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載】《咱去北京吧》第六章仙女(1)

題記:多年后,安香雪經常在公主墳地鐵通道見一個流浪歌手自彈自唱,有一次聽到的歌聲讓她忍不住駐足,因為那是她最喜歡的一首歌,汪峰的《北京北京》。那歌詞直唱到她心里——“咖啡館與廣場有三個街區/就像霓虹燈和月亮的距離”。
圖片發自簡書App

目錄 ?上一章

第六章 仙女(1)

有一件事香雪沒想到,那就是她需要再找父母要點錢,因為她急需一輛自行車。

幾天的入廠教育結束后,從第二周起,香雪她們在各車間科室的見習生活就開始了,而她們要去見習的第一個車間卻不在廠本部,據說要順著市里一條最主要的南北大街一直往南,走到盡頭還要再穿過長長的鐵道橋,順著一條沿鐵路線的小路再向南走好遠。

那個地方很偏僻,已經出了市區,不通公交,只能騎自行車,而且大概需要騎行50分鐘才能到。

那時已開始流行山地變速自行車。單身宿舍的車棚里就經常停著好幾輛,車主一般是新潮的小伙子,也有個別女孩子。那種車的車把直直的,低低的,人騎上去的時候上身需要大幅度前傾,就像趴在車把上一樣,看著就不舒服。不過,這樣的姿勢應該對減少阻力有好處,而且,越不舒服的時候人越想騎快一點吧。

香雪對山地車沒有興趣,因為感覺太不淑女。但是,她打聽了一下,一輛普通的女士自行車也要三百多塊。陳琪已經買的那輛四百多,很漂亮。

可是,她早就下過決心,工作之后就不再要父母的錢了,再說,雖然廠里說五年不許離開,但是,她還是沒有從此在這里扎根安家,生兒育女的打算。她感覺自己應該不會在這里久留的,那又何必投這么大一筆資呢,到時候還得處理。

想到“處理”,她有辦法了。誰說自行車一定要買新的呢?如果能只花上幾十塊買個差不多的舊自行車,就可謂一舉兩得,不是更好嗎?只是,她不知道哪里能買到舊自行車,而且自己也不會挑,就怕上當。

有一天,香雪進單身宿舍小門的時候,蘇師傅又像往常一樣和她打招呼,“小安回來了?”

香雪說,“回來了。對了,蘇師傅,你知道在哪兒能買到舊自行車嗎?”

蘇師傅說,“給誰買呀?”

“我自己用,我們下禮拜要去南郊車間實習。”香雪說。

“你看哪個姑娘家買舊自行車騎呀?買就買個新的。也好看吶。”蘇師傅挺納悶。

“不好看沒關系,好騎就行。”香雪說。

“那我幫你問問市場修自行車的那個師傅吧,碰得巧的話,他那兒會有別人托他捎帶腳賣的舊車。他還是從咱們廠退休的呢,實在人。”蘇師傅看香雪誠心買,就出了這個主意。

“那太謝謝了,蘇師傅,那你就幫問問,盡量挑個結實的、好騎一點的,再幫我還還價。”香雪謝道。

“放心吧,他不會多要的,坑誰也不會坑咱們。”

果然,第二天,蘇師傅就給香雪推回來一輛黑色的女士車,不過并不顯得很舊。

蘇師傅說,“你看這輛怎么樣,天津飛鴿的,樣子不時興了,但是絕對好騎,四十塊錢。”

香雪高興得說,“我騎出去試試。”

回來說,“果然很輕,特別省勁,一點不像舊車。就要它了。謝謝蘇師傅,解決我的大問題了。”

因為不知道路上到底需要用多長時間,擔心遲到,第二周星期一一大早,香雪她們三個早早起了床,梳洗完畢后就推著車子出門了,她們車筐里放著飯盒,是前一天晚上準備好的。

在胡同口早點攤,每人要了一碗豆沫,一根油條。豆沫是這里的特色,她們見別人要,所以也試一試,咸口的,里面有海帶絲、粉條之類的東西。不過油條有問題,香雪咬了一口,細心的她就發現有一種刺鼻的味道,不知道加了什么東西。看來以后早起不能偷懶了,還是自己做最放心,哪怕簡單煮碗掛面臥個雞蛋哩,香雪心想。

她們按照別人給她們畫好的路線,邊騎邊找。在大路上還好,不過,拐過地道橋上了小路,確實難走,因為路面失修,被車軋的坑坑洼洼的。另外,這里的確偏僻,除了有時有一兩個單掛機車鳴著笛,在旁邊鐵路調車場的線路上緩緩駛過,基本看不到其他行人,如果沒有伴,姑娘們還真不大敢一個人在這邊走。

好不容易找到南郊的車間,差十分八點。這里倒沒有放廣播操,不過更讓她們驚奇,因為她們看到幾個已經換好工作服的男職工圍了一圈在踢毽子,還都踢得很好。香雪只記得自己小時候踢過毽子,中學以后就再也沒有玩過這樣的游戲了。

后來她才知道,他們踢的不是普通的毽子,而是毽球,是一項很受歡迎的群眾體育運動,廠里幾乎人人能踢上幾腳。每年上級工會都組織全系統的毽球比賽,廠里派出的選手幾乎每次都是冠軍,因為他們有一項絕技——倒鉤,那姿勢簡直帥極了,關鍵是對方根本無從判斷球的方向,而且球過網后就應聲落地,根本無從搶救。

香雪她們找到車間辦公室,自我介紹之后,車間主任說,接到人事科的通知了,他正在等她們。他想過了,這邊的活都很重,只有兩個班組有女的——油砂室和材料室,所以,就每組呆一個月。然后,他就打電話,讓油紗室的工長來領人。

油紗室工長看上去五十多歲了,長長得胖乎乎的,工作服上衣最下面的扣子系不住,只能咧著口。

工長把他們領著到最南頭一片廠房,里面亂糟糟的,到處都堆著叫不出名看起來臟乎乎的雜物,據說都是制作棉紗卷的原料,而棉紗卷又是滑動軸承的一個組成部分,作用是讓運轉的軸承保持良好的潤滑狀態,防止發生熱軸事故。

這里的工作就是把在役軸承上取下來的舊棉卷清洗后,把里面內容物——棉紗,掏出來,把破損的外套縫補好,再把棉紗裝進去。

后來,香雪她們才從別人口中聽說,油紗室的工作是最不討人喜歡的,原因之一就是太臟。你想啊,一直被潤滑油浸透的棉紗卷,雖說是清洗過了,又能洗得多干凈呢?

這里也是女工比較多的一個班組,剛好是七人,被大家戲稱為“七仙女”。你如果以為她們全都美若天仙,那就大錯特錯了,有幾個簡直是太丑了,而且是那種并不常見的、很有特點的丑。

比如有一個是“大齙牙”,如果不刻意抿著嘴,兩個門牙總是向外呲著,和她說話的時候,你肯定不會直視她,因為你會擔心她“擔心”你在注意她。

另外,還有年紀老的,長得胖的……那已經接近退休的大姐又太潑辣,愛和小伙子們開玩笑、打情罵俏。

章英也是這個組的,雖然也不算好看,因為大家的丑和老,小小年紀又活潑外向的她,反而被襯托得可愛了好多。

工長給她們三個每人指定了一個師傅,師傅們也毫不客氣,馬上就讓她們動手干起活來。

香雪的師傅是那個胖墩墩的王師傅,她們的任務應該是最后一道工序——往縫補好的毛巾套里塞滿棉紗,再系上口。這工作看起來很簡單,沒啥技術含量,但是香雪見師傅不停手的干,她也就不敢停。

王師傅雖然手里一直在忙著干活,卻不耽誤聊天,半天的時間就把香雪她們多大了,家是哪里的,家里有幾口人,排行老幾等等全問清楚了。看得出,她很喜歡香雪,一直夸香雪長得像毛阿敏。香雪不好意思地說,人家多高啊,我要有那么高就好了。

香雪那時候的確留著像男生一樣的超短發,又是大眼睛,已經不止一個人說她像毛阿敏了,有一次她坐火車,旁邊一個乘客說以為自己見著毛阿敏的妹妹了。其實,香雪也喜歡毛阿敏的臺風和氣質,每當有人這么說的時候,還是很開心的。

直到快中午的時候,終于把面前像小山包一樣的棉紗都裝完,她才發現每只手都起了兩個大水泡,應該是讓綁口的繩勒的。不過,她也不敢太表現出來什么,擔心別人說她嬌氣。

陳琪和林文靜的情況也差不多。每個人的手都黑乎乎的。收工前,三人聚在水龍頭那兒洗手,用水池旁邊的香皂根本洗不下去。

章英也過來了,指著一個袋子里像洗衣粉,但是比洗衣粉粗很多的顆粒說,“用這個才行。”

她們仔細一看,袋子上寫著“工業洗滌劑”,也正是清洗棉紗卷用的原料。她們一試,果然管用。

洗完手,章英又遞給她們一個粉瓶,“擦點油吧,不然,總用這個洗手,皮膚就燒壞了,就可惜你們的小嫩手了。”

三個人面面相覷,不知說些什么。


下一章

持續更新中,感謝關注。

本故事純熟虛構,如有雷同,純屬偶然。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