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孩子愛上繪畫

著名教育家迪斯特.韋赫指出:“畫1小時畫獲得的東西,比看9小時獲得的東西還多。”兒童學繪畫可以開發智力,激發他們舉一反三,觸類旁通的聯想能力;還有助于孩子學習如何更好地表達自身體驗和情感,培養審美情趣,促進孩子人格完善和成長。

孩子繪畫能力的培養是一個過程。然而有很多孩子的繪畫興趣在這過程中被慢慢磨滅了。適時地給予支持和指導,也許就能幫助孩子度過懈怠期,在繪畫道路上走的更遠。具體而言,家長可以采取哪些策略呢?下面這些建議供您參考:

多鼓勵,多交流

有時孩子的作品沒有得到家長的關注,或者遇到困難沒有及時得到解決,這往往會影響到孩子對畫畫的興趣。家長要用欣賞的眼光、實事求是的態度去看待孩子的作品,努力尋找畫中的閃光點或是有進步的地方,和孩子一起交流、討論,啟發他們,進行表揚的同時提出合理的改進的方法,使孩子在繪畫過程中逐步得到鍛煉和提高。

讓孩子更有成就感

和其他事一樣,不斷的肯定和成就感會激發孩子更大的學習動力,在繪畫道路上走得更遠。

1選孩子的作品進行收藏,標上日期,題目以及孩子自己的解釋。記錄下孩子成長的印記。

2.在家中開辟一面墻專門懸掛孩子的作品,適當的時候可以安排一次“小展覽”,鼓勵孩子大膽的向老師,親友、小朋友介紹自己的作品。

3.鼓勵孩子抓住機會表現自己。如:班級出板報、繪畫活動等,每逢家中親戚朋友過生日鼓勵孩子作畫相送,激發孩子的創作熱情。

增加新鮮感

家長可以在繪畫或生活中時不時增添一些新鮮元素,讓孩子保持好奇心和新鮮感。

1.為孩子提供不同規格的紙張和多種繪畫材料。在使用大塊油彩時可用成人舊衣物作為工作服使用。在孩子作畫時可以放些輕音樂,有助于孩子發揮想像力。

2.畫和玩相結合,豐富孩子的繪畫體驗。帶孩子參加出游活動時攜帶繪畫用具。一件好玩的事,一次有趣的活動,外面形形色色的事物,都可能不經意地進入孩子的腦海,成為他的繪畫素材。

3.嘗試把繪畫融入孩子的生活。如,當孩子無法講清自身感受或現實情景時請他畫下來,在孩子沮喪郁悶時,請孩子用畫畫表達自己的心情,既起到自我表達和情緒疏導的作用,也有助于加深孩子對繪畫的理解。

如果家長能夠采取循循善誘的態度,孩子就會感到畫畫是快樂的、自由的、輕松的他天性當中求真,求善,求美的元素就能夠得到發揮,從而喚醒自己的內心之美。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