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發自簡書App
隨著北上廣深的房價、以及生活成本越來越高,超出了80%人的所能承受范圍;理想也逐漸無處安身、漸行漸遠。一部分人,在痛斥這不合常理的生存環境同時,選擇安身立命;一部分人,在希望一次次落空后,選擇悄無聲息的離開。
《新世相》抓住這一普世的痛點,發動了“逃離北上廣”這個二十一世紀的新青年運動,刷爆了朋友圈、公眾號;但最終還是以一篇《那些“逃離北上廣”的人回來了,然后呢?》草草收尾;現實就是這樣,北上廣深雖然房價物價高的離譜,但起碼讓人看到了希望、看到了公平;留下,未來起碼還有一絲的遐想。
“直到真要離開你那一刻,我才知道自己其實不想走。”
市場秩序
比如原來規劃用途是寫字樓的去造住宅,原來是工業后來做商業,隨便轉化用途,隨意變換容積率,可能政府知道了,罰款一下。
各種亂象很多。房產銷售時,商鋪的面積切碎了賣,賣不掉了,售后返租,實際上是高息攬儲,最后壞賬,變成社會不穩定的源頭。
房產商在融資的時候,高利貸,職工系統亂集資,社會上騙老百姓亂集資,都是房產商在開發中的亂象。
還有一種,批了土地后,兩年必須啟動開發,三五年完成,太多的房產商囤積了地十年沒有開發,這十年來,房價漲了10倍,什么活也不干,利潤增加10倍。
政府土地儲備很少,開發商土地多多,囤地,囤房,賣不掉的房,切碎了賣,售后返租,當股票一樣的當成標準化的再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