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片一開始,我跟著這個小主人公低頭,隨他的眼睛帶著我望向渾濁的水池里自由自在游泳的魚兒,很好奇一個小孩怎么將大人的情緒帶進去。一分鐘內,他果然做到了。
小主人公清澈的眼神,時不時露出的齙牙,猛地網魚地姿勢,這股沖勁兒深深吸引了我,小主人公一開始就展現了于玩樂之中滲透出來的小小智慧。孩子天真無邪的付出,將自己喝水的杯子拿來盛放他的寶貝魚兒。在孩子的世界里,萬物跟我是一體的,沒有渾濁與干凈之分,我的就是魚兒的。這種純粹,在第一時間俘虜了我。
影片的節奏大致分為三個部分,第一部分也就是前一個小時左右,主要講述小主人公在學校的種種劣跡表現,尤其課堂上走神后被老師懲罰;與鄰居小孩的相處和大人找上門來的抱怨;以及小孩逃課到大街上玩兒,每一道風景在小主人公的眼睛里都是獨一無二的,都是平等新鮮的,都能吸引他的眼睛停留下來。第二部分是到寄宿學校剛開始的種種摩擦與沖突,小主人公被放棄到了邊緣;第三部分是新的美術老師的到來,對小主人的挖掘與發現,并給了他細致入微的關注和引導,并成功展示了小主人公的繪畫天分。
前兩個部分是鋪墊和渲染,種種遭遇慢慢將小主人公推向邊緣,幾近絕地;第三個部分直面剖析孩子,解開我們對小主人讀寫表現不佳的困惑,可喜的是幫助小主人公展現了不一樣的才華,令老師、孩子乃至家長都有了刮目相看,將教育的意義推向高潮。
最讓人難忘的幾幕:
一、氤氳色彩
小主人公在街旁,看著賣貨大爺親手制作刨冰,揉成球狀后一層一層澆下不同顏色的水,將一顆刨冰裝點的既好看又美味。看著大爺親手將刨冰遞給等待的父子,看著爸爸馱著小孩遠去的背影,小主人公望著出了神,自己手中的刨冰融化掉落的瞬間,不知道他想到的是羨慕別人的爸爸還是渴望自己成為爸爸眼中被疼愛的小孩。
回到家中,小主人公學著街邊大爺調配刨冰色彩的模式,一滴一滴搭配著自己想象中的顏色,白色做底,滴上大紅色暈開,美麗的自然紋理散開,畫面一瞬間沖擊著我們的眼睛。小主人公投入的表情,用手指一圈一圈滑動打磨著色彩,當畫面閃現成品時,哇,那是一幅映射現實的刨冰圖。小主人將自己看到的街邊景象通過自己的理解投射在了藝術上。
這種美,令人窒息。
二、孤獨
當小主人公知道父母即將要把自己送到寄宿學校的時候,他選擇了孩子似的順從,將內心的滿腔情緒畫成了一本圖冊,連續生動的展現了自己遠離爸爸、媽媽、哥哥的畫面,最后爸爸媽媽的身邊只剩了哥哥,自己被這個家庭放棄了。小主人的內心情感很豐富,不是不愿意說話,而是太多卻無從表達,亦或者作畫是小主人公唯一的表達。
看到這本圖冊被翻閱的瞬間,我淚崩了。
有多少孩子還沒有學會表達就被放棄了,有多少孩子通過不一樣的方式表達了卻被大人們忽視了。孩子與父母的心,看似很近,卻又那么遙遠。
三、畫展
影片的最后高潮部分,是美術老師組織的一幕師生共同參與比賽的繪畫場景,寬廣的場地,豐富的色彩畫面,充滿無限生機。
最動人的是小主人拿著自己的畫作給老師看,老師驚訝的表情立刻調動了我們的觀感情緒。當鏡頭慢慢拉向這幅畫作,看似色彩陰暗,實則主題明亮無比,出自小主人公之手,我們隨著美術老師一同被震撼到了。
當小主人公慢慢移向老師的畫作前面時,一股由心間噴發出的激動情緒洋溢在他的臉上。是的,他被感動了,因為老師畫的就是他仰天大笑的樣子,那么自信,那么開朗。不論曾經經歷過多少的嘲笑,在老師的眼里,他是那么特別,與眾不同,是個可愛美好的孩子。
畫展結果揭曉,小主人公的畫作得了第一名,從那么多師生作品中脫穎而出。是的,那些用獨特眼光看待世界的人,最終改變了整個社會,我們看到了希望。
相信看過此影片的人,都會被這兩幅畫作震撼到,展現的是一種境遇的翻盤,盡灑生命的力量。
四、托舉
影片最后出現的鏡頭,一直盤旋在我腦海中。
小主人公開心地跑向美術老師,老師順勢用雙手托舉起小主人公,拋向空中,老師敞著雙臂望向孩子,孩子敞開雙臂望向天空,彼此綻放出的笑容是天地間最美麗的禮物。
由此我又想起了影片中出現的另一幕一對父子的背影,爸爸馱著孩子,孩子在爸爸的肩上仰頭吃著刨冰,這也是一種托舉。
教育的意義,也就在此。
孩子需要父母的托舉,需要老師的托舉,需要更多上一輩人的托舉。
明月照我心,曾幾何時的我們,也是孩子般渴望成人世界的托舉。
請不要隨意拋棄他們,因為每一個孩子都是特別的,因為每一個孩子都是曾經的我們。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