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篇“2017-10-02靠工作財富自由,你是不是傻”已經提到:要想財富自由,必須找到邊際交付成本為零的商業模式。也就是所謂的躺著掙錢模式。
這世界有三種人:一種人靠技能吃飯,勤勤懇懇做工;一種人靠鉆空子吃飯,滿腦子鉆營如何掙快錢。國家政策規定、行業動態、商家活動政策,只要是有利可圖,他們都會好好研究利用一番。比如火車票黃牛、P2P理財的羊毛黨、溫州炒房團。當然,竟然還有一種人靠運氣吃飯。比如,城市中的拆遷戶、雄安新區的原住民等。
我們就來看看這三種人不同的選擇有何得失。
一、靠技能吃飯
這種掙錢模式是大多數人的選擇。無論是企業里做銷售,做客服,做財務,還是路邊賣燒餅,賣炒栗,搞維修,大家各取所長,在自己專業領域內靠一技之長營生。
選擇靠技能吃飯,生活安穩,有穩定的收入來源,風險小收益小,是風險厭惡者的上選。隨著技能、效率提升,能慢慢得到一條逐漸上升的收入曲線。當然缺點也很明顯,過于穩定的收入,對于雄心勃勃、急功近利的人并不是什么好事。
另外,靠技能吃飯的人,一心放在技能打磨上。兩耳不聞窗外事,木頭腦袋的大有人在,很容易與機會擦肩而過。
二、靠鉆空子吃飯
這種掙錢模式是風險偏好者的選擇:風險大收益大。收入來源不穩定。選擇這種掙錢模式的也并非少數。舉幾個例子。
有些人是鉆商家活動的空子。新經濟形態下,創始人的創業資金不再單純來源于自身資本積累,而是借用風險投資人資金,不少創業公司靠燒錢快速擴充規模擠垮競爭對手。滴滴起步時對乘客、司機的補貼力度非常大,以至于很多人辭職去當滴滴專職司機。2013、2014年出活多的滴滴司機能拿到2-5萬。
另外一個例子是羊毛黨。前兩年互聯網金融公司如雨后春筍般冒出,為了大規模獲客,各家公司對新用戶都有大量補貼,并提供高額的理財利率。羊毛黨擼完羊毛拿到補貼和新手理財禮包后就轉戰其他平臺,當然他們不僅擼羊毛拿手,擼羊毛都不用自己家的工具:他們從各個渠道籌集低成本資金,比如銀行的低息信用貸,信用卡套現等。
有些人會鉆市場經濟的空子。羊毛黨的案例中,其實是利用資金利差賺錢。當然這并不違法,銀行本身就是最大規模利差利用者。隨著金融手段的豐富,有人通過銀行低成本貸款拿到房子首付款,然后在全國各地買房,在房價的瘋狂上漲趨勢中獲益;有人通過各種金融及非金融機構的貸款,轉手投到P2P理財產品中,在互聯網金融瘋狂開花的前兩年也收益不匪。
比特幣從十幾年前誕生,直到四五年前火爆,這其中產生了大量的炒幣者。隨著最近監管機構的政策出臺,比特幣價格一落千丈。今年入行的炒幣者想必都難逃一劫。
十來年前人人都開淘寶店的時代,刷單獲益要遠高于成本,搞淘寶刷單的公司興起一波又一波。最近幾年互聯網金融大波涌現,現金貸暴利掙錢,于是為互聯網金融公司提供獲客、運營、風控一條龍服務的代理公司就誕生了,敏銳的商業嗅覺讓第一波吃螃蟹的人大快朵頤。
有些人是鉆國家政策的空子。雖然我們不能左右政策的制定,卻能好好利用國家的政策。有人利用首套房首付比例低,搞假離婚買房。有人緊跟著國家政策方向走,國家扶持什么就做什么,新能源有補貼就去多建幾個風車,養牛補貼多就去開個放牧場。
三、靠運氣吃飯
這世界竟然也有靠運氣吃飯的人。也許你覺得這很離譜,讓我來舉個例子吧。
中國三十年的蓬勃發展是世人皆知的事實,蓬勃發展中創造的大量機會足以讓人們一代暴富,跨到金字塔的中層甚至上層。如果父輩或者祖父輩早些到城市落腳,這代人就能趕上房子拆遷,一套變三套,這代人生活就自然悠哉。
再舉個我身邊的例子。我的老家開張了一個皮毛交易市場,早市、晚市都非常繁華,起初是各地小商販,后來連各地的大商人也來了,人流絡繹不絕。有些人成車成車的拉來皮毛,不想在市場里耗上一兩天功夫倒賣,于是把皮毛轉手賣給交易市場旁的住家。這家住家靠著每天拉來倒賣的皮毛,一年就掙下了一套房。
在經濟蓬勃發展的地方,這種事情可能每天都在上演。這是運氣。
四、三種模式分析
以上三種掙錢模式本身并無黑白之分。靠鉆空子、靠運氣吃飯也并無不妥,只是不同“價值觀”下的選擇。風險偏好強,選擇風險大收益大的掙錢方式無可厚非,但每個成年人都會為自己的選擇付出代價。選擇高風險就要承受生活的大起大落。
靠技能吃飯的人大多會拼努力程度。但在掙錢的世界里,單單拼努力是不夠的。努力可以讓一個人生活變好,走到中等水平。要想跨越收入的金字塔階層,可能還要靠頭腦靈活和運氣。
靠鉆空子吃飯和靠運氣吃飯,雖然不確定性強,但也有少數人抓住機會,短期內致富,咸魚翻身,撈得第一桶金后靠資本和智慧掙錢。所謂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其實暗含了不走平常路的這波人聰明程度要遠遠超出大多數人。他們能洞察商業變化,規避法律法規紅線,快速行動,其中成事所依靠的能力要高的多。
靠技能吃飯,可能還會是大多數人當下的選擇。但如果頭腦靈活,擁有很強的洞察力和判斷力,不僅埋頭苦干,還要抬頭看路,了解國家、行業、企業的動態,像草原上的獵豹時時關注獵物的行蹤,等到時機成熟一撲而就,也許能得到超越三代人努力的結果。如果運氣好,人生更會華麗麗轉身,改革開放初期下海是一波機會,互聯網到來又是一波機會。
創業資金靠風投模式成熟后,有遠見的創業者紛紛拉融資,讓自己多年的知識積累成功變現,省去了多年積攢原始成本的時間。馬云、馬化騰一代都是36、37歲開始創業,現在創業者的平均年齡可能只有畢業生的年紀。這是時代的運氣。現在據說有一種身價速漲的打工模式:先通過各種手段拉來第一筆天使投資,好歹開張當老板,盡200%努力搞創業,事成皆大歡喜,事不成也能被同行業挖去做總監。當然,這條路只為那些愿意冒險、拼搏又有頭腦有遠見的人準備。
知識變現的狂潮剛剛刮過,又有一波十年前早有準備的人上岸。央視出來的羅振宇靠知識講解“成為你身邊的讀書人”,堅持創業三四年,已是一家估值70億的獨角獸;堅持寫作,寫博客的博主們轉戰微信公眾號,也許打賞金額并不高,卻可以輕松開付費課程,付費社群,做付費閱讀,也能華麗轉身。一只彪悍的貓、spenser就是微信公眾號的受益。經營一年多,粉絲已是幾十萬級,開一次付費課程就能收入百萬,當然,眾多的微信寫手也沒出幾個這樣的天才。背后多年的知識、資源積累才是我們更應該關注的。
擁有自己的粉絲后,做粉絲經濟,賣符合自身調性的代理商品也是一條好路。很多微信公眾號后臺還接入了商城等功能。
錯過這次知識變現浪潮的你,無需難過。因為來日方長,必有機會。你需要做的,是做好準備,迎接下波浪潮的來襲。
薔薇石聊了這么多,你有沒有什么好的上岸方式想和我分享?歡迎留言區交流。
#薔薇記#: 記錄生活之美和智慧之妙。
這是薔薇石原創的第80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