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今年是我離開家鄉(xiāng)的第17年,寫下這個數(shù)字那一刻,我心里咯噔了一下。
這次得以再次回家鄉(xiāng)小住1個月,要歸功于我的二寶,歸功于產(chǎn)假這項福利。
生完大寶時,也是利用產(chǎn)假回到家鄉(xiāng)小住了一個月。那是無比踏實舒適又無比善感多愁交織在一起的一個月。
這一次回家鄉(xiāng)小住,是我盼望多時的,好不容易,大包小包,拖家?guī)Э诨氐郊亦l(xiāng)了,才住上幾天,那種復雜的思緒卻又涌上了心頭。
2
我的家鄉(xiāng),什么模樣?
我的家鄉(xiāng)是地處中原地帶的十三朝古都洛陽,一個中庸又傲氣的城市。
中庸是傳承了中原地帶一貫的習性,人群中不求太扎眼,但也不能落在最后。而傲氣則是源于歷任帝王曾在此立下汗馬,故而他的后代骨子里不甘平凡,略顯傲氣,尤其在生長在市中心城區(qū)的更甚,而生長在澗西區(qū)的更更甚,因為這個區(qū)聚集了太多的“南蠻子”,總有高人一等的傲視感。
因為當年幾大知名重工業(yè)國企都聚集在澗西區(qū),那時,從全國引入支援城市建設的技術(shù)骨干后來都在這里扎了根。他們多是來自上海,還有其他一些南方城市,說著好聽的普通話,過著講究的生活,住在一模一樣的街坊筒子樓里。大家都叫他們“南蠻子”。而我家做為澗西區(qū)土生土長的老門老戶,自小我就與“小南蠻子”做同學。
許是50年代時洛陽技術(shù)移民的“南蠻子”居多,對洛陽市區(qū)注入了諸多不一樣的文化吧,我身邊幾乎沒有低學歷打工者在外漂泊。盡管洛陽人散布在異鄉(xiāng)異國的很多很多。除非是讀書或工作在大城市,因為骨子里似乎有點瞧不起其他城市,而家長也會不舍得子女在外面瞎闖蕩。
(ps:縣鄉(xiāng)里的青壯年多數(shù)會選擇流入洛陽市區(qū)或省會鄭州打工。父母大多會想盡辦法讓子女考公務員,進事業(yè)單位或進入各類國有企業(yè),因為只有進體制內(nèi),父母才有安全感,才覺得有本事、有面子。)
我也不例外,讀大學后便離開了洛陽,畢業(yè)后父母也一樣期盼我能有一份體制內(nèi)的“鐵飯碗”。
3
這一切還要從年少時說起。
那時,高中,我很少出遠門,叛逆倔強的我認定了外面世界才美好,無論哪里肯定都比自己家鄉(xiāng)強百倍。
而當我毅然決然的把高考志愿全部都填上外地的高校時,就注定了我與家鄉(xiāng)的緣分淡了。只是那時傻傻的不知道這些。
那時,想要離開家的原因很簡單,想要獨立想要長大,想要逃避父母嘮叨,想要到外面世界看看闖闖。
我考取了距離家鄉(xiāng)300公里--開封的一所高校。終于可以離開家鄉(xiāng)了,終于可以自由了,我如愿了。
可,當我興奮地抵達所在大學的城市時,我懵了。
看到那舊舊的街道,低矮的樓房,再看著父母轉(zhuǎn)身離開的背影,我哭了好久。
“這就是我心心向往的外面的世界嗎?為什么還不如我的家鄉(xiāng)繁華和現(xiàn)代?為什么不是夢里、電視里高樓林立,霓虹閃爍的模樣?不是說外面的世界很精彩嗎?”
我不停的問自己。
4
大學畢業(yè)那年,我考研落榜了,我選擇了工作。那時,我在家鄉(xiāng)一家廣告公司做文案策劃,我很喜歡那份年輕人聚在一起有拼勁的工作。
由于沒有工作經(jīng)驗文案難落地,我接受公司安排做起了廣告銷售,每天打雞血般和客戶洽談,陌生拜訪,打冷電話,僅僅半年我就收獲了不少業(yè)績,也收獲了不少經(jīng)驗和人脈,我根本不覺得一個女孩子做銷售比男孩子差。
然而, 用父母的話來說,“做銷售就像個瘋狂老鼠風吹日曬還沒保障,給私人老板打工不穩(wěn)定不長久”。
父母“心疼”我,一定要托人給我安排在一家他們認為是鐵飯碗、退休有保障的重金屬國有企業(yè)里(就是我前面提到的知名國企中的一家)。而我,連那樣的企業(yè)做什么都不曉得,即便進去做他們口中的文職工作,我想不出又能有何前途。于是,我極力抗拒,卻抗拒無效。
眼見父母就要和被委托人談妥那份工作了,我只好投降。但不是乖乖聽從安排去國企工作,而是決定再考一次研究生,只為逃避那份我看不見前途的“鐵飯碗”。
我對父母說,“給我?guī)讉€月時間,我考研究生,我一定要考上研究生,我一定能考上研究生。請你們相信我!”我沒給自己留后路,更不愿不敢不曾想過會考不上。
5
就這般,我又一次開啟了考研之路。
我在離家不過自行車20分鐘路程的高校旁邊租了一間民房,找了一間自習教室,開始了為期半年的考研復習。
還記得那時是2005年9月,每天埋在資料堆里,最大的娛樂當屬每周五晚上騎車回家準時守候湖南衛(wèi)視的超級女生。
沒錯,就是周筆暢,李宇春,張靚穎那一屆。而每次看后都還會有點不安,會因為自己又浪費了幾小時寶貴時間而自責,于是總要再拼命多學一會兒把時間補回來。
憑著那股勁兒,我如愿考上了研究生,這一次離家鄉(xiāng)更遠了----重慶。
研究生三年日子很快,也是最美的年紀,25歲至27歲。我體會到了“外面的世界不僅很精彩,外面的世界也有很多無奈……”
所以,畢業(yè)后,我一心想回家鄉(xiāng),畢竟異鄉(xiāng)漂泊8年了,早已不再如少年時那般向往外面世界了。
我熱切希望能進入家鄉(xiāng)的高校,那樣就可以留在父母身邊盡孝,就可以留在家鄉(xiāng)了,可,高校早已水漲船高,當年考研時,碩士就能接收的,畢了業(yè),卻只接收博士了。
6
為了求得一份好工作,我又一次被迫離開家鄉(xiāng),這一次我來到了上海。
2009年,那是我第一次去上海,一去便喜歡了那里。不僅因為那座城市里有我的愛情,更因為那里對人才公平平等,公共設施好,社會福利好,現(xiàn)代化水平高。
就這么開始在上海闖蕩。如同其他異鄉(xiāng)人一樣,不知疲倦地打拼,安了家,生了娃,如今已經(jīng)第9個年頭。盡管9年了,我已對上海這座不排外、只認能力的城市的大街小巷非常熟悉了,卻奈何都無法真正融入這所城市。
我知道,這次,我是真的“背叛”家鄉(xiāng)了,我再也回不去家鄉(xiāng)了。
7
每每在上海街頭駐足,看著那閃爍的霓虹和林立的高樓,那遠處一個個小格子里的光亮和煙火氣,我都在想,“主人可是本地人?他一定沒有我的鄉(xiāng)愁吧?我的家人在家鄉(xiāng)還好嗎?他們今晚準備了什么飯菜,可曾也在此刻想起我?”
每每想到,心里就百味雜陳,想家想的好想痛哭一大場。家鄉(xiāng),它仍是心底最惦念的地方,但卻輕易沒機會回來了。
畢竟作為一個朝九晚五的職場人,那全年那少的可憐的公休日和逢節(jié)爆滿的交通工具,那不過才1000公里的距離,都成了莫大的障礙。
“回不去,票不好買。”
“回不去,時間太短,沒呆兩天又要走。”
“回不去,娃太小。”
......
想來就心酸。
這17年來,也只有讀大學、研究生的那幾年的寒暑假在家鄉(xiāng)呆的日子還算久一些。但自從工作,每年回家鄉(xiāng)不過是可憐的幾天,有時還要分一半給外地的婆婆家。
掐指一算,工作8、9年了,在家鄉(xiāng)的日子累計起來竟只有3個半月。3個半月啊!其間,還是包含了生完大寶在家鄉(xiāng)修養(yǎng)的1個多月。
又一個讓我心里咯噔一下的數(shù)字。
8
即便我再不愿承認,家鄉(xiāng),我真的回不去了。
都說,有爸媽的地方就是家。如今,父母也隨我到了上海,為我?guī)蕖8改敢呀?jīng)到上海第四個年頭了,每年不過回家鄉(xiāng)1、2次,小住1個月。恍惚間,我覺得,我的鄉(xiāng)愁似乎被治愈了。
可,
看著父母為了子女,不顧自己喜樂一味委屈,勉為其難去盡力適應上海的生活時;
看著爸爸拿起工具試圖修理老家久置不用、布滿灰塵、運轉(zhuǎn)不靈的家電時;
看著家鄉(xiāng)曾經(jīng)情濃意濃,如今四目相對卻尷尬陌生到不知聊些啥的親戚時;
看著父母在異鄉(xiāng)和我們蝸居在小房里,每天都活在思鄉(xiāng)的不踏實中默默嘆氣時;
我哭了。
我后悔了,后悔當初年少時的叛逆倔強;后悔當年傻瓜般就認定了外面世界才精彩;后悔連累父母不能在家鄉(xiāng)安享晚年。
他們頭疼腦熱我不在身邊,他們生日祝壽我不在身邊,他們洗洗涮涮干個重活逛個街我不在身邊......
有時,我會問老公,不如回家鄉(xiāng)吧,到那里從頭再來。
可,面對在大城市辛勞打拼出來的一片天,他和我都舍不得。且,家鄉(xiāng)小城市的慢節(jié)奏和愈加視權(quán)和錢為“本事”的生活習氣已經(jīng)不再適合他和我。
家鄉(xiāng),真的不是不想回去,而是當初選擇了漂泊,今時今日,注定無法輕易回去了。
融不入的他鄉(xiāng),回不去的家鄉(xiāng),揮不去的鄉(xiāng)愁。愿在外漂泊的你,能有一絲共鳴。
愿你我都更珍惜在家鄉(xiāng)的日子。
愿你我都更珍惜與父母相處的日子。
愿你我都更珍惜所經(jīng)歷的每個美好當下。
如果再給我一次選擇的機會,留在家鄉(xiāng)還是在大城市打拼?
我認真想了想,答案是我還會選擇在大城市。
只是我會更加努力,更早籌劃買房,更早把父母接到身邊。
(完)
我是心靈小園,愛心理,愛寫作,愛美食,愛曬娃的職場二胎麻麻。喜歡我的文字就給我點贊關(guān)注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