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因為磨蹭、拖拉的問題和孩子們吵鬧不休,也和好多有經驗的媽媽討論這個問題。
孩子的慢或磨蹭有很多原因,我們還是要看看引起磨蹭有哪些原因。
1、慢≠磨蹭
慢不等于磨蹭,因為孩子的成長是需要時間的。小朋友只有幾年的生活經驗,很多生活技能和對時間的理解,需要我們花費大量的時間和耐心教給他們。
孩子在學習的各項技能的過程中,表現出來的做事慢,不等于磨蹭,不能以成年人的規則評判,需要我們包容和等待。
2、天生慢半拍
有的人天生風風火火,有的人就是慢性子(比如《瘋狂動物城》里的樹懶),我們還是要尊重孩子的個性差異。
慢性子的小朋友,不要總跟別人家的孩子相比,容易讓孩子受挫,只要跟自己有進步就可以,給孩子留條活路,不要步步緊逼。
3、消極抵抗型
小朋友寫完了作業,家長又說“你再多寫幾道吧” “你再練會兒鋼琴吧”,這自然會讓孩子以特別慢的速度完成作業。
像我小時候,老師總說“數學學累了就學會兒語文休息一下吧”,就像怎樣都逃不出的魔咒,讓我毫無動力且興趣全無。
在時間管理方面,我和孩子都是小學生,需要一起過渡,引導孩子認識時間,客服磨蹭、拖拉的問題。
認識時間
小朋友只有幾年的生活經驗,沒有時間觀念很正常,我們可以用沙漏形象地表現時間,讓他們感知時間的流逝,在平時的生活中都可以用,給孩子傳遞時間觀念,再慢慢的認識鐘表,數字、指針都代表什么。比如,讓孩子們了解穿衣服需要幾分鐘,洗臉刷牙需要多久,煮一個雞蛋需要幾分鐘等等。
需要陪伴 但不包辦
小朋友認識和管理時間的過渡過程,一定需要父母高質量的陪伴,并且進行評估,讓他了解他要完成的任務是什么,幫助他們建立自我約束和自我管理的能力。
比如寫作業,先讓孩子該吃吃、該喝喝、該上廁所上廁所,然后準備好文具,專注的寫作業。陪伴過程讓我們能夠知道他完成作業需要多長時間,才有標準看他是快了還是慢了;如果時間長了,是因為作業多了、難了還是因為分心了,分解出來,才能對癥下藥。
當媽的不要因為著急就包辦,看孩子穿衣服慢就上手幫他穿,剝奪了孩子們鍛煉的機會和過程,最后又因為孩子穿衣服慢大吼大叫,給孩子時間和機會學會這些生活技能,比起學奧數、學舞蹈等更為重要。
多鼓勵 也要承擔后果
不要寫完作業就獎勵“多做幾道題”或者“彈鋼琴”,讓孩子自主支配時間,自己決定完成任務后是瘋玩還是看書等,多鼓勵、激勵,讓他享受節省時間帶來的好處。
當然,如果因為自己磨蹭耽誤了時間,也要承擔相應的后果。比如按照事先規定,沒有按時完成任務,就不能出去玩了;沒有按時完成作業,或者上學遲到了,就要承受老師的批評等。
慢不一定是磨蹭,我們要區別對待;磨蹭一定慢,我們要引導改正,但不一定是催促、逼迫,更重要的是教給孩子如何去管理時間,思考問題,如何去承擔。
社會有不同的評判規則,我們不是培養一個考試機器,而是培養一個熱愛生活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