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紅包預熱,其實是為了騰訊理財通

春節未至,紅包大戰已經拉開了序幕。微信先是體驗了一把照片紅包,然后大批紅包雨降臨。近幾千萬的紅包在5分鐘之內就被搶光,足見微信的影響力和用戶基數以及強大的推廣。不得不說微信的搶紅包備戰是成功的,雖然沒有拿下央視春晚紅包這塊大蛋糕,但是,微信的狙擊一點也不手軟。筆者也參與了搖紅包,在開頭搶到幾個紅包之后更多的是“謝謝惠顧”,如果細心地朋友可能會發現,在謝謝惠顧頁面的底部有一個騰訊理財通的LOGO廣告展示。粗略的估算了一下,我在幾分鐘的搖紅包中大概搖紅包次數在150-200次,而中獎次數有3次,那么單是個人廣告展示量就達到了近150次。想想全國的參與用戶有多少?

其實,早在20號左右騰訊理財通已經打通了微信紅包的入口,正式登陸微信紅包界面。用戶在拆開微信紅包是可以直接進入理財通,并且可以利用紅包金額直接購買理財產品。對于理財產品來說,和紅包打通是理財通獨特的場景鋪墊,屬于另類的營銷手段了。然而,基于微信支付下的理財產品能否實現逆襲還有待驗證。

騰訊理財通和微信支付作為騰訊金融的兩大支柱,現實吸引用戶“存”,利用財付通的底層架構來滿足用戶對于支付便捷性的要求。利用互聯網社交群體的粘性來達到快速推廣的目的,在戰略上與阿里的“貸”上入手明顯不同,騰訊把自身的互聯網優勢盡顯無疑。

再次不得不提到p2p網貸,相比其他網貸項目,BAT給人的感覺是更可信,更有實力,他們本身也不會為了自身的kpi數據和單純的項目發展而進入“龐氏騙局”的怪圈。互聯網發展幾十年,BAT作為巨頭互聯網企業,在聲望和戰略上已經存在一個新的高度。他們的一項措施已經不單單是為了錢,更多的是布局,鏈條與資源。失敗的項目也不少,但是會及時做戰略調整。

特別是京東金融浮出水面,一個幾百億級別的金融帝國。雖然一直都在虧損,但是其市值卻一路飆升到了近2000億,單是金融板塊就有460億。不得不驚嘆京東在這幾年偷偷摸摸的搞了一個大項目。

我們再來看騰訊,理財通可以說是趕上了在線理財市場的末班車,憑借微信推廣的優勢取得了開門紅,但仍然需要在一些細分市場做突破。金融服務場景化、平臺多元化,資源合作多樣化,這樣才能四處開花。

1、細分市場,整合資源

金融市場本來就是一塊大蛋糕,任憑阿里怎么折騰還是沒能將市場份額完全收入囊中。所以,機會很多。理財一直是人們的軟肋,畢竟用戶們不可能都有專業的金融理財技能,絕大多數的人們還是把錢財存銀行了事,大家對于理財的觀念在一步步別市場所融化。繼而誕生的電商網貸、信用卡、p2p、基金等,一邊收攏人心,一邊進行資源整合,先是與銀行進行資源整合,然后便民卡,儲存卡,再到生活用度的水煤電,理財都能做到整合。

2、以微信為依托,進行財務延伸

微信的用戶基數相當龐大,再加上微信支付和紅包,大家已經慢慢的習慣了微信式的錢包模式,此時推出理財項目不僅及時的把錢包中的零錢轉化為賺錢機器,還能進一步提升微信的扁平化,聯通理財通是明智之舉。

依托微信紅包和朋友圈,把理財通引導進去,直接順應了財務需求,紅包的零錢、錢包的零錢放那干嘛呢,存理財通啊。這樣就形成了財務的流通,延長了金融線,同時更容易把用戶的“錢”鎖在騰訊的手里。

3、尋找引爆點

春節將近,紅包大戰醞釀已久,一個小小的搖紅包把理財通帶入大家的視野,曝光量至少在10億級別,這已經是微信成功的推廣案例了。這也讓我們見識到微信的推廣能量,或許也是為微信做的一個廣告效果,我們且看除夕的微信紅包必將有大量的產品推廣。

這是互聯網金融帝國并肩的時代,這是互聯網金融顛覆的時代,理財作為騰訊金融的突破口,騰訊的手段遠遠不止如此。整合內部金融資源,全力打造騰訊金融帝國,小馬哥的下一手值得我們期待。

作者:耿彪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