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這句話,是在公園里偶遇的一位阿姨說的,當時并不以為然。
不過是剛好收到一本書,就隨手拿來翻了翻。
那年我剛畢業,獨在異鄉,每天對著看不懂的專業術語,硬著頭皮翻譯,由于性子急躁,跟同事的相處也不是很融洽,身邊連個說話的朋友也沒有,幾度想辭職回家。
難道這一切,看看書就能改變嗎?
阿姨堅持說和我投緣,希望交換聯系方式,我給了她手機號碼就匆匆回宿舍了。
那本書還是被我擱置了。
2.
不久之后的一個周五,我加完班,拖著疲憊的身體回到宿舍,接到了一個電話,是公園阿姨的,她邀請我去她家吃飯。
盛情難卻,我買了一袋水果提上。
阿姨的家在一個老舊的小區,房子也很舊,但是整潔干凈。意外的是只有她一個人在家。
吃完飯,她帶我去她的書房,那是一件很大的房子,高高的書架擺滿了書。阿姨說是老伴和女兒留下的,老伴曾是大學教授,女兒是專欄作家。
幾年前,他們相繼去世了,留了一屋子的書。
我心里咯噔一下,不忍多問。
阿姨說:“你喜歡的話,隨便挑幾本,我都看過了。”
“這么多都看過了嗎?”
“是啊,他們在的時候,整天悶在屋子里看書,就我一個人嘮嘮叨叨,想著這書有什么好看的。如今他們不在了,要不是這些書,我還真不知道怎么過下去呢。”
3.
我想說些安慰的話,但是找不到合適的語句。
阿姨笑笑說:“起初確實是為了打發時間,后來漸漸發現讀書還真蠻有意思的,難怪他們生前那么癡迷。老伴以前的學生經常來看我,我什么都不收,只收書。我現在也能跟他們切磋切磋了,他們還幫我聯絡了學校的讀書會,每周一次活動,上個月我寫的文章還發表在校刊上了呢。”
我跟她要了刊登她文章的校刊,挑了幾本看起來沒那么晦澀的書,跟她告別。
走到樓下,我抬頭看向阿姨的窗口,生銹的鐵欄桿下有幾盆花,一片生意盎然。
很多個這樣的午后,窗臺后面有一位婦人,坐在搖椅上靜靜地看著一本書。那一刻,她不再是一個喪偶失獨的老人。
而我,也信了她的話:能靜下心來讀書的人,總不會過得太差。
4.
后來我輾轉離開了上海,沒來得及和她道別,就上網買了幾本書寄給她。
換了新工作,也并不好多少,工作依然壓力山大,人際關系總讓人緊張。阿姨送我的書,總是翻不到一半就看不下去,倒是想到古舊窗臺后面的婦人,心里總覺得踏實寧靜。
慢慢地,從三毛,亦舒開始,我不再一看書就想睡覺。那些孤獨的午后,坐在地板上看著書,一抬頭,就發現窗外已經燈火通明。
去年,阿姨的電話開始打不通,不知道她是否還在那片花的窗臺后,我很想告訴她,她送我的書,終于能看懂了,我很喜歡。
還有,她最愛的《紅樓夢》,我也看了兩遍。最近也開始讀《詩經》了,如果她在,我多想再聽她從詩詞歌賦,談到人生哲學。
很多人跟我說生活艱難,我也總用她的話,勸他們多讀書。
他們問我,讀書真的能讓生活變好嗎?
我也說不清,我只知道,讀書真的讓我變得安靜了,我不再是那個毛毛躁躁的小丫頭。
5.
上個月,出差到上海,從機場到酒店的出租車上,出發前,司機師傅接了一個電話,對方情緒激動,隔這么遠我都能聽到,他倒不急不躁,用我聽不太懂的方言安慰著對方。
事后,他樂呵呵地說抱歉,那是他妻子,最近抑郁癥發作,兒子女兒都在照顧著,可她還是喜歡“找他麻煩”。
我說沒關系,家家有本難念的經。
他得意地說,主要還是他應對有方,看了很多專業書,算是半個心理咨詢師了,他說的話還能應付幾下。
我驚異于他的豁達。
畢竟要長期相處,沒有十足的耐心,大多數人只怕會身心俱疲。而從他身上卻看不到半點的煩躁。
他說:“那倒沒什么,我難受了還能趕緊做完事,一頭鉆到書里,她又不懂這些。”
我好想突然明白了什么。
6.
讀書確實讓我的生活變好了。
工作時,我能靜下心來埋頭干,遇到挑戰了,也不再縮手縮腳,為人處世上也變得從容大度多了。這得益于我讀過的書里,確實有一些是用來提升工作能力以及學習處世之道的。
但更重要的是:書籍讓我有了另外一個世界。
這個世界里沒有別人,只有自己,它是寧靜的。
因為有了這樣一個世界,外面的紛紛擾擾我不想過多逗留。用最快的速度打理好外面的世界,果斷且決絕,一切都變得簡單了。
也因為有了這樣一個內在世界想要守護,在外面的我,才足夠兇狠,一步步堅定地靠近更強大的自己。
7.
難得來趟上海,考慮要不要去阿姨家里看看,但想了想,還是不去了。
我寧愿相信那幾盆花,依然盛放在古舊的窗臺上,窗后的搖椅上,依然有位婦人,在安靜地讀著一本書。
她過得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