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這天,陰沉沉的,一副風雨欲來之兆。我慢悠悠騎著自行車穿過街道和人群,只為看看闊別已久的橫跨兩座城市的海、吹吹海風,這種灰蒙蒙的天空總易讓人產生一種蕭瑟之感。而當我看到另一幅景象是:小朋友們在草地上玩耍嬉鬧,四處奔跑的小狗,天空飄著飛得很高的風箏,人們席地而坐談笑風生。這里的氛圍一點也不受天氣的干擾,這幕和諧又其樂融融的美好場景似乎都藏在了小朋友吹出來的五彩泡泡中。
我坐在草坪旁的石椅上,感受著人間的平凡喜樂。
“作為平凡人的喜樂就是在每天的生活中找到一些智慧的魚,時時在凡俗的日子里找到一些美好的魚。”
每次讀林清玄先生的書,總會打開新的視野,汲取到新的養分,像是在混沌之時找到出口,在灰暗之時見到光明。
平凡人的一天都是匆忙且充實的,學生上課,大人上班,老人務家。有時候日子過的就像是復制粘貼一樣。我們各自在大世界奔波奮斗踽踽獨行,臨睡了或是夜深人靜時回到自己的小世界舔舐傷口修煉道行。
我們都是在深海里游的魚,時而群起時而獨居,不知道盡頭,不問歸期。
可是總會遇到和我們相似的魚,或者稀奇古怪的海底生物,或早或晚經歷著不同程度的磨難和痛苦,蛻變成美好又特別的魚。
大多數人的生活每日都大致相同,工作中夾雜著一些繁雜瑣事,適逢情緒低落那幾日總會郁郁寡歡,對工作投入的熱情減半甚至產生厭煩之感,嚴重之時常懷疑人生猶如困獸。此時,來多少碗雞湯毒湯都無法醫治,只有自己去尋找一個新的宣泄口,方能慢慢緩解。
走在上班下班的路上,抬頭看天,每次都不一樣,看沿途的人和物以及周邊的景。我時常在走路的時候輕聲的自言自語,世界之大唯有自己。每每這時心中所有的郁結不快都云淡風輕、豁然開朗。風輕拂是在安撫敏感脆弱的心臟,樹葉搖晃飛舞跟著花兒一同吟唱。偶然,聽到路邊一首熟悉的歌感慨萬千跟著輕聲哼唱:
“我不愿讓你一個人, 一個人在人海浮沉,
我不愿你獨自走過,風雨的時分,
我不愿讓你一個人 承受這世界的殘忍,
我不愿眼淚陪你到 永恒。”
過馬路時看到一只一直跳起來趴在主人身上求抱抱的狗狗,你如何還能悲傷?
一個風和日麗的下午,和朋友漫步閑逛,講些生活瑣事趣事,開點無傷大雅的小玩笑。
大千世界,需要一雙智慧的眼睛和心靈,感受普通平凡生活中的小美好。
“所謂'獨樂'是一個人獨處時也能歡喜,有心靈與生命的充實;所謂'獨醒'是不為眾樂所迷惑,眾人都應該過的生活方式,往往不一定適合我們。”
今年第一次公司聚餐的時候,老板語重心長的對我說說:你微信朋友圈從不發自己的照片,也不發與工作相關的內容,現在年輕小姑娘吃個飯喝個飲料逛個街都要曬照,那些網紅在網上曬曬照一個月賺好多錢,人活著要自戀一點,自信的人才自戀。我合伙人的妻子微信營銷一個月入三萬,我們公司的業務提升完全可以在微信上進行拓展。你若想普通平凡的過完這一生,這樣安靜的生活模式也可以。但若想這輩子過的出色精彩,你就必須做出改變。
(我的老板年近六旬,性格溫和,慈眉善目是個好人,愛寫詩,平時于他交流并不多,因為他的工作重心是另外一家公司。)
聽完這一席話,心中難免冒出一些想法,原來在他人的眼里自己竟是這般人。然而我并非三言兩語就能為之動容,做出改變之人。我亦知他說的有道理,也深刻反思過自己,可終究做不到違心。
在他人的認識觀里“普通平凡”與“出色精彩”這就是兩個截然不同的人生。何為普通平凡?何為出色精彩?該是理解各不相同又沒有確定的答案吧!雖是眾人眼中的“柴米油鹽醬醋茶”許是自己眼中的“琴棋書畫詩酒花”。別人的生活模式或者大部分人認為的生活方式,并不一定適合每一個人,雖然我不是最獨特優秀的,但我是可以把握自己人生方向的。
當然,我也沒有“舉世皆濁我獨清,眾人皆醉我獨醒”的高尚。純粹是找到了屬于自己的那份“獨樂樂”,而找不到能產生共鳴的“眾樂樂”僅此而已。人一生選擇如何過活,是跟從內心出發的,任何人的選擇也沒有絕對的對與錯,每個人選擇走的路不一樣看到的風景也不一樣,人生的豐盈程度也各異。我想過歡喜的人生,不想丟失了心,惶惶度日。
我坐下后不久,石椅另一側坐下來一位女生,和我一樣,塞著耳機聽著歌,吹著風,我們像誤入了另一個不屬于我們的世界,與之格格不入。我倆又像看透俗世的世外之人沉默不語,靜坐觀望。不知她是否也在深思,還是在為事感傷,或許她什么也不想,純屬打發時光。人世間的悲歡喜樂也道尋常,簡單窩心、珍貴難求。
想通透了,心情也豁然開朗。凡世間的悲歡大致相似,卻也不同。原是所有感觸皆因心而起,我們為之在意的方可所想,無所畏懼的早已不放在心上。心之向往,何懼遠方?富人有奢華富麗之享,窮人有三餐飽腹之足,僅是凡人,處在滾滾紅塵,并不能一時半會大徹大悟所有是是非非,但求在繾綣小日子中尋些鮮滋味細溫柔罷了。
在書中看到無際大師的“心藥方”只覺甚妙,將之分享。
十味妙藥:好肚腸一條,慈悲心一片,溫柔半兩,道理十分,信行要緊,中直一塊,孝順十分,老實一個,陰騭全用,方便不拘多少。
用法:“吃藥用寬心鍋內炒。不要焦,不要躁,去火性三分。于平等鍋內研碎,三思為末,六波羅蜜為丸,如菩提子大。每日進三服,不拘時候,用和氣湯送下。果能以此服之,無病不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