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消極想象
第一個技巧,消極想象。消極想象的意思特別簡單,就是預想一下,發生的最壞結果是什么。
我有一個女性朋友,天天擔心她的丈夫婚內出軌,今天發現個口紅,明天發現個頭發絲,天天去檢查這些東西,看手機什么的。
我就跟她說:“你就不自由,每天都活在惶恐當中,你不妨去預想一下,接下來會發生的最壞結果是什么,最壞的結果就是他要出軌了?!?/p>
那么你就可以干嘛?
首先,預想之后,你可以提前預防,你可以讓這種結果發生的可能性減少,或者真的發生了這樣的結果,你需要提前做哪些準備。
這是你預想最壞結果的好處之一。?
第二個好處,如果真的發生了,因為你之前有了心理準備,你已經把最壞的結果想得透透的了,真的當這件事情發生的時候,你沒有那么悲傷,你的傷害會被減輕。
你提前想到這件事情,就可以讓傷害減輕,就不必做其他實質性的動作,你想一想,就可以減輕。
這個是我確實親歷有效的方法,我每次考試之前,或者每次要參加競選比賽,我就告訴自己最壞的結果是什么,這也是我為什么會以一個素人的身份,去參加像演說家電視選秀比賽的原因。
我就想最壞的結果是什么,想完了之后,結果真的發生了,而那個時候我因為已經想過了,所以沒那么驚訝,也沒有覺得傷害來得那么嚴重。
第三個好處,消除享樂適應。
我舉個例子,比如你買了一部新車,你剛買的時候,興不興奮,激不激動?
我哥買了一個車,在各大社交媒體、各大家庭群里面足足曬了三周,特別高興,特別興奮。
但你有沒有發現,之后就沒有那么興奮了,你以為買了車、買了房,一定就幸福得不得了,但這個幸??赡芙洑v了一周、兩周、三周,你就適應了,你不覺得看到這些東西再高興了,這就是享樂適應。
我們會從最初的激動、興奮狀態,慢慢地看到這些東西習以為常。
那么提前預想發生的最壞結果,比如你在生活當中,這樣實踐一下,花時間去想象一下,失去了自己珍視的東西,這些東西包括你的朋友、家人,還有你自己的生命、財產,你去想一想,如果失去了這些東西,會怎么樣?
實際上,我們在生活當中,也經常會做這樣的預想,當你看到這樣的災難發生在別人身上的時候。
比如前一陣子,我們家的狗去世了,給了我很大的震動,我就想:原來我擁有的這一切,不管是我的小狗,還是我的親人、朋友,大家將來都會離開我,所以就會提醒我,必須珍視現在有的東西。
很多時候,你看到新聞,或者是看到別人的母親去世了,你才會聯想到自己身上,也有可能將來會喪失這些自己珍視的東西。
所以在生活當中,我們通常情況下是被動實踐斯多葛主義的心理技巧。
接下來,你可以主動實踐一下,你可以告訴自己:我每周一或者是每個月,都要去提醒自己想一下,如果我失去了現在所珍視的東西,會怎么樣?
這樣的提醒,會幫助你消除享樂適應,重新喚起你對已經擁有事物的欲望,去珍惜和享受已經擁有的東西,比如你擁有的財產。
實際上,很多人現在的生活就是他過去的夢想,而“正活在夢想中”這一句話是我第一本出版的書里的,真的很巧,在這個書上,又看到這句話。
其實很多人,真的已經完成了自己過去的夢想,當他沒有錢,兜里面一個硬幣都沒有的時候,他那時候就想如果我能夠買個車,這太幸福了,他現在有了車,可是因為享樂適應,他不覺得自己幸福。
很多人過去就想:“我在大城市里面漂泊,無依無靠,無家,如果將來能夠在這買個房,我就特別幸福?!?/p>
實際上,他后來買了房,只是買了房之后,發現自己沒有那么幸福了,很多人活在過去的夢想當中。
一定要通過提醒自己,去實踐斯多葛主義的心理技巧,想一想最壞的結果會發生,然后消除享樂適應,去享受自己現在有的東西。
有些人可能會有疑問,你天天讓我想“沒了這個,沒了那個”,我會不會變得非常悲觀?”
作者在書里面專門提到這個事情,他說做這樣的消極想象,會讓你變成一個成熟的樂觀主義者,書里面有一大堆解釋。
但我是怎么理解這件事的?
我發現真正成熟的樂觀主義者,不是以為壞的事情永遠不會發生,不是盲目樂觀。而是他知道會發生,所以能夠感受到幸福,能夠珍惜當下,這才是一個成熟的樂觀主義者的表現。
有些人可能會說:“如果你跟我說這些東西我都會失去,包括自己的生命,我會不會陷入一個及時享樂的狀態?”也不會。
書里面特別提醒一下大家:我讓你想象一下,你將來可能會失去自己的生命,并不是讓你馬上及時行樂。
很多人都聽過這個說法“把每一天,當成最后一天來過”,并不是讓你改變現在要做的事情,本來你在工作,你想今天是人生的最后一天,所以我要去酒吧喝個酒,我要去狂歡,或者是當成生命的最后一天,難道要為自己準備葬禮嗎?
其實不是這樣的,它是希望你不要改變要做的事情,而是改變做事時的頭腦狀態,它只是一種消極想象技巧的延伸,在度過一天的時候,我們應該時不時的停下來思考一下“我們不會永遠活著”這件事情,以及“這一天很有可能是我們生命當中的最后一天”這個事實。
這樣的思考,會讓我們欣賞當天活著的精彩,讓我們有機會用活動來填滿當天,不虛度,也可以讓我們不把將來的日子揮霍掉,并不是讓你真的像度過最后一天那樣,去安排一個葬禮,或者去大吃大喝。
所以這個技巧沒有什么負面的效果,大家大膽使用,它比一個糟糕的事情真的發生在你身上的時候,帶來的副作用要小多了。
很多人的醒悟,都是來自于自己身上發生了重大災難,比如親人離世了,親人離世會帶來傷心、痛苦,會帶來心理創傷。
可是消極想象能帶來同樣的好處,卻不會帶來傷害,還沒有那么大的壞處,所以大家要非常擅長使用這個技巧,而且這個技巧還可以反方向使用。
消極想象是把那些可能發生在別人身上的災難,沒有發生在我身上的事情,在我身上去想象一下。
反方向使用,就意味著你可以把發生在自己身上的壞事,想象一下發生在別人身上。
書里面舉了一個例子,比如你平時看到孩子不好好吃飯,就想揍他,大發雷霆,暴躁。
你就可以想象一下,如果這樣的事情發生在別人身上,你的鄰居、朋友、同學,他們家孩子沒好好吃飯,他媽媽就抓狂,就瘋了,你不會覺得很奇怪,你會覺得有必要嗎?
所以很多事情發生在我們身上的時候,我們會憤怒,會悲傷,會氣憤,但是實際上,你想象一下發生在別人身上,就能夠理性,就能夠知道這種事情其實發生很正常的,沒有必要受那么大的氣,也沒有必要那么傷心。
這是一個反方向使用的技巧,也特別棒。
思考世界上一切的事情,都是非永恒的,會讓我們擁抱當下的生活,獲得每一點可能的快樂。
越擅長使用這個技巧的人,過得越幸福,這是消極想象的技巧。
二、三分法
第二個技巧更有意思了,叫做控制的三分法。
“三分法”這個詞,是我以前學數學的時候,好像才聽過的。
你有沒有發現,實際上你做的每件事情,都會落入三個范疇。
第一個范疇,完全能夠控制的,第二個范疇,完全不能控制的,第三個范疇,部分能控制的。
所有的事,肯定逃不過這三個范疇,因為這三個范疇涵蓋了所有。
為什么人會焦慮,會痛苦?因為我們總是企圖控制不能控制的。
比如考試前一天,你特別擔心,很焦慮,因為你總想考個好成績,你想獲得以現在的復習水平拿不到的分數,所以你就會焦慮,因為你控制不了,而且在考場上發生什么意外情況,也是你控制不了的。
所以當你企圖控制自己不能控制的東西的時候,你就會焦慮。
那我們應該用什么樣的策略,消滅這樣的痛苦和焦慮呢?
首先,你要把時間跟精力,花在你完全能夠控制的事情上。
比如我可以自己去設定目標,這個沒有人能控制我,我要花時間去設定自己的目標。
再比如我的價值觀如何,我的品質怎么樣,我是一個好人,還是一個壞人,我是一個誠實的人,還是一個愿意撒謊的人,這個沒有人能控制我。
所以我要把時間跟精力,花在我能夠控制的事情上,這樣我就可以獲得安寧。
你當一個好人最大的福報,并不是有人會幫你,有一些雞湯會跟你講“今天幫人,明天人幫我”,實際上這都是一種非常功利的心態,將來別人沒有幫你,你是不是又要心焦了?你是不是要痛苦了?
不要有這樣的心態好,我們今天幫別人,做個好人,最大的好處就是安寧,我們要把時間跟精力,花在這些自己能夠控制的事情上。
那么還有一部分事情,就是完全不能控制的,對待這一部分事情的策略,就是忽略,你不能控制,忽略就可以了。
還有一種事情,就是部分能控制的。
比如明天我要去參加演講比賽,要去考試了,我有一部分能控制,比如我能夠控制自己今天晚上復習幾個鐘頭,我到了這個場上應該怎么表現,這是我自己能控制的。
有一部分是我不能控制的,比如我的對手會不會超常發揮,明天的天氣怎么樣,明天還會發生什么意外情況嗎?這些是我不能控制的。
對于這些部分能控制的事情,我們的策略,叫做目標內在化。這個技巧可有用,可有意思了。
比如明天咱們要考試了,有咱們不能控制的,有咱們能控制的,咱們可以把自己的目標內在化,放在自己能控制的部分上。
我不能把自己的目標定成“我一定要考年級第一”、“我明天比賽一定要拿第一名”,這個里面有你不能控制的因素。
但是我可以把目標定在“我明天一定要盡全力”,“我這次復習一定要盡全力”,甚至你還可以把這個盡全力給數據化,我一定要為這個比賽付出超過50個小時的訓練,這個事情是你能控制的。
所以當你把目標內在化以后,那么你做那些能控制的事情的時候,也會獲得安寧。以上,就是對付這三種事情的策略。
總結一下,一個斯多葛主義踐行者,在日常事務當中,會把控制的三分法牢牢記在心里,這樣就可以避免大量的挫敗和失望。以上,就是咱們的控制三分法。
三、宿命論
第三個技巧,我真的覺得很有用,叫做宿命論。你可能覺得宿命論,感覺自己不能控制,聽起來很悲哀似的。
其實不是這樣,我們的生命當中,總會發生一些不好的事情,這個不好的事情,可能就像我前些日子家里的狗去世了,而對于一些人來說,可能前些日子考試失敗了,工作上面出問題了,被辭退了等等。
我們的過去里,都有不好的事情曾經發生過。那么對待這樣的事情,我們就可以持有宿命論的觀點。這些事情應該發生的,注定會發生的。
當你這樣想的時候,就沒有那么難受了,我真的是用這個方法來安慰自己,走出那種消極的情緒。
我相信家里面有親人去世過的同學,他一定有過這種體驗,就是這么安慰自己的,不要總是想“如果當時如何,就好了,如果我當時及時把誰送進醫院,就好了,如果我當時要更舍得花錢去給他治病,就好了?!?/p>
不要這樣想,你不要總是想“如果怎樣”,你應該告訴自己,這件事情注定會發生,就好像佛家有幾句話“你遇到的每一個人,都是你應該遇到的人,過去發生的每一件事情,都是當下唯一應該發生的事情”。
你這么安慰自己,你的負面情緒就會很快消失。
以上就是宿命論,宿命論是我們介紹的第三個技巧。
四、自尋不適
第四個技巧,我簡單來說,叫做自尋不適。
自尋不適的意思,就是自己去定期體驗一些不舒適的事情,可以讓你變得更堅韌,讓你變得更有能力去抵御將來會發生的壞事情,能讓你更有信心承擔更大的考驗,而且能讓你享受自己已經有的東西。
最后的結果,就是你會發現,因為定期主動去體驗不舒適,經常走出自己的舒適區,你就會擴寬自己的舒適帶,讓你舒適的東西會越來越多。
自尋不適,還有一個方面,就是可以定期放棄一些體驗快樂的機會,過度放縱自己不是好事情,所以要練習自控,有意識放棄快樂,避免快樂也會讓你感覺到快樂,這種快樂來自于對自我的掌控感。以上,就是自尋不適,我們介紹的第四個技巧。
總結,今天,主要就是介紹這些斯多葛主義的心理技巧,這些是我挑出來,真的會有用的方法,希望你接下來馬上去實踐它,獲得自己內心的安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