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時間過去兩年,腦海中還經(jīng)常浮現(xiàn)那句話,一個遠房伯父對父親的,“你兒子以后回來就像在你家做做客一樣”。的確,一年365天在家待的時間只有十幾天,雖然回來只要兩個半小時,還是好歸來次數(shù)少得可伶。
? ? 長大后,有很多事情要分解掉你的精力。出門在外時間長了,真正回家了還得要適應適應。人真是奇怪,生我養(yǎng)我的地方,前前后后十好幾年,少時可以依靠可以保護溫暖自己的地方。多少次夢中回到這個地方,今晚真正回來了躺在床上還無法順利入眠。
? ? ? 可能那個在夢里向往的家隨時間推移還停留在原地、停留在自己的記憶中。記憶中還有這樣的一個畫面“裊裊炊煙”,那是傍晚太陽落山時一縷縷白煙從廚房瓦片的縫隙間冒出。這個時候人民都加快了回家的腳步,田間干活的大叔、嬉戲打鬧的孩童……最奇特的是家里養(yǎng)的老黃牛都不用牽著大步的往家里趕,即使牛圈里那么多蚊蟲叮咬也減緩不了它的腳步。
? ? 離開家在外面跑業(yè)務也有遇到這樣日落西山裊裊炊煙的場景。最近一次是在8月份,故地重游,6年前去過的地方“關西圍屋”,天黑得只能隱約看到人和房子的影子,但再也找不到那種天黑催人返的心境。朋友評論說有汽車了不會那么急著趕著回去,非也!情緒十分低落,因為覺得自己是在流浪,心一直在跟著身體皮囊在游蕩著,感覺長大了心沒有了可以依托的歸宿了。
? ? ? 似乎家的概念有些模糊了,長大了在外面找個相親相愛的人一起安家,原來的家就成了父母的家了,妻子原來的家就成了娘家了。有房子不能算有家,房子里面一起住著最愛的你才能算是家。中國人的傳統(tǒng)思維是過日子要安穩(wěn),有家才能穩(wěn)定下來,是未來發(fā)展一切的基礎。在原來那個家注定會成“過客”,有你的地方我才是歸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