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有牡丹真國色,花開時節動京城”(劉禹錫《賞牡丹》),整個4月都是牡丹盛開的季節,中上旬看早期品種,谷雨前后看中期牡丹,五一前后看晚期品種,花開富貴,唯有牡丹。“洛陽地脈花最宜,牡丹尤為天下奇”(歐陽修《洛陽牡丹圖》),洛陽是十三朝古都,培育牡丹的歷史可以追溯到隋唐時期,真可謂千年帝都,牡丹花城。為了欣賞這國色天香的“花中之王”,我們在谷雨時節奔赴洛陽。
600多公里的路程,3個半小時的高鐵,一路上孩子們畫畫、寫字、游戲,并不覺得漫長和乏味。帶小孩子旅行有玩伴兒非常重要,這次洛陽之行我們是兩個家庭一起,同行的小姐姐上小學四年級,會畫漂亮的小孔雀和萌萌的小動物,這讓暢暢小朋友羨慕不已,老是纏著姐姐畫這畫那。下了火車,出站口的橫幅非常顯眼“第36屆中國洛陽牡丹文化節歡迎您”,光文化節就已經舉辦了這么多屆,果然是“洛陽牡丹甲天下”。
匆匆入住酒店后,在出租車司機的指引下,我們去了附近的“洛陽國花園”,孩子們很新鮮也很興奮,拿出手機頻頻拍照。牡丹花確實非常絢爛,花朵碩大,色澤艷麗,品種各有不同,有高有矮,有叢有獨。牡丹被稱為國花,除了絢爛的美之外,還因為其“有格”,身懷傲骨、凜然正氣,降妖除魔、造福百姓。牡丹仙子的故事被文人墨客不斷渲染,在加上口耳相傳的民間傳說推波助瀾,牡丹具有了獨特的文化身份。我們在逛的間隙同行的小姐姐給我們講了“牡丹仙子被貶洛陽”的故事。看來出行前讓孩子們做一些準備功課非常必要。這個國花園比較小、牡丹花也不是特別的多,我們有些意猶未盡,決定第二天再去國際牡丹園賞花。
淅淅瀝瀝一夜春雨,早晨9點多鐘,雨漸停,我們踩著一路泥濘走進洛陽國際牡丹園,這個園子有四大特點“精、晚、新、奇”,園子特別大,占地面積300多畝,匯集中外牡丹名優品種700多個,走進去給人“花如海”的感覺,再加上雨后空氣清晰,花朵尤顯嬌翠欲滴。園中有很多名貴的牡丹品種,“白玉”“趙粉”“姚黃”“魏紫”“洛陽紅”“冠世墨玉”“銀紅巧對”等等一片姹紫嫣紅。我們幾個大人都覺得這些花簡直是太美了,從不同的角度給這些花花朵朵拍照。小孩子新鮮勁一過,就開始覺得沒意思,有點鬧氣。還好我們買到了兩個會動的玩具小狗,孩子們一下子就精神了,拍照也配合了,泥濘也不在乎了,全程跟著我們,一邊玩一邊走,這不僅讓我們大人感嘆,縱使繁花似錦敵不過一個10塊錢的玩具呀。
洛陽作為千年古都,是歷史文化名城,欣賞玩牡丹花的嬌艷,我們決定去拜訪一下古跡,白馬寺和龍門石窟成為我們的首選。
在白馬寺中,那些古樸的寺院,孩子們覺得沒什么意思,倒是在那些具有異域風情的國際寺廟區玩耍了很長時間。小孩子總是善于攀爬和奔跑,一路跑跑停停,觀察一只蝸牛、敲響一座梵鐘,登臨一座殿堂,玩得不亦樂乎。至于那些古老的寺廟、千年的遺跡以及那濃濃的歷史氛圍就作為孩子們玩耍的背景留存在我們的相冊里吧!
因為時間緊迫,我們在龍門石窟主要是近距離觀看了盧舍那佛龕,里面有9尊佛像,中間的盧舍那大佛高17米多很是壯觀,佛像面部豐滿圓潤,慈眉善目,暢暢小朋友的評價是“這個大佛看起來真溫柔”。這些石刻的雕刻技藝精湛,佛像形態飽滿生動,但是由于年代久遠,風化和破壞的痕跡也很明顯,主佛已經沒有手了,旁邊的佛像也都有不同程度的殘損。不僅我們大人有些感嘆,連小孩子們也覺得遺憾,“為什么大佛沒有手了”“那個佛像真可憐,就剩下半邊臉”。
最后要吐槽一下洛陽的“水席”。到了洛陽,總要嘗一嘗當地的美食吧,我們選擇了百年老店“真不同”,這里從建筑外觀到布局陳設都古香古色,服務員的著裝以及歌舞表演確實讓我們感受到了傳統名吃的氛圍。但是品嘗過之后,也只能用八個字來形容,“名聲很大,味道一般”。
為了一朵花,千里迢迢趕赴一座城。四月洛陽城中走,見了花開,拜了佛像,些許遺憾,幾多滿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