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衰草枯楊,曾為歌舞場”,是紅樓夢里癩頭和尚和跛足道人《好了歌》中的一句,清明這幾天有些事讓這句話一直縈繞在心頭,五味雜陳。
從小學開始,紅樓夢的脂批本就是我最愛的書,學校早讀,別人看圖畫書,我像模像樣的捧著一本大部頭。現在用一個成人的眼光看,好像有點小孩子的裝模做樣的感覺。但我心里記得,那時候的自己愛死了書里那種繁華的氛圍,仿佛一切都鍍著橙黃色溫暖的光芒。
小時候的眼睛里,滿眼都是美好和未來,容不得悲傷與苦難,所有的名著都是看完盛世繁華,匆匆看一眼結局,再重新折回看最愛的段落,緩解心理那些對于作者沒讓書里的世界圓滿結局的憤懣。好比紅樓夢,吃螃蟹作菊花詩的那一回,看了不下數十遍,可結局哪怕是高鶚狗尾續貂的版本,我也只敢看了幾遍,對我的賈府心疼的不得了。
那時候父母和長輩為我們撐起了一片純澈的天空,理想化的讓你找不到黑和白的交接。心情復雜的好人,與壞人眼里的憂郁,都只存在于書里。是不是這世界太簡單了,所以作家們喜歡擺弄高深呢,小時候的我一直這樣想。
那年紀對于癩頭和尚和跛足道人,也是又恨又愛,恨他們又丑又古怪總是拂了人的興致,又愛他們無所不知無所不曉,能拯救寶玉與王熙鳳于危難之中。而《好了歌》也是被作為古怪的一部分,永遠被一瞥而過。
從大學畢業以后,就像一個時間節點,世界打開了更多的篇章,不僅僅是鋪墊與伏筆,開始慢慢走向一路以來被承諾已久的新天地,卻也逐漸見到了人世間比想象中更沉重的悲傷,也從未想過人一生中居然會有的那么多無奈。人生的道路變得五光十色卻又跌宕起伏,父母漸漸兩鬢白發,我也再不相信未來只有和煦的陽光。
好比清明,過往于我而言沒有什么特別的感受,每逢清明去往郊區的路上車多人擠,甚是不變,所以我家小輩是不參與祭掃的。但是今年,我最小的堂叔,小舅爺的獨生子,36歲突然在異地心臟病突發離開了這個世界。因為是遠親,這一世各種家庭場合見過很多面,說過的話卻也就寥寥數語,所以我都沒什么立場大哭一場做一次告別。可是明明上一次見面,還是三年前他的婚禮,我和哥哥們熱絡的的給他接親,卻不知這場熱鬧就是最終一別。他做工程常年在外,我去了向往的一線城市,家里的事情我們都錯過了很多,也在也沒有見面,就像大部分的年輕人。現在想想這些日子丟了魂的舅爺和舅奶,我心里就止不住的難過。
我甚至開始否定自己以前的想法,自己經常帶著新一代的獨立和驕傲,說起人生頭頭是道。比如要計劃好一切才能生孩子,這才是對生命的基本尊重,而且看著新媽媽們的痛苦和忙碌,我一點也不想為了新生命犧牲自己任何一點幸福和自由。但是想到仿佛失去了未來的舅爺,突然感悟生命的復雜也許并不能用邏輯和道理解釋個清楚。如果現在有一個嗷嗷待哺的孫子孫女,是不是也會讓他們有了對生活的念想呢。
看著更多的人生后半部,知道自己可能逐漸會變成小時候嗤之以鼻的小人物。但是我知道,現在讀的已經不是小時候那本紅樓夢了,每次翻開會有不同的觸動,請在這本沉重中好好珍惜每一絲一毫的幸福。
另外,癩頭和尚和跛足道人的一唱一和里,才是真紅樓一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