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腦子是個好東西,希望霍頓也有一個。
在昨天的里約奧運會男子400米自由泳比賽中,中國選手孫楊以0.13秒的微弱差距,輸給了澳大利亞選手霍頓,奪得一枚銀牌。中國觀眾并沒有責怪孫楊,但澳大利亞那邊卻傳來了冷嘲熱諷。
在賽后的新聞發布會,霍頓稱“孫楊就是一名服藥的騙子。”此言一出,全場嘩然。而孫楊面對霍頓的無端指責則回應:“這是澳大利亞人的小伎倆,每一位能夠來到奧運會的選手都應該得到尊重。”這使得發布會充滿了火藥味。而事后,霍頓的各種社交賬號充斥著各種“向孫楊道歉”的評論。
甚至有些澳大利亞人也表示和霍頓一個國籍感到羞恥:
不過今天,當澳大利亞記者問孫楊有什么話對霍頓說時,孫楊否認認識霍頓,并霸氣宣稱自己是“1500米之王”。
孫楊服藥事件真相:為了治心臟病
孫楊真的服用“禁藥”了嗎?不可否認,孫楊的確在過去服用了“禁藥”,但服藥的原因卻讓人心酸——為了治病,甚至當時還不知道所服用的是“禁藥”。
網上資料顯示,八年前,年僅17歲的孫楊因為小小的感冒出現胸悶、心悸的癥狀,之后通過一系列的檢查發現孫楊頻發早搏、心肌酶譜的升高,最后被確診為心肌炎,而且ECT成像檢查顯示孫楊的心臟存在心肌小灶性壞死和疤痕。由于教練們對孫楊的期望很高,孫楊自己也表示熱愛游泳運動,會診專家組的意見是至少要休息一個階段,至少是半年,以后還是鼓勵他繼續參賽,但是半年之內不要參加高強度訓練。筆者聯系到當時的會診專家之一、浙江省人民醫院心內科主任屈百鳴醫生,屈主任證實了上述消息。但之后孫楊的心臟問題并未解決,他也帶著這樣一顆傷病累累的心臟,為祖國奪下了多個世錦賽和奧運會金牌。
在2014年,孫楊再次出現了上述癥狀,于是隊醫讓其服用了一種活性成分為曲美他嗪的抗心絞痛藥物。這種藥物可以通過保護細胞在缺氧或缺血情況下的能量代謝,阻止細胞內ATP水平的下降,從而保證了離子泵的正常功能和透膜鈉-鉀流的正常運轉,維持細胞內環境的穩定。說白了,就是保護心肌,緩解癥狀。當時,這種藥物并未被《2014年運動員治療藥物使用指南》列為禁用藥,直到五月份“東窗事發”才將其列為禁藥。當孫楊當年五月份尿檢呈陽性的事件發生后,人們才發現,早在2014年1月1日,曲美他嗪就已被世界反興奮劑中心(WADA)列為禁藥,原因是有研究顯示,曲美他嗪可以增加冠脈血流儲備,能延遲運動誘發的缺血的發生,可能有加強運動機能的作用。
雖然在聽證會上,孫楊有明確有力的證據證明自己服用曲美他嗪是為了治療疾病,但最終還是被禁賽三個月。然而世界反興奮劑中心在接收到中國的報道后并沒有對孫楊提起任何其他處罰,也算是認定了孫楊的服用屬于無重大過失。
這也是為什么,在2015年世錦賽1500米決賽前,孫楊放棄比賽的原因,因為已經沒有什么藥可以用來緩解他的心臟問題了。
我們來翻翻老賬
霍頓奪冠后向本國媒體披露,對孫楊的攻擊并非圖一時之快,而是蓄謀已久,就為擾亂孫楊心神。澳大利亞游泳隊主帥維爾哈倫表示支持:“坦白說,每個人的想法都和霍頓一樣,我們對禁藥都采取零容忍的態度。也就是說,我們是堅決抵制禁藥的。”此外,他還透露,賽前霍頓和他就對這枚金牌勢在必得。
而澳大利亞一些媒體則借此大做文章,甚至在報紙上刊登羞辱孫楊的漫畫:
袋鼠國某報紙將霍頓稱為“清白的運動員”,而孫楊的設計臺詞是“別再用針了。”漏水表示游不過霍頓,可見其用心險惡。
甚至霍頓在媒體前聲稱“我不會尊重任何一個服藥的人……”竟然如此,那我們就翻點舊賬吧。
2012年,澳大利亞游泳隊召開新聞發布會,參加了倫敦奧運會游泳比賽男子4×100米的澳大利亞接力隊成員公開承認,奧運會前夕,他們曾在曼徹斯特訓練營期間服用過鎮靜類藥物酒石酸唑吡坦,這種藥物是被澳大利亞奧委會明令禁止的。并沒有在WADA的黑名單上。此后,澳大利亞游泳協會也發布調查報告稱,該國游泳隊之所以在倫敦奧運會上表現令人失望,是因為管理不善,存在著酗酒、濫用處方藥物和違反夜間管理規定等嚴重問題。
2012年,澳大利亞游泳隊承認隊員服用禁藥。
許多網友評論霍頓“贏了比賽,輸了人品。”而他把孫楊誤服禁藥的往事當小辮子抓,可見其理解力水平跟比賽能力之間或許真的隔著個浩瀚的宇宙。嗯,腦子是個好東西,希望霍頓也有一個。
對于這些狹隘言論,但最有效的回擊不是以Low制Low,而是賽場上見分曉。不過據澳大利亞名帥、也是孫楊的前外籍教練丹尼斯所說,霍頓的情緒很不穩定,心理素質差,這會影響他在大賽中競技水平的發揮,這是霍頓的最大弱點。以為孫楊和自己一樣心理素質差,想以此擾亂心神,霍頓也不過是個“愣頭青”。
本文部分內容參考自《關于孫楊的禁藥風波以及心臟病史》,作者為微博網友“人蠢無救”,已獲得授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