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瓶子做內容(一):逃出了學校,還是要讀書

? ? 2月5號來的瓶子(刷機精靈)做實習,第一周整個人是懵逼的。

? 一個新兵蛋子,又沒什么特別出眾的本事,唯一的感覺就是自危。頭兒布置下來任務讓我去讀李笑來的《把時間當作朋友》和德魯克的《做卓有成效的管理者》,當時我就樂上了,雖然久不碰了,有些生疏,不過讀讀寫寫,倒是我當年最引以為傲的長處。

? ? 頭兒問我,“幾天讀完?”

? ? 我懵逼地看著他:“兩天吧。”

? ?他腦門兒上順下來加粗的三根黑線,反問:“兩天???”

? ? 我點了點頭,看情形不對,又狠狠搖了搖頭:“那就四天唄~”

? 他還是一臉訝異,用手比劃了一下厚度:“兩本大概是這么厚。”神態好像在描述我的臉皮厚度似的。

? ?我看了他的比劃,突然有了底氣:“可以,那就四天吧!”

? 他搖了搖腦袋,在備忘錄上記了一筆:“2月9日李外提交讀書筆記”




? ?后來,我把書讀完了,有同事告訴我,所有的員工入職的時候,頭兒都會給他們安排讀這兩本書的任務,不過平均期限都是一個月,抽空余的時間去讀。只有我個二愣子嫌慢,不情愿地說四天看完。頭兒應該是沒辦法,于是就沒接后面的話,算是默許我上班時間也能看這兩本書。

? ?于是我開始讀這兩本書,在周遭同事噼里啪啦的鍵盤聲中。想來,被我荒廢過的大學四年里,紙墨不沾,連課本常常一個學期下來都是全新的,還真沒讀過什么書。

? ?蹊蹺的是,我好像沒遇到什么障礙,把一直以來我嗤之以鼻的兩本所謂“毒雞湯”壓著點剛好四天讀完,讀得還特別盡興,特別過癮。

? ? 我之前讀書的時候,都不愛拿筆,不愛畫線,讀一遍下來了無印象。像我比較熟稔的《紅樓夢》,則是高中書籍匱乏時代,為了消遣,前后讀了上十遍才有點印象。人笨,遠遠達不到鐘書先生過目不忘的本領,羨慕極了。

? ?可是讀這兩本書的時候,手邊有辦公的電腦啊,放那不用白不用。我就邊讀邊用我的“四指禪”慢慢悠悠地,往屏幕里敲字兒,敲寫得精彩的句子,有時候,也敲兩句自己不成體系的感悟。這樣下來,第一天我竟然真讀完了一整本300來頁的《時間》,敲了有近3000字的摘抄。

? ?這讓我挺驚喜的,眼看著要提前完成任務了,轉念一想不行,萬一頭兒到時候考我幾個問題,我不能指點江山似的給他背兩段“笑來語錄”吧,那就有點搞個人崇拜的意思了。

? ?想了個法子,我就著目錄,用寫提綱的方式繼續在電腦上敲,這回敲的是書的“要義”,也就是用一小段話把章節的精要總結總結,有時候自己還發表幾句人模狗樣的思索。這樣又做了半天,看看word文檔的字數統計,有了6000來字。這下可給我得瑟壞了,我一想,這到時候把這大六千字的家伙往頭兒桌上那么一放,完成任務,倍有面子,還能討個讀書習慣良好,認真仔細的印象,一舉兩得,我他娘的簡直是個天才。

? ?依樣畫葫蘆,我讀了第二本德魯克老先生的《做卓有成效的管理者》,這一系列工程搞下來,竟又是5000字左右的大家伙。我很得意地將它們編輯得像模像樣的(現在看來我當時的編輯水平簡直不忍直視),命其名曰《XXXX》讀書筆記。做完這個活兒,剛剛過去了三個工作日。

? ?我對自己的時間掌控力簡直不能更滿意了(雖然明顯是歪打正著),正好還有一天的時間,我滿意地新建了一個叫“李外讀書感想”的文檔,然后開開心心地下班吃飯去了。

? ?一天后,頭兒的郵箱里收到了一個壓縮文件……解壓開來是三篇5000字上下的“大作”,我相信他在剛看到的一瞬間,一定懷疑了一下人生,這是什么套路?

? ?因為據我后來知道,大家交上去的讀后感都在800-1500字不等,只有我這個瓜腦子的實習生,給他交了整整16000字的壓縮文件。

? ?估計他是沒有看完的,或者他只看了我的感想而沒看筆記(事實上這些凌亂不堪的筆記也的確乏善可陳)。交給他的當晚我倒是花了個把小時把自己的大作滿意地從頭到尾賞析了三遍,還發給我爸得瑟。

? ?這個世界上,肯看完我這么長連篇廢話的人,迄今為止就兩個,我爸和我。我媽說她沒有文學細菌,沒這個耐心,那別人更不會了,沒誰會在乎我寫了個啥。




? ?頭兒第二天早晨叫我過去,說“寫得很充實,想法很豐富,文筆也不錯。”

? ?這段回想起來讓人不禁啞然失笑的經歷,對我有三個影響,從小了往大了說:

? ?1.無論我來公司的時候,頭兒心里想的是給我安排什么工作,最后都讓我去做了內容——運營里最基礎枯燥的工種。說得直接點就是小編,或者高級一點,是個會用點爬蟲程序抓新聞的“程序編”。

? ?2.如履薄冰的我終于收割了在陌生環境中的第一絲自信:我在這群人里算是學習能力很強的,這吹得有點過了。那這樣說,最起碼是這里所有工科生里最能寫的;再不濟,也是工科生里最能編廢話的。

? ?3.我歪打正著,試出來的讀寫習慣,現在,我打算長時間執行下去。正像笑來老師在書里寫的,“學習的本質就是積累”,而我這種忘性大,惰性更大的人,需要用輸出的形式來反逼自我的輸入積累。畢竟我腦子里就這點漿糊,持續不斷地寫總會感到空乏和蒼白,帶著逼我去讀書和思索,而這兩個習慣,我相信對我今后總歸是有所裨益的。

? ?這些影響有兩個體現,不妨說出來作個見證:

? ?1.在這一個多月的訓練后,我只用了30分鐘的時間就鼓搗出了這篇文章。

? ?2.一個不務正業慣了的家伙,開通了一個簡書的賬號,并且開始在工作之外寫點屬于自己的東西。

? ?by the way,也正是這個家伙,在3月16日靜謐而又躁動的夜晚,淡如蠼影的燈光里,開始了一個平凡卻野心勃勃的計劃。

? ?未完待續。

? 寫完這些東西,突然有點孤單。這首是正在聽的歌,有毒。

? ?許飛《突然好想你》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