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小灶群后,晨讀也寫了很多,也學了很多網課,但你有沒有“聽聽很激動,想想很感動,之后沒行動。”的感覺,我很多時候都有。
我的體會,每天晨讀內容都很好,都努力寫感悟,見好的文章,也都收藏。收藏的文章,復讀的,少;學到的理論,真正應用到生活的,少。
因為每天都在忙著追求新的知識,新的理論。覺得只要學到新東西,開拓眼界,就是不斷的提升自己。
錯!
不行動,學得越多越迷茫。
對新知識的太多而感到學得不夠快的迷茫;對未來有太多想法,很憧憬,到又突然覺得難以實現的憂慮;對自己能力的懷疑;這些問題都指望能在貓叔這里找到答案。
其實貓叔一開始就把答案告訴我們!
在復看貓叔對學友們的回答時,我得到一個詞“行動”。
學得再多,理論知識再豐富,落實不到生活中,假的!
一個循環:迷茫了,去學習,發現好多新知識,樣樣都喜歡,見什么都想要。今天學心理學,明天學時間管理,后天學畫畫,過了一段時間又厭倦,又覺得什么都沒學成,繼續迷茫。
這是沒想明白自己真正想成為什么人,需要什么東西,不懂的選擇最重要的事情去完成。不分主次的做,把有限的時間和精力都分散到各個選擇中,當然個個都沒做好,這是真正的浪費時間。
做選擇的時候,因為原則不強,所以會選一個看上去不太壞的選擇。比如,中午肚子餓,就隨便找地吃飯,看菜單,都不是很想吃,但是也就將就。結果菜味道不怎么樣,價格還老貴。
因此,要堅定一條,一個不確定的YES就是一個大大的No。
生活、工作中,我還很不會拒絕別人。印象最深的,14年進物業,剛進去,老板要求把黨組織關系轉到公司。我去社區打聽轉黨組織關系很麻煩,要從社區到街道,街道到城區,城區轉另外城區又一直到公司。我心里不想轉,一個覺得麻煩,另外一個怕以后離開公司,黨組織關系是個遺留問題。最后因為想在領導面前留下好印象,還是轉了。
一年多以后,我辭職,黨組織關系沒轉出來,公司扣住。這就是我不懂拒絕,自己造成的麻煩,其實,轉不轉黨組織關系,對我的工作一點沒影響。
以后,每當別人的要求來臨,不想要的,就優雅地拒絕。寧愿損失一點社會交往,也不要隨便答應。
另外一件,不太會做的事,就是即時止損。
一份工作,越干越不開心,自己的價值觀,跟公司文化很不匹配。想放棄,又舍不得放棄。因為熬過了一年多時間,才好不容易得到升職的機會。又接著干了半年。結果,不愿走向可以預見的不喜歡的未來,還是辭職了。
如果早點辭職,就可以多半年,從事真正自己喜歡的事情。以后不管是什么事,設定一個成本閥值,一旦達到就立即止損。
把有限的資源,投入到真正重要的事情,才是真會管理。
行動之前,做足準備,把可能妨礙行動的問題提前解決,在行動。
找到最重要的事情,去行動。要把一時的好行為養成好習慣。比如寫作、學英語、鍛煉等。
每天堅持有空就寫五百字,早晚學20分鐘英語,晚上跑步半小時。1個月養成習慣后,就很省意志力,而且不做還不舒服。
真正的學習,真正的幫助自己成長,就是學一條做好一條。用行動解救自己,現在最大的問題,就是行動不夠。
儒家說“行有不得,反求諸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