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的火車上,翻完了一本蔡駿的《生死河》。對于蔡駿,之前沒有過多的了解,僅聽說他的另外一本經(jīng)典小說《謀殺似水年華》,也沒有翻過。
點開這本書只是因緣巧合下,以為這個和蕭紅的《生死場》一字之差的小說,或許有同樣的風格。讀了一兩頁,發(fā)現(xiàn)這本書除了書名前兩個字外,真的與《生死場》沒有半毛錢關系。
這是一本懸疑小說。故事的時間跨度有點大,從1995年直至2014年,歷經(jīng)兩世。前世是一個枉死的青年老師,后世是一個擁有前世記憶的小孩。
關于兩世的名字,作者應該是刻意為之,并煞費苦心。比如前世枉死的語文老師名為申明,諧音生命。生命如此短暫,恰如他即將觸手可得的輝煌。
“申”亦何歡
當申明即將迎娶教育局一把手的女兒,也將從苦逼的語文老師進入教育局團委從政,從此平步青云時,沒想到因一名女同學的毒殺案牽涉其中。
偏偏案件發(fā)生之時,他們見過面,偏偏是他第一個發(fā)現(xiàn)尸體,偏偏在他家搜出了毒品的殘留物。被拘幾天后,他被釋放,但一切都已經(jīng)改變——未婚妻換了新房的鎖,人去樓空,他也被學校開除,眾人以另類的眼光鄙視他。
馬上要登上人生巔峰的他突然跌落流言和犯罪的泥淖之地,心緒難平之下,他拿起刀捅向自以為陷害他的兇手。之后,他去赴一場神秘的約會,在黑暗中,背上插入一刀,莫名慘死,兇手不明。
他喝下了孟婆湯,投胎二世為人。
“司”亦何苦
這一世,他名為“司望”,諧音死亡。他不甘心上一輩子莫名死去,想找到殺害的真兇,并報復上一輩子暗害自己的人。申明以小孩子面孔,成人的心性與智商,吸引了申明未婚妻谷秋莎的注意與喜歡,依靠養(yǎng)子的身份,進入了申明未婚妻谷秋莎的家中。
再用計策利用申明的愛徒馬力,剝?nèi)ス燃医逃瘓F的光環(huán),將之拉下馬。再接著,申明與黃海警官查找當年兇殺案的線索。
直至文末,我們才明白申明喜歡的人是小枝。當年學習差的他為了上北大,故意闖入一場火災中,救了一名小女孩子,就是小枝。
而殺害申明的人竟然是司望的母親。各種誤會,導致了數(shù)年前的一樁黑暗中的錯殺。
生亦何歡,死亦何苦
佛祖釋迦牟尼說人有八苦,分別是生、老、病、死、怨憎會、愛別離、五陰熾盛、求不得。
生、老、病、死,是自然生理上的痛苦;怨憎會、愛別離、五陰熾盛和求不得,是精神上的痛苦。怨憎會,就是和怨恨、憎惡的人或事物在一起,無法擺脫,是一種痛苦;愛別離,和自己親愛的人分離,是一種痛苦;五陰熾盛苦。五陰即色受想行識。‘熾’,火熱也。盛,眾多也。陰,障蔽也。是說這五種法能障蔽吾人本具妙覺真心,使之不得顯現(xiàn)。求不得,想得到的東西卻總是得不到,又是一種痛苦。
每個人都要經(jīng)歷這樣世間種種的辛苦,最后都不過一抔黃土都作了古。
作者在后記中說:“其實,我們每個人都是這樣走來的,即便在忘川水邊奈河橋下喝了孟婆湯,但在出生時仍然保有上輩子的記憶,只是在慢慢長大的過程中,受到所謂“教育”的侵入一污染,才逐漸遺忘了前世的一切,從悲歡離合到生老病死。”
一環(huán)扣一環(huán),天馬行空的想象、引人入勝的懸念、細致嚴密的推理,直至最后才揭曉前文的懸案。故事人物線索比較多,錯綜復雜,直至最后章節(jié),才漸漸清晰明了。這就是所謂的伏線千里吧!
這本書關于古詩詞以及近現(xiàn)代詩的引用很多。尤其是在描述到與女性角色出場時總是比較詩情畫意。比如申明與谷秋莎的詩詞唱和,以至于在第二世,谷秋莎第一次聽到少年司望朗誦元稹的詩,就有一種親切的熟悉感。
而司望與小枝的詩是瓊瑤在《梅花三弄》鬼丈夫這一節(jié)所填的詞。
還有一位靈魂為男性,卻投作女兒身的尹玉,引用了一首近代詩人郁達夫的古詩作品《釣臺題壁》,可見作者的詩詞底蘊很深厚。這也是這本書非常吸引我的地方。
關于靈魂穿越的小說,這應該是我看的第三本。第一本是余華的《第七天》,以一個不愿意離去的靈魂的所見所得來諷世喻今。
另一部是東野的《秘密》,妻子與女兒同乘一輛車出了車禍,女兒活了下來,但女兒的軀體里,卻是妻子的靈魂。東野通過這部深刻而細膩的“家庭之愛的故事”個哦拷問人心,探討“愛一個人”的本質(zhì)都為何物。
三本小說比較,《第七天》想象更加大膽,揭露更加血淋淋的現(xiàn)實,而東野的就相應更加溫情。《生死河》懸疑感強,十分注重推理,各有所長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