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午在野獸咖啡,
按約定要寫一篇讀后感。
讀書的我抬頭看到一張僵硬擰巴的臉,
身體也直立在咖啡椅邊。
“我真的是寫不出來,
我就把它(《你的名字》)當(dāng)作動(dòng)畫片來看的!
畫面很美。
就這樣!”
“興致勃勃看了兩遍電影,
一遍書,
慢慢放松思考。
你可以的!”
引導(dǎo)、引導(dǎo),
引導(dǎo)無果!
時(shí)間定格在那兒了!
這邊有火沒法發(fā),
那邊擠也擠不出來,
總是要自己最真實(shí)的表達(dá),
硬性擠壓是沒有任何效果的!
罷了罷了!
“媽媽,
我想走了!”
我不作聲,
估計(jì)是在找理由,
我默不作聲,
還做看書樣。
稍作停頓,
我收好書后起身離開。
走出門外坐在咖啡桌旁,
空氣好了很多。
氣氛也慢慢由緊張到緩和。
路邊有路人牽過來一只白色毛茸茸的雪橇犬,
少年轉(zhuǎn)移視線,
盯住的眼神撩開了笑容。
“你不如寫一下我們家的荔枝吧!”
這兩天荔枝越來越和少年親近,
課間休息少年也摟著荔枝玩耍。
真實(shí)的感受才可以有流利的表達(dá)。
接下來,
少年慢慢組織語言,
完成了一小段“我家狗狗荔枝”趣事.......
回家路上,
回到了平常狀態(tài),
聊起剛才的一幕,
我們都為關(guān)鍵時(shí)刻自己的冷靜處理總結(jié)和欣喜。
這次考驗(yàn)~通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