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在的割裂與中年人的婚外情

?

婚外情是面具和陰影、男性女性氣質割裂的結果。


劈腿、離婚不是中年人的專利,各個年齡段都有。國外的心理學家發現大概有50%的人都有過婚外情的經歷。大家印象中,似乎婚外情男性更多,但目前為止的研究結果是,男女比例差不多,男性略略高于女性,只是女性更隱秘一些。這樣的現象不能用動物界的“所謂一夫多妻制”來解釋,它是有人類深層次的原因。

現代浪漫愛情一直維持在騎士與公主為象征的理想化層面。大家也都知道亞當和夏娃的故事:上帝先造了亞當,然后抽出亞當的一根肋骨制造了夏娃。用心理學上的解釋就是人們被內置了這樣的期待——我們的阿尼瑪(代表人身上的女性部分或者女性氣質)和阿尼姆斯(代表人身上的男性部分或者男性氣質)都被理想化地創造在另一個人上,TA就是對的人,是理想伴侶,兩個人就能珠聯璧合。

絕大多數的夫妻結婚時都打算永結同心,白頭偕老,但為什么過著過著就不對了呢?當初那么愛的人怎么就沒感覺了呢?怎么就喜歡別人了呢?有人說愛情是激情之愛,無法長久,這話只說對了一半。


Brehony說,我們發現自己愛上的人,都是有特質的人,這特質就是鉤子,能夠勾住我們的投射。這些鉤子有的可能維持很長的時間,有的維持很短的時間。鉤子的另一個說法就是“陰影”,常常不被我們所知。比如有人是外貌協會的,就喜歡看帥哥,不帥的男人就沒感覺。那么帥就是鉤子。

每個人形成鉤子的機制不同。比如,帥給人一種健康聰明的假相。人類有個很不好的毛病就是凡事偷懶,用耗費最少的能量獲得最多的信息,為了達到這個目標,人類學會了分類。但由于過于簡單的分類,常常犯各種各樣的錯誤,好看意味著健康聰明就是錯誤之一。

心理學上有研究,長得好看的人獲得工作更容易,工資通常也會更高,更容易吸引異性,這是人類共同的陰影,共同的集體潛意識。人類的這種偷懶也是生存的需求,因為善于歸納分類的人消耗的能量更少,活下來的幾率更大。所以這種偷懶在人類的進化歷史上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但也帶來了很大的副作用。

有很多人不是外貌協會的。他們知道好看與健康、聰明并不天然等同。那對于外貌協會的人,長得好看怎么會成為勾住他愛情的鉤子的呢?這個形成有很多復雜的因素,簡單列舉兩種看似相反的形成機制:有的人小時候長的好看,經常被父母、他人夸贊,給予更多的關注,由此獲得實惠的物質獎勵,所以在心目中好看等于夸獎、等于愉悅、等于愛。當遇到帥哥時,美好的情緒和被愛的感覺就不知不覺用上心頭,也就左右著她情不自禁愛上帥哥;另外一些人從小長得丑,遭受父母批評或被忽視的惡劣待遇,內心特別渴望長得好看,便會通過嫁帥哥得到心理補償。長得好看成了勾住她的鉤子,其他人品、能力啊可能就變得沒那么重要了。人是復雜的,人的特質與從小的生長環境相互作用有很多種可能的結果。


我也有我的鉤子。我父親是個比較軟弱的人,媽媽很強勢,我年輕的時候特別希望找一個強悍的老公。當這樣的人出現時,我就熱烈地愛上了這個人。這個人是不是對我好,是不是誠實正直,都視而不見。但后來,我發現他的強勢是以我要犧牲自己的利益順從他為代價,這根本就不是我要的。當我看清了自己陰影中的鉤子后,強勢的人就不再吸引我了。


人到中年,某些投射開始漸漸褪去,你會發現年輕時熱烈地愛過的人,現在一點感覺都沒有了。但你的陰影中還是有很多的鉤子,在不斷對外投射,機緣巧合條件允許,你就會愛上那個人,這就是為什么又會愛上別人的原因。


有一個30多歲的女性,老公是典型的程序猿,在BAT工作,聰明、木納、沒有情趣。他拼命工作,回家就是睡覺。這位女性由于工作關系認識了一個單身男性,風趣幽默,兩個人就發生了婚外情。她渴望的豐富有樂趣沒有被滿足,這樣的情結就會被投射出去。后來她意識到這個問題,開始改變自己,讓自己的生活變得豐富有趣,并跟老公就這個問題做了認真交流,老公也有了一些變化,這段婚外情就無疾而終了。


我們往往仰慕自己身上沒有的東西。但在中年這個時期,有一部分人開始走向成熟,其重要的標志就是開始自己負責自己的幸福,而不是指望著愛人活出自己想要的人性的某些方面。這需要很大的往內看自己的勇氣和洞察力。

心理學家Hollis有一句名言:任何親密關系都承載著一個內在小孩,任何親密關系都無法勝過自己的意識與潛意識的關系,因此婚姻不可避免地比其他任何長期親密關系帶有最大的潛在傷害以及失望。那些以浪漫的期望和相互的投射為基礎的婚姻必然遭遇困難。相反,那些以分工需要為基礎的婚姻有可能更長久。當你愛上一個人,與這個人的連接讓你感覺非常好,像回家一樣。通過融合,你丟失的部分(就是你潛意識之中的被壓抑的那部分)被彌補,感覺自己好像完整了,但這樣的融合反而會妨礙個體的發展,妨礙自己長出來缺的那部分。

當生活磨損掉那些投射時,一個人會經歷喪失感——這就是當伴侶有了外遇我們會有嚴重的喪失感,強烈的被拋棄、被背叛的感覺,非常憤怒。婚姻之中,只有兩個人都放下投射,放下對對方的幻想和不切實際的期望,面對自己的內在,雙方各自負起自己的責任才能成為兩個更完善的人。


當我們自己的男性氣質和女性氣質是割裂的時候,我們必須和另一半生活在一起,才覺得完整。當這種割裂沒有被雙方認識到的時候,婚姻就是一個融合型婚姻,彼此要靠對方活出自己的一部分。絕大多數的婚姻都是這種。大家特別崇尚一句話,夫妻應當相濡以沫。什么叫相濡以沫?就是兩個被扔到岸上的魚,靠彼此給對方吐吐沫活下去。而我更欣賞的一句話是相望于江湖,就是兩條魚都回到江河湖海之中,自由自在在水中游動,彼此相望著就好。在融合型婚姻中,1+1 并不等于2,而是等于3,一個男人,一個女人,還有一個半男半女的人。這第三個才能延伸到二個人局限的地方。

從某種角度講,發生婚外情不一定都是壞事,它會迫使你回頭看看什么被落在后面了,就是說,什么還留在潛意識里被投射到他人身上。在隱秘的潛意識里掃描一下,開發我們未曾發展的區域,尋求完善和整合吧。當我們整合好自己的女性氣質和男性氣質,就會更獨立和完善,不需要依賴另一半。而更多的了解自己,覺察自身的陰影,也就不會被勾子鉤住。


人最終都是走向獨立和完善的,但為什么我們做不到?因為孤獨以及對孤獨的恐懼。人類的普遍沖突在于:努力地想成為自己,但成為自己的代價就是要忍受孤獨。世界上沒有一個人是一樣的,沒有任何人可以在精神、心靈上陪伴你、引領你,這是可怕的孤獨的感覺。面對這樣的沖突,人們最常用的方式就是否認,自己編織一個融合的幻象,并表明:“我不孤獨,我是其他人的一部分?!?

人們也經常軟化自我邊界,讓自己成為另一個人或者一個超越個人的團體的一部分。和別人配合,從別人那里取得東西,這使我們感覺自己更大、更珍貴、更有力量,更安全。當一個人感到孤獨甚至被恐懼孤獨以及被孤立的焦慮淹沒時,我們會絕望,會本能地伸出手,通過關系來尋求幫助。這不是因為這個人想這樣做而是他不得不這樣做。此時,尋求關系就變成了一種生存需要,而不是成長的需要。

愛情中融合親密的感覺是最好的緩解孤獨、編制我不孤獨的幻想的最有效方法。但是,那個親密的愛人就是一個工具,緩解焦慮的工具。

中年想活出自己獨特人生的人,如果內心有強烈的孤獨感,對孤獨和被孤立恐懼,就會像抓住救命稻草一樣,渴望與別人融合,來緩解和否認孤獨感。“我不是一個人,我有人愛,我不孤獨。我和我的親密愛人身心融合?!?/p>


只有當我們整合面具和陰影、整合男性氣質和女性氣質,更獨立更完善的時候,才不需要愛情,更不需要婚外情。

作者:易杰,第二批國家二級心理咨詢師。 加拿大約克大學心理學本科、美國聯合國際大學臨床心理學碩士、在讀博士、上海交通大學國際金融碩士。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