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早上,刷到一條這樣的新聞:“女子地鐵里當眾讓孩子下跪,乘客勸阻反被懟「我的孩子我想讓他干嘛就得干嘛」”。由于好奇,就去搜索了一下這個新聞、了解了一下事情的經過。
事件是這樣的:一個七八歲的小孩原本坐在位置上看手機,然后女子就狠狠地捏了捏孩子的臉,導致口罩都從孩子的耳朵上被揪了下來。孩子默默地戴好口罩,女子又拿手打掉了孩子的帽子,這次孩子不敢去戴帽子了。接著,女子從孩子手里奪過手機,抬手又要打孩子,孩子下意識地伸手去擋。最終女子讓孩子離開座位,在車廂里跪了差不多一站。
缺乏尊嚴的教育方式
只會害了孩子
01 缺乏尊嚴的教育,會養出懦弱的孩子
武漢市江夏一中某學生在教室玩撲克牌被抓,班主任隨即請學生家長到校配合管教。據監控視頻顯示,男生在教學樓樓道被母親教訓,期間挨了兩耳光。
母親離開后,男生默立兩分鐘后,轉身爬上欄桿從5樓跳下,路過的同學試圖阻攔未果。
這兩個耳光,不僅扇掉了孩子的自尊心,也扇沒了孩子以后面對同學的勇氣,讓孩子選擇用自殺來逃避。
心理學家胡特說過:“一個功能良好的心理結構,最重要的來源是父母的人格。”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孩子的性格也會受到父母教育方式的影響。缺乏尊嚴的教育,會讓孩子變得逆來順受,不敢表達自己的觀點,越來越懦弱,甚至選擇用極端的方式來逃避問題。
02 缺乏尊嚴的教育,會養出過于叛逆的孩子
不可否認,時至今日。許多家庭仍然堅信“棍棒底下出孝子”。親戚有個12歲的兒子,父母在外務工,所以孩子常年寄養在爺爺奶奶的家中。可以說是每次考試之后,親戚都會接到老師的電話溝通。
每次親戚和老師溝通完畢,就是趁著周末趕回家中,沖孩子大吼大叫,不斷罵孩子“丟人”“丟臉”,在訓斥孩子時,甚至都引來了鄰居的投訴。
結果就是,兒子直接就開始逃學了,老師在上課,他就在班上呼呼大睡。這樣破罐子破摔,可想未來的結果。
12歲的孩子其實正值青春期,也是心理最敏感、最脆弱的時候。親戚的訓斥,無疑是對孩子脆弱心靈的致命打擊,傷害了孩子的自尊心,逼著孩子走上了自暴自棄的道路。
父母缺乏尊嚴的教育方式,不僅會導致孩子在青春期過于叛逆,還會導致孩子長大后無法正常地表達出自己的觀點。這樣的孩子,無法正常與人交流,往往會有暴力傾向,一言不合就會與人大打出手,以此表達自己的不滿,更有甚者,會形成反社會人格,危害社會安全。
有尊嚴地教育孩子
家長要做到這3點
父母缺乏尊嚴的教育方式,不僅會讓孩子變得懦弱,還會導致孩子叛逆。想要有尊嚴地教育孩子,家長不妨試試這3種方法。
1、避免當眾教育孩子,給孩子留面子
有些家長認為,在人多的時候教育孩子,孩子才能記住這件事情。可是,卻忘記了孩子是要面子的,在眾人面前教育孩子,會讓他顏面盡失,不僅達不到教育的目的,還會打擊孩子的自信。
人前不斥責,即使孩子做了錯誤的事情,也要等到眾人離開之后,再將事情復盤。從而指出孩子的錯誤,讓孩子避免在做錯事情。人前避免斥責孩子,他會感激父母的體諒,從而也會默默將父母的話記在心上。
2、學會與孩子溝通,不要命令孩子
“你必須按時睡覺。”
“你必須要聽我的話,因為我是你媽媽。”
類似的話,相信很多父母都對孩子說過。這些父母都想凌駕于孩子之上,認為孩子只是自己的附屬品,他們無法做到與孩子平等相處,更無法給予孩子最起碼的尊重。
想做到有尊嚴地教育孩子,要學會與孩子平等地相處、溝通,把孩子當作“大人”一樣看待,而不是命令孩子。被父母當成“大人”的孩子,擁有更多的自主權,他們會為自己做過的事負責,自己為自己做主,更有責任感。
3、適當夸獎孩子,讓孩子變得更自信
在往期的育兒問題中,很多家長問:“孩子頂嘴怎么辦?不聽話怎么辦?磨蹭怎么辦?”與其老是嘮叨孩子是“犟驢、牛脾氣、死腦筋、磨蹭蛋”,不妨換種鼓勵的標簽給孩子。
面對孩子的每一次正確選擇!面對孩子的每次準時起床!你是否都給了孩子表揚呢?
適當地夸獎孩子,能夠給孩子帶來動力,他也會比原來更加努力,同時,孩子認為他的付出得到了家長的肯定,孩子也會變得更加自信。
所以從現在開始,我們一起做一個尊重孩子的父母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