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對我來說,是一種向往和渴望。在城市,有便利的交通、繁榮的經濟、高度的文明;有著更多發展空間和生命的可能;更重要的,它意味著我的孩子可以享受到更優質的教育,我可以培養和發掘他的更多愛好,還意味著醫生可以給你提供更科學的建議,可以接受及時的治療。
19歲的我中專畢業,好不容易找到一份事業單位的工作,也就是我現在工作的單位。因為機會來之不易,所以倍感珍惜,努力工作。不怕受苦受累,不怕受委屈,不肯服輸。在這一份工作中我逐漸找到自己的存在感。可每當出差到一座城市,站在繁華的都市,就對現實充滿不甘對城市充滿渴望,而一回到小鄉鎮又埋頭工作,不知道如何去改變。
在我二十幾歲的時候,我們單位有一個男孩子,他當時大概25歲左右,比我大,雖然他和我們在一個地方工作,可他過的生活和我們卻不太一樣。每當輪休的時候,他就騎自行車到離單位20公里外的高中去參加復習,他要參加高考,去讀他喜歡的電影專業。在單位分給他的小房間里,有著最簡單的布置,一臺黑白電視,一張床,一臺復讀機,一張桌椅,桌上擺放著書籍,在靠墻壁的床邊整齊地堆放著一排排書,有高考復習的書,更多的是攝影、電影制作的書,那次我們去他那兒玩,正好教育頻道有一期英語學習節目,他就坐在那臺黑白電視機前認真地學習……后來,他如愿考上了北京一所電影學院。
那個男孩現在一定在他向往的城市過著他想過的生活,而我卻在這個小鄉鎮工作了二十年。年輕時的徘徊、遲疑,讓我始終沒有踏出勇敢的一步,現在回想起來那其實是一種認知的不足,對人生缺少規劃,但我也同時感激那個二十幾歲的我,因為我沒有抱怨,沒有消極,沒有隨波逐流,我珍惜了每個階段的生活,以感恩的心對待工作,對待曾經給予我幫助的人,可能成長率不高,但我仍然因此收獲了成長,至少我現在可以為單位作出一些努力和貢獻,被安排在重要崗位獨擋一面,我深刻體會到一個人的幸福感不在于他能得到什么,而在于他可以為他人為社會做些什么。我工作的單位逐漸發展壯大,現在成了一家大型國有企業,除了建筑業,旅游事業也做得風聲水起,這里山清水秀、風景優美、空氣清新,每逢節假日,那些城市生活的人們就來到這里休閑度假,這個小鄉鎮就變得車水馬龍、人氣爆棚,儼然一座新的城市。
如今的我,仍然有著對城市的向往和渴望,但同時也深愛著腳下這片熱土,這個秀麗的小鄉鎮,有我溫暖的家,忠誠的朋友,智慧的同事領導,還有我成長的足跡。我的孩子將要讀完初中,我沒能給他更多,但我一直奉行我所期待他做到的我要首先做到,他現在很優秀,有責任感,有自控力,學習成績名列前矛。
如今,城市對于我,不是那一棟棟高樓,不是地鐵,不是繁華,不是喧囂,它意味著更美好的生活,意味著有一群追夢的人,意味著有實現人生價值的舞臺。人至中年,選擇會變得更加謹慎。不管身在何處,我心中會始終亮著一盞向往城市的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