說的就是它的"黑科技"。專注微單領域,產品更新迭代快,熱衷于刷新自己創下的漂亮參數,各項性能在同價位產品里都數一數二;

B、對于工科的擁護者,其實它的顏值也是在線的,更多是一種科技感,時尚感。

??不足:

A、產品迭代快,意味著相機不保值;

B、鏡頭群一般般,并且,超級無敵貴,巨貴;

C、固件升級慢,甚至沒有,意味著新出的終端相機很可能某些性能比前不久的高端相機還好,對老用戶不夠友好;

??個人使用感受??:

我沒買過索尼的相機,但是玩過a6000,a72,算是入門和高端的2個代表吧。客觀來說,索尼的相機性能很好,對焦速度一直快,畫質一直好,連拍張數最多,體積也足夠小…一度我都十分種草a7系列。但是作為一個用戶,體驗多了之后,索尼給我的感覺更像是"科技圈"的事兒,而不是"攝影圈"的。他們的產品團隊更像是一群具有極客精神的開發者,而不是具有情感的攝影人,這也是我為什么沒有選擇索尼的根本原因。拜師我希望是找一個懂攝影的人跟我聊故事和情感,而不是一個編譯者跟我聊算法。當然,這也是很主觀的感受,畢竟相機在你手上,怎么用是自己的事情,你也可以理解為我太矯情了。

???????????適合人群:

A、喜歡高科技,追求參數完美的極客們;

B、想從單反的笨重中解脫出來又需要高效率工作機的專業人士;


富士FujiFilm

我的新相機就是富士最新推出的XE3,沒錯,這就是我離開佳能之后的選擇。富士的優缺點非常明顯:

??優勢:

A、無疑,直出色彩一級棒;

B、相機顏值一級棒;

C、鏡頭群雖然不多,但是顆顆精品,質量高;

D、愛護老用戶,舊版本相機固件升級后也能體驗最新的技術快感;

E、Raw格式的寬容度高;

??不足:

A、貴,是的,在同性能的相機里,富士一定是最貴的;

B、更新迭代慢,就好像一直被吐槽的"對焦速度"問題,大概拖了三四年,17年底才算基本解決;

C、視頻拍攝功能幾乎是廢掉的。(不知道猴年馬月能解決)

D、所有參數的表現,在同價位相機中都不算突出,既性價比不高;

E、沒有全畫幅。(這個我不需要,所以對我來說不算不足)

??個人使用感受??:

我之前有一臺富士的卡片機,X70,其實它從顏值,到成像都挺在線的,我賣掉它主要是因為我需要拍視頻,然而富士的視頻功能實在太爛,另外一方面,我還hold不住大廣角的定焦,但就相機本身來說,它的定位還是很清晰的,需求不匹配而已。

后來用朋友的XT10拍了些旅行圖片,第一次在傍晚的海邊被它的直出色彩所震撼,我才突然意識到,其實富士才是真正懂攝影人的廠商。就"色彩"這個問題,它絕對不是簡單的增加點飽和度或者對比度就能解決的,富士作為一個曾經膠片時代的佼佼者,ios400膠片的創始者,它自然是相當懂得色彩的。再看它機身按鍵的布局,那些設計都能看得出它盡量以攝影師的視角去布置,所以用戶體驗更好些。至于詬病的視頻功能,也正好體現了它專注于攝影的態度和立場,我覺得也沒有什么錯……

所以,從情懷上,顏值上,攝影的專業性上,都足以說服我選擇它。至于我手上這臺XE3效果如何,使用一段時間再來給大家匯報。

???????????適合人群:

a、人文攝影愛好者;

b、顏控高于一切的攝影愛好者;

c、跟我一樣矯情的偽文藝青年;


M43(奧林巴斯/松下)

其實我玩他們家的相機也很少,M43作為松下和奧利巴斯聯合研發的鏡頭卡口系統,算是他們2家的一個代表吧。2家各自的機身選擇很多,但M43的鏡頭,應該是其最大亮點。

??優勢:

A、機身夠小,夠便攜;

B、鏡頭品質很高,狗頭不狗,牛頭很牛;

C、價格相對美麗;

??不足:底小,自然帶來的就是畫質相對遜色;

???????????適合人群:

A、對攝影畫質沒有太高要求的初級愛好者(手機電腦瀏覽為主);

B、追求旅行便攜性的攝影愛好者;

C、喜歡玩弄鏡頭的攝影愛好者;


萊卡Lycia

嗯,除了簡單摸了摸一兩個古董的萊卡膠片機以外,我就沒玩過萊卡!???????這種"逼格"的代表,還是比較適合有銀子嘗試體驗的愛好者啦!買不起沒關系,我們還有富士…???????

以上,就是我對于初入拍照江湖選擇坑位的一點點小建議,也不一定全對吧,至少是我個人真實的感受總結,希望對各位小伙伴有所幫助。我已經投奔富士了,你們要不要加入我?哈哈哈~

寫在最后:我不是一個專業的旅行者,沒有去過幾十個國家幾百個城市。我只是踏踏實實沉浸在南半球,體驗生活,感受差異,之后繼續在常規的生活節奏中探索世界。這些體驗與故事構成了我完整的青春,讓我豐富且滿足。如果它也感動了你,我很快樂。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