飲食之道——《味言道》書評

? ? ? 俗話說:民以食為天。從古至今,關于美食的話題從來就沒有斷過。由美食引出的典故等也層出不窮,以美食為話題的電視節目也琳瑯滿目,讓人目不暇接。當然關于美食的書籍也就數不勝數了,本書《味言道》也是一本關于飲食的書,不過它與大部分講述美食的制作流程等書籍不同,它是一本散文集,是來記錄美食背后的人和事。作者車前子既是著名詩人,畫家,又是隨筆大家。本書中一共收錄了75篇關于飲食的隨筆散文,沒有什么我們普通人難以參加的什么滿漢全席什么的飲食,基本上都是日常生活中關于飲食的話題。

? ? ? 例如“吃它一年”一文里就以萬物生長之春季開頭,本以為綠油油的春季是吃的大好季節,沒想到作者的重點卻在后面的炎炎夏季,春天幾乎一筆而過。后面的‘杯盤草草燈火昏’的夏季。講到江南人的口味變淡,提到了在冬天準備的咸魚咸肉,一道‘咸肉冬瓜湯’或者冬瓜配蝦米的‘冬瓜蝦米湯’就是這時的最愛了。除了這兩道家常菜,還提到了咸鴨蛋,在作者的筆下,就連吃咸鴨蛋的吃法都那么文藝:“咸鴨蛋是此時佳品,吃的時候一剖二,或一剖四,如果拿起咸鴨蛋就往桌上一嗑,老人們認為這很粗魯”。值得注意的是在講述菜品時作者還特意提到了六十年代的菜,還有就是災后問提到秋天和冬天的菜時也舉了類似的例子。我猜想這其中其實體現了作者在品嘗這些日常菜肴時對以前生活的那種回憶和懷念之情。當然有些語句我還不是十分明白,如本文最后一段也即最后一句話:“吃一款美味,是一次修行,一年過去了”。我重新看了一遍全文還是沒有理解明白。

? ? ? 本書的其他文章都體現了一種簡約而不簡單的韻味在里面。如“慈姑與雞頭米”疑問,我在讀第一遍的時候感覺這文章不怎么樣,本文在介紹慈姑和雞頭米時就援引了《辭海》,然后講述了其吃法和其他用途就完了,感覺也沒什么。但是當我重新回頭去看時,感覺就又不一樣了。例如在介紹慈姑時順帶提了一下慈姑的寫法,將至與茴香豆的‘茴’字四種寫法順帶一個對比,但是知道這個典故的可能就想到了魯迅先生筆下的孔乙己,雖然迂腐但是那份堅持可能是作者欣賞的吧。因為本文結束時,作者提到了:“吃東西要有氛圍,要有環境,江南和蘇州把吃雞頭米的氛圍與環境曾經烘托得一塵不染”。

? ? ? 雖然本書是一本講飲食的散文集,但是其中很多文章不僅僅是講飲食,也是在講一種生活態度,每個人閱讀這本書可能看法都不一樣,可能與我的見解相反都不足為怪。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

  • 一個場所,可以是一個局室,可以是一家飯館,可以是一座小城…。它有時是排他性的,比如你必須具備什么樣的身份和條件才可...
    皆凡閱讀 573評論 0 1
  • 病情: 在LaunchScreen.storyboard里面設置的啟動圖,約束什么的都沒問題,圖片尺寸也沒問題(這...
    逐水而上閱讀 3,162評論 6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