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家長在寶寶小時候短暫出差,會影響孩子成長?
@suemmi
借著Dr. 魏本周談到的獨立性話題,想請教下,我兒子1歲1個月,但公司準備外派我到外地三個月,每個月只能回家一次。目前跟孩子處在親子關系建立的關鍵階段,這樣的出差會不會影響他成長?
我提出把孩子和外婆帶到外地和我一起,遭到了家人的一致反對。不知您對這個問題怎么看?缺失這三個月的母親陪伴,會對孩子的未來發展產生哪些潛在的影響?
Dr. 魏
離開1歲多的孩子3個月,對你來說是個艱難的決定。目前沒有研究說,媽媽在孩子早期離開幾個月,會對他造成長久的不良影響,除非離開期間,孩子受到的照顧質量很糟糕。如果爺爺奶奶、外公外婆照顧到位,你不必擔心。
西方有句諺語叫:“舉一村之力養孩子”,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除了爸爸媽媽的愛,爺爺奶奶、外公外婆的愛,也能給他帶來安全感。這在心理學上叫做“多重依戀”,意思就是,孩子能夠跟多個人建立親密關系。
當然,在剛開始孩子和大人都會有分離焦慮,但是做好告別儀式,不偷偷跑掉,分離的影響就都是短期的。離開期間,你也可以跟孩子通過視頻電話多溝通,讓孩子知道,你一直在關心著他、惦記著他。
2. 孩子愛咬胳膊,是心理上沒斷奶的表現?
@三兄弟會社
最近一直有個問題困擾著我,我家男寶快三歲了,有個吮吸胳膊的習慣,就像吃奶一樣,經常吸胳膊,“我想孩子難道是吃奶沒吃夠?但他是一歲一個月才斷奶的!很擔心,求指教。
Dr. 魏
這可能是孩子自我安撫的行為,就像是吃手指,或者有些大人思考問題感到焦慮時,會無意識地抓頭發、抖腿一樣。孩子做這種行為,往往是無意識的。
你可以跟孩子解釋,這樣做不衛生,為了提醒他,你可以在他經常吸的部位,貼一個止血貼。現在有很多止血貼是有卡通形象的,可以讓他選擇自己喜歡的形象。當他要吸的時候,碰到止血貼,就會意識到自己的行為,有利于中斷吮吸胳膊的動作。
這種行為通常是在孩子無聊、焦慮時發生的。如果是無聊,可以引導他做其他事情,分散注意力。如果是焦慮,教他其他放松的方式,比如深呼吸三次。
3. 孩子總跟大人“唱反調”怎么辦?
@Fish
我女兒快三歲半了,很多事情都表現得很有主見,比如幼兒園的創意美術課,她常常不采納老師的建議,堅持自己的想法。我一直覺得這沒什么不妥,但近一年這種狀況似乎逐漸超出了合理范圍,孩子表現得很“叛逆”,有時即便清楚自己這樣做不對,也要堅持和家長唱反調。
比如和她講要洗手再吃東西,她會說“我就要不洗手就吃東西,媽媽說得不對”,有一次還故意把手在游戲墊上蹭兩下。育兒書上說,這一階段沒有過渡好的孩子,青春期叛逆會表現得更強烈,請問我該如何糾正孩子的錯誤行為?家長應該注意哪些方面?
Dr. 魏
孩子比較“叛逆”,主要受自身個性和環境的教養兩個因素影響。但具體到每一次“叛逆”,還得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比如你女兒拒絕洗手,是否是前面發生了不開心的事情,將情緒發泄在洗手上。所以,事后跟孩子回顧,了解她當時的想法,非常重要。
在執行規則上,我一直推崇溫柔而堅定。溫柔是指要去接納孩子的情緒,傾聽她的想法;堅定是指堅持邊界。溫柔不只是跟孩子說“乖,洗手再吃東西”,而是覺察到她的情緒,蹲下來,問她:“今天發生什么不開心的事情了嗎?能不能跟媽媽講講?”跟孩子站在同一戰線處理問題,而非激發對立情緒,不是你聽我的,就是我聽你的。
提要求時,與其用命令式的,不如用關心式的:“媽媽擔心你不洗手,吃了東西,細菌都跑到你肚子里去開派對了。它們唱唱歌,跺跺腳,你的肚子就會疼的。”
家人意見不一致,規則也難以執行。可以開家庭會議來溝通,達成一致,用統一的標準對待孩子。
4. 為什么孩子拒絕尿尿和拉臭臭?
@前行
Dr. 魏,我家孩子兩歲四個月,他表達力挺好的,但是最近有一件讓我很頭疼的事,就是拒絕尿尿和拉臭臭。
有時候他有很明顯的征兆,比如扯著褲子急得跳腳,但是你問他是不是拉臭臭,他就很激烈地拒絕,說沒有、不拉,把他帶到廁所他也會掙扎著起來,然后過不了一會他就會尿或者拉到褲子里,孩子這是什么心理呢?
Dr. 魏
你可以從兩個方面來分析這個問題,一是孩子的年齡段,二是是否發生了特定的事情,讓孩子對排便感到羞恥。
你家孩子兩歲多,自我意識已經開始萌芽,很多事情都想自己做,包括尿尿和拉臭臭。當有尿意或便意時,他可能想自己憋著,自己來做這件事情。你帶他去廁所,他會想對其他事情一樣,說不。但這時候,他又不能很好控制排泄的肌肉,就拉出來了。
另一個原因可能是,孩子認為尿尿和拉臭臭是一件羞恥的事情,不敢說,特別是如果有人指責他,比如說“你又尿褲子了,羞不羞?”會加重他的羞恥心。
鑒于孩子反應強烈,我不建議你一開始就要求他主動表達。你需要表達對他的接納,比如告訴他,“尿尿和拉臭臭很正常,爸爸媽媽都會拉,你還小,拉到褲子上,沒關系的。等大一些就好了。
如果你想要尿尿或拉臭臭,可以告訴媽媽,我帶你去廁所;如果你暫時不愿意,也沒關系,媽媽給你準備很多褲子,拉了咱們就換干凈的”,等孩子情緒反應小些,再引導他。
最后,你還可以觀察一下,他是不是對廁所有恐懼心理。有些孩子從紙尿布到蹲馬桶,是需要一個適應過程的。
5. 打壓了孩子的興趣,怎么讓他重新愛上畫畫?
@mutong
孩子一歲多剛開始接觸畫筆時,很興奮,拿著筆在紙上畫,在沙發上畫,大人受不了她把家里畫得亂七八糟,就沒收了畫筆。現在她兩歲了,再把筆拿出來,讓她畫,她也只在紙上畫兩下,就不畫了,似乎畫畫的興趣被打壓掉了,怎么才能讓她重新愛上畫畫?
Dr. 魏
借用一句名言:教育就是一棵樹搖動一棵樹,一朵云推動一朵云,一個靈魂喚醒另一個靈魂。
讓孩子喜歡畫畫,不是扔支筆給她,跟她說:“畫吧。”你可以試試,自己先畫起來,讓她覺得這是好玩的事情,她愿意看就是感興趣的表現。然后再循序漸進,讓她參與進來。寶寶,你幫我蘸紅色。寶寶,你畫這邊,我畫這邊。
另外,記得不要畫成人式的畫,而是往孩子的涂鴉特點靠近。否則,孩子會想:媽媽畫得這么好,還是看她畫好了。
亂涂亂畫,天馬行空,孩子更愿意動筆。
最后,我給你留一個作業,秋天到了,古人說:“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勝春朝。”我住在北方,北京現在雖然還沒供暖氣,有些冷,但已經秋葉漸黃,美不勝收了。
在這么美的季節里,說說你會跟孩子做哪些和秋天有關的藝術活動吧,比如爬山、撿落葉等等,動動手指,把你的秋季家庭特別活動寫在留言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