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芷若為什么最后輸給了趙敏

金庸筆下一個個妙趣橫生的人物,尤其是那些女子才華橫溢而風格迥異,流竄著個性與靈性。在蘇有朋、賈靜雯和高圓圓版《倚天屠龍記》中,周芷若,她愛的是張無忌,而嫁的人卻是宋青書。我曾經質疑過:如果張無忌選擇的是周芷若,他的人生會有什么不同?隨著人的不斷成長,現在卻懂了這兩個女子人生中的看似偶然卻是必然的可能。


《倚天屠龍記》劇照

在劇的最終,趙敏被周芷若點了啞穴藏在草叢中,周芷若質問張無忌,其實周芷若的問與不問結果卻早已注定。在得知趙姑娘生氣離去時,張無忌:“趙姑娘跟著我一路受了那樣多的苦,我豈可負她?”相比而言,當初張無忌和周芷若成在光明頂上成親時,聽完趙敏的話和看了義父的一縷頭發就隨趙敏而去,棄周芷若于不顧。行為透漏著思想,意思是——你周芷若再重要終究是沒那么重要。

張無忌的性格方面,遇事逃避,體現在往往順其自然,注重大形勢的需要和長輩的情誼下,順應大多數人的意愿而做出選擇。這樣的選擇,也許是最好的最明智的也是眾望所歸但是卻不一定就是自己內心的真實想法。這使得他在四個女孩子之間流連,無法選擇。真正懂她的人是趙敏,最適合他的果斷、決絕和干脆利落的性格,當然是趙敏所有。在他們后邊的經歷中,自然可見分曉。隨著張無忌的不斷成熟,自己知道在乎的是趙敏。張無忌自己對于周芷若是敬重,殷離是憐惜,對珠兒是憐憫,而對趙敏是愛,刻骨銘心的愛。敬重與愛能相提并論嗎?

分析趙敏與周芷若。趙敏,出身于蒙古貴族的公主,家庭環境和教育方面是由足夠的愛和溫暖下長大的,她有足夠的經濟基礎和親人關心,這樣的環境造就了她的自信和安全后盾。而周芷若不同,出生于漁民家庭,從小父母雙亡,在孩子小時候的性格塑造中缺失了安全和愛。雖然峨眉山的師父和眾師姐的關心,但是家庭和父母的愛對于孩子的成長和教育是無法替代的。所以,她對張無忌的深情是帶著不確定性的焦慮,加上自身的原因使得沒有安全感充滿著她的內心,糾結和掙扎。張無忌的軟弱和猶豫的性格,加上張無忌受女生歡迎,這對于周芷若的深情是一種極大的挑戰。假如他們真的走到一起,也不可避免產生一些猜疑和嫌隙。而趙敏敢愛敢恨的性格和從小帶著高手流浪于江湖的經驗,使得趙姑娘果斷、勇敢、獨立有主見,而這對于張無忌的性格是一種極大的互補和吸引,相處久了自然會迸發出感情。趙敏的深情使得她不惜與父母斷絕關系,只為張無忌放棄蒙古公主的身份和地位,情愿與他流蕩于江湖。這等深情不是一句簡單的口號,而是真正的行動并且做到了。愛情的天平上,張無忌懂趙敏的付出,并且與她經歷了一路的風雨,此等深情,他豈能辜負?

其實,很多東西從一開始就注定了結局,有時候看似選擇的結果,卻實質上是際遇,性格和自我內心共同形成的綜合結果。在這些不同的因素中,有些大,有些影響小,有的是直接推動的,也就是我們看到的某個因素使得我們做出的選擇,往往會忽略那些隱形的長期存在的量的積累對于選擇的一些深層次的影響。就像,周芷若說,如果當初在漢水相逢,沒有張真人的解救也許會死于漢水,倒也干凈;如果沒有送她去峨眉派,而是留在了武當山上,也許結局會大大不同?也許結果大大不同,但是也僅僅只是一種也許。蒙古大兵的入侵是一種機遇,周芷若的父母世代漁民,張三豐路過漢水,張三豐的俠義,武當山不留女弟子的規定,而周芷若、張無忌、趙敏他們各自的成長和發展軌跡?其實很多潛在的因素都在無形之中不斷起著作用,遇到一些事件只不過是外因的刺激,這樣內外因作用決定了那樣環境那樣情形下的那種選擇,選擇不同便會影響或者是決定結果。

另外,周芷若也要求張無忌日后承諾三件事,而這是學人家趙敏。但是三件事對于這兩個人來說卻又是大大不同。對于趙敏來說,是通過“三件事”與張無忌建立起一種日后聯系的契機和借口,不然就只能是“相忘于江湖”;而周芷若的三件事,在某種程度和事實上從側面反映出周芷若其實沒有安全感,為日后的自己尋求一個援助的保障。

總之,趙敏的才智、獨立、果斷、以及對于張無忌性格和心理的洞悉、敢愛敢恨的性格和全力以赴的付出,最好的年華里沒有辜負自己,那個她一往情深的男人也以深情回贈。經歷過那樣多的磨難,要的就是這樣的結局。所以,適合張無忌的,值得張無忌深愛的也只有趙敏,幸好是趙敏!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