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春節,是我跟老公在一起之后第一次在我的家鄉過新年!
我老家在陜西咸陽,歷史悠久的古城,文化底蘊厚重。在距離市區幾十公里外,有個村莊更是民風保護的很好,特別是傳統節日還是保留著特色的陜西關中民間的喜慶方式,那是我從小長到大的地方。
久別之后,拉著他感受那里新年的“樂”!
“鬧”新年
村子大年三十這一天都是一起活動守歲,這已經成村子的老傳統了。
今年三十兒,全村一起包牛羊肉包子,供鄉里鄉親、來往游客隨便吃。
晚上,村子有自己的聯歡晚會賀新年,用心呈現精彩的節目,中間穿插意外之喜,說不定你手里的號碼就變現成了紅鈔,末尾還有暖人的高齡津貼送給65歲以上的老人家。
從三十兒開始,村子的新年是要一直鬧到元宵節的。
陜西味兒-“辣、麻”
其實陜西的小食遠不止這些
涼粉
餃子是過年必備的味兒
酸辣肚絲湯
粉湯羊血
豆泥膏
五仁油茶
油坨坨
豆腐腦
羊蹄子
油茶的初始模樣
……
……
數不勝數的小吃……
陜西,民間的美食天堂,小吃特別豐富。
辣椒面,買回家后,直接澆滾燙熟油,滋滋啦啦,立即撲面而來辣椒香味。陜西的辣椒不是最辣,但是“香”,只有吃過的人懂!這樣做一是方便儲存;二也方便吃面或者饅頭時,順手就食。
陜西人的脾氣
非常形象的道出了實情,我懂!
這個年,在家鄉還拍了這些照片
村子一直在變著,不變的是那種味兒,醇香、厚重、黃土味。
集市
新年,走親訪友是必須的,街道上都是滿眼的“紅”,迎合喜氣的年味,送千家萬戶紅紅火火年。
新年記
千里迢迢回家省親,路上耗了將近3日,在家里就只停留了5天。
短短數日,吃了小吃解了嘴饞,爬了山,過了年,拜了親,倉倉促促,緊緊張張,心里確也熱絡好些日子。
我一直都覺得自己還是一小孩,不成想不知覺間到了給別人壓歲錢的年紀,更不成想長大的家里就此沒了我的房間,我成了別人家的人。
但即使成了別人家的人,每年還是要回家省親,與我的親朋坐一起聊上幾句家常的。
我愛我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