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暴雨之后,以為要綿延數日的雨,就這么戛然而止,陽光不期然就熱烈了起來,仿佛與昨日是兩個世界。
拖延癥就是拖延癥,明明起來那么早,坐在電腦前打瞌睡,就拖到了拆書幫線下活動的臨界點。8點五十,飛奔出門,丟三落四地忘了要用的小鍵盤,呼哧呼哧又上樓去拿。我總覺得出門之前,我一定是有間歇性的癡呆癥,一愣一愣的,收不全東西。
九點的陽光正好,而我無心賞風景,利索地登車上馬,疾馳如風。到的時候9點06分,趁著買飲料的功夫,擦擦頭上的汗珠,緩解一下尷尬。盡管是老油條了,但遲到的人,還是會有點尷尬地,雖然遲到的不是我一個,但究竟不應該。
拆書幫是由線上轉而線下的組織,就活動的組織而言,比較松散,所以遲到或不到的事情也屢有發生,也都見怪不怪。不過效率低下的話,估計會是個死循環,大家不想浪費時間于是都選擇晚到,那么活動就難以展開了。
九點半的時候,拆書正式開始,喬陽、吳迪、小荷帶拆,順序稍有調整,把定級的拆書放在首位。拆書的片段分別來自《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學習要像加勒比海盜》《喚醒心中的巨人》。我聽了前面兩個片段,其實略略無感,有些抽象,聯系性不強。我意識到自身的局限,如統籌綜效無法應用于工作中,因為好像并沒有要用到的時機和過往經驗。而喬陽的學習教育類,或許由于文化或者國別的限制,對于我來說,片段有些抽象,而分解的步驟也有些模棱兩可,實操性略欠缺。小組討論的時候,我覺得很多都沒法和理論聯系上,倒仿佛有些離題,我強調幾遍無果,就跟著他們的思路聊下去了。總體來說,挺隨意的,單單當做現場演練和交友倒是不錯,離我理想的拆書有些差距。
不過我發現,或許是我的思路局限,或許是文字和思維本身就極具發散性,又或許人性本身就相當容易受影響,當你說出來的時候,只要能自圓其說,只要你自己覺得還對,很多東西并沒有想象的那么糟糕,暢所欲言也無不可。認識這些鮮活的小伙伴,也是人生的一種機緣,誰知道以后會發生什么樣的鏈接呢。
由于活動的拖延,錯過了十一點的英語lifeclub,看來我和西方的藝術文化沒什么緣分,兩次接連錯過,嘆氣ing。不過十二點的workshop算是趕上了,新來的老師不太熟悉上課流程,略尷尬,沒人提出來就我提出咯,估計他記住我了,老給他找茬問問題。我對人生的對人性有很多的憂慮,總害怕槍打出頭鳥,不愿太過顯眼,也不愿去挑戰別人,有點像和事佬。還記得當時播出蘇有朋版的倚天屠龍記的時候,高圓圓和賈靜雯的粉絲互相吵誰更美更厲害,我就寫了評論把倆人都給贊了。我特別喜歡制造和平的景象,但誰還沒點個性和偏好呢,我操的哪門子的心?
只不過最近關于中庸和尖銳的兩種處事方式,倒是有了一些不同的看法。中庸確實有中庸的好處,不容易辦錯事說錯話,但有時候會說了等于沒說,沒有任何的威懾力和權威。倒是尖銳的方式,雖然一開始會有很多矛盾和沖突,但是真理越辯越明,在互相表達的過程中,你會發現自己的觀點和局限。如果把觀點藏著掖著,不確定的就不說,把它爛在肚子里,那么或許對于這個問題,你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里,仍然得不到解決。以后再發生相同的情況,你還是會迷惑會不解。現在的人際交往廣泛,微信好友那么多,群里那么多成員,沒個性不表達的相當不具備識別性,可能吵一吵鬧一鬧,大家不打不相識,反而都認識了。
離題萬里再掰回來,上課的效果不錯,因為我自己爭取了充分的交流機會,老師大概覺得我有點搶別人的答題機會了,略有點offensive。收斂收斂,以后的目標是更有效更流暢的交流,而不僅僅是多多的交流。
今天的能量點挺高,大概是因為陽光傾城,自己也一點點不斷做著努力和改變。緩慢生長,我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