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走就走:日本大阪、京都五日行(懶人親子游)

身處香港其實坐享很多便利:美食、美景、購物……除此之外香港還是國際大中轉站,出入境方便,航班多機票也便宜。

我們在香港結識的朋友,包括和我們同年來香港的同學,東南亞跑了個遍,普吉3次,新加坡2次,最讓我們羨慕的是非洲都去了2次:一次看動物遷徙,覺得好震撼,所以隔年又重溫了一遍……

每每假日,我和家屬一邊看朋友的九宮格,一邊給小朋友們擦鼻涕換尿布,艷羨不已。

今年開始,小朋友們長大些,我們的活動范圍漸漸從香港擴散到澳門,廣州、珠海。

得知家屬有計劃去日本,我趕緊查看日歷,那個空閑的周末,讓我們來一次說走就走的旅行吧!

今年初我在粵語班認識了一個日本女孩,每次下課都一起走路+坐地鐵回家。

有幾天她健身傷了腳踝,我提議坐的士回去,她一臉懵懂,說來香港3年從未坐過的士。

她說日本出租車貴得驚人,盡管丈夫在跨國公司工作收入頗豐,但的士從來就不是他們的選擇。

我們是香港飛大阪往返,機場距離市區較遠,的士要千元港紙以上。所以我們下了飛機就在機場充值了地鐵卡,覆蓋整個關西地區。據說更省錢的方式是購買一日券,但更適合暴走家庭,我們這樣一天最多去2個地方的家庭就沒買了。

日本公共交通四通八達,幾乎是一卡在手,JR、地鐵、巴士都不在話下。只是路線非常復雜,換乘多換線多,部分車廂內只有日文標注站點。所以要提前做好攻略,或者買好交通地圖。

我們在市區內也搭了幾次的士。日本的士黑色居多,車里整潔干凈,司機都戴著白手套,非常謙和禮貌。都可以信用卡付車費,非常方便。也是一個選擇。

日本蠻流行民宿,創建于美國的旅行房屋租賃網站Airbnb(中文名愛彼迎)在日本也很好用。

我想體驗民宿的日式庭院,日式榻榻米。家屬卻堅持訂酒店,說酒店24小時服務的前臺,豐富的早餐,寄存行李等附加服務,在帶著小朋友的情況下還是很有必要的。他也有道理,就全程定酒店了。

由于之前在某攜X有多次已預定成功,后來再收到郵件被酒店單方面取消的經歷,這次我全在booking網站上做的預定。

經網上攻略提醒,預定時特別點開網頁查看房間大小和床尺寸。這一看真是感謝當初寫攻略的人,因為不止發現有些一晚房費2000港幣以上的雙人間雙人床,床的尺寸真的是1.2米……

好在酒店也可以篩選有特色的,我就都選了榻榻米房間。后來發現這個選擇非常明智。小朋友在榻榻米房間翻跟頭打滾兒,不亦樂乎。我們也不必擔心夜晚小朋友掉下床,一家人都能踏踏實實睡個好覺。

日本美食眾多,食材上等。帶娃出行不敢湊熱鬧。那些熱店要么已沒有位置可訂,要么需要等個把小時。

我們算是幸運,兜兜轉轉都誤打誤撞碰上了要么食材極佳,要么環境極美,要么服務超贊,卻都無需等候的餐廳。

比如大阪道頓崛的“松阪牛燒肉”,這家店藏在小巷子里,門面也小。牛肉拷好,軟到給3歲的大寶吃都不用剪,輕輕一撥就斷開了。小朋友難得不拒絕牛肉,這一餐營養豐富,我和家屬都很開心。


在京都連續兩個晚上都去“祗園”。那兩天京都降溫有點冷,家屬力薦神戶牛肉火鍋。事實證明他的選擇也非常正確,第一晚我們去的餐廳比較小眾,本地客人多。牛肉也入口即化,刷新了我們對這一食材的認知。我默默在以后小朋友們的餐單里增添了牛肉火鍋。



在清水寺附近走走停停,發現一家風景極美的懷石料理。然而冷餐偏多,我和大寶欣賞不了,但好在景色極佳值回票價。這家店只收現金,所以我們付了幾張大票子之后,出門左轉給大寶買了個肉包子果腹。



日本關西跟國內時差是一小時。每天我們都是9點多醒來,洗漱完畢吃過早餐出門已快11點。我和家屬互相安慰說:按我們的生物鐘現在其實才10點左右嘛,正好正好。

每餐飯連吃帶玩兒2個多小時,家屬自嘲“懶人游”,我就勸他:簽證是5年多次往返的,給下次留個“念想兒”再來唄!

我們去的地方不多,印象最深也覺得最特別的是清水寺附近的“花間小路”,伏見稻荷大社的“千本鳥居”,都在京都。

京都本身就安靜古老些。來清水寺的當地人大多會出于敬畏或朝拜之意,身著和服。臨近傍晚參觀的人少了,大寶在路邊跳舞自嗨,身邊有人三三兩兩從他身邊經過,我們忍不住拍下幾張美圖。



千本鳥居在大殿后,一路是多個朱紅色的大門蜿蜒而上直至山頂。柱子都是信眾們捐獻而建的,上面鐫刻著人名和日期。我們在距離山頂大約半小時處感覺實在體力不支。山間風景很美,錯落著幾家小店。于是放棄登頂坐下來,就著山景各吃了碗清湯清水的烏冬面,直至黃昏。

一些經驗:

語言:

我曾看著家屬跟當地人對話手腳并用的背影笑不可支,恥笑他還英語專八呢,問個路都說不清楚。

他怒目而視:不是我說不清楚,是對方答不出來呀。

日本國民素質不錯,但英語水平普遍不高。所以除非有日語基礎,還是非常有必要提前做好攻略,或者買好地圖、電子地圖的。

購物:

我們沒有刻意去商業區,只是順路或在景區買了些小物。日本各類甜品,各種口味的和果子都很美味、精致,做手信很不錯。不過因為沒有防腐劑,保質期都很短,需要特別注意。

家屬在金閣寺看上了帶著金箔的清酒。要不是我重申香港買清酒多么方便,他不知道會買幾瓶。最后只買了一瓶說晚上回酒店享用,可惜我們當天回去就把這件事給忘了。第二天去機場路上才想起來。酒上不了飛機,托運又怕碎。我倆干脆一不做二不休,喝了。。。

于是大寶坐在我們對面喝酸奶,我倆坐在一邊喝清酒,也算是難得的回憶。

其他:

在花見小路轉,經過一家燈火溫暖的店,我說正好取暖歇一下。

進去發現是家陶藝店。可以當場學習和制作陶品。我選了個最簡單樣式的咖啡杯想讓大寶父子合作做給我。

大寶處女座潔癖登時發作,他像復讀機一樣重復:It’s so dirty!

家屬只好一人上陣。

店員說杯子做好可以寄到任何一個國家,需時一個多月。

我告訴家屬,如果能順利收到這個杯子,我就每天都用它來喝咖啡!

一點感想

我有朋友認為小孩5歲前是沒有記憶的,至少是沒有關于旅行的特殊記憶,所以堅持小孩5歲后才開始帶出來旅行。

我在一個小地方長大。5歲還沒上小學那年,爸爸和一個同事2個大男人帶著各自的女兒,去了上海、杭州、武漢以及周邊約10個城市,歷時二十幾天。

那個年代車馬慢,我記得對媽媽的想念,記得打不了電話寄不了信的無奈。

但我更記得第一次坐火車,看著身邊稻田呼嘯而過的爽快;記得在靈隱寺,爸爸同事女兒跟我說“噓,我們跟爸爸們玩捉迷藏吧!”不等我回話就消失在濟公相后面,爸爸同事回來差點兒昏過去的驚心動魄;我還記得,我爸給我梳頭發努力編小辮子,拽得我頭發那種生疼......

說起來我好像真不記得有多美的風景,只是記得那些特殊的時刻、特殊的感受。

也許我的大小寶也會這樣,記不得風景,但會記得某些時刻:逢“御手洗”必洗,從媽媽和他的指間流過的冰涼的水;和爸爸在咯腳的石子兒上跳舞、踩落葉;破例被允許吃冰淇淋,但必須和我們共享一支……

就算不記得又有什么關系呢?

即使孩子不記得,身為父母的我們也會記得和孩子密不可分,無人打擾的異國時光。

也許旅行對小小孩兒的最大意義,就是和爸媽親人一起的特別體驗。而這些體驗,才是除了漫長歲月,沉淀下來的最難忘的親子時光。

全文完。謝謝閱讀!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