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s:我已委托“維權騎士”(http://rightknights.com)為我的文章進行維權行動。轉載必須聯系本人 否則一律侵權
1.下廚的頻率是怎樣的?是天天煮、偶爾使用還是幾乎不用?
2.家中通常誰做飯?常有的煮食方式是熱炒還是水煮?川湘菜還是清淡為主?
3.目前廚房電器的種類有多少?會增加大型電器么?
4.是否有不常使用的小家電?如:豆漿機、制面機、果汁機…
5.希望的格局是開放式還是封閉式?
6.廚具的形式希望一字型、L字型、U字型或者中島廚房?
隨著大街上樹立起琳瑯滿目的餐廳與小吃,與現代人朝九晚五再加班的忙碌生活步調,對廚房的需求走向了兩極化趨勢,喜歡在家煮食的人多半也喜歡在家烘培或鉆研料理,而不擅料理的人可能只需要電磁爐就能完成一餐,因此一直以來就是收納與機能規劃重頭戲的廚房空間,在機能上更需要仔細思量。
1.只是收納書籍,還是會天天使用?是否需要在此辦公?
2.希望的格局是開放式還是封閉式?
3.主要使用的人是誰?哪些家庭成員會使用?
4.藏書種類有哪些?需要對書籍分類嗎?目前藏書量有多少?是否有定期買書的習慣?
5.家中計算機使用的區塊是否一并規劃于此?
6.習慣看書的姿勢是什么?是慵懶閱讀或是認真做筆記?
SOHO族需要一個機能齊全的辦公室,喜愛閱讀的一家人希望家就是座圖書館,父母希望給孩子一個安靜的看書空間……種種不同的需求,說明書房是一個“非必要的機動空間”,規劃上常因成員使用習慣的不同而改變,里頭的機能也不固定,如果沒有空間開辟單獨書房的話,分散至其他空間當中靈活使用也未嘗不可~
家中的戶外空間規劃以使用機能為出發,優先思考如何應用,如曬衣、養花、儲物、停車等,再設計相應設施,如插頭、雨遮、晾衣桿、收納柜、水龍頭、洗手臺等。
私密空間,簡單來說就是不想讓客人進去,平時想自己靜靜的空間,比如羞羞的臥室和衛浴間。臥房空間的規劃,包括衣物收納、衛浴,從夫妻同房的雙人機能配置,到老人房與兒童房的特殊規劃,臥室除了當下的生活需求,也需要將未來可能的變化納入考慮(比如打算要寶寶),這樣才能適應全家人長期的使用需求。
1.習慣怎樣類型的床?尺寸、軟硬?預算?
2.睡眠時的燈光需求?有沒有特殊的睡眠習慣?
3.衣物如何收納?衣帽間還是衣柜?
4.是否需要梳妝臺、穿衣鏡?
5.需要視聽設備嗎?比如喜歡躺在床上看電視
6.會在臥室內進行其他休閑活動嗎?如:閱讀、瑜珈……
7.有沒有需要展示或收納的私人物品?
臥室規劃以休憩質量為首要考慮,風水上有“明廳暗房”一說,較科學的解釋為光線在人的生物鐘當中扮演了重要角色,間接影響著睡眠質量與健康,因此臥房的燈光是不能被省略的思考重點,然后才是更衣及其他休閑功能。
1.每個居住者是否獲得足夠的個人空間?
2.居住者的興趣、愛好?
3.兒童用品及玩具的收納數量?
4.是否有特殊的醫療需求?
5.是否需要看護者的休息區?
6.現階段的規劃是否能靈活更動?
對于未來可能出現不同需求的臥房,建議以機動性高的空間規劃為主,或者將未來的生活型態納入規劃,避免入住后二次施工的窘境。
1.洗澡對你來說是享受還是例行項目?
2.有泡澡的需求嗎?
3.是否需要干濕分離?
4.浴室有對外窗嗎?是否需要添置干燥設備?
5.熱水器安裝在哪?
6.有哪些物品習慣收納在此?
7.會在這化妝嗎?瓶瓶罐罐的數量有多少?
8.有沒有需要插電的設備?如吹風機、儲物鏡……
9.其他會在浴室做的事?洗衣曬衣、如廁閱讀習慣…衛浴應以個人生活習慣與需求為導向,兼顧空氣流通、排濕、防滑等健康及安全考慮,除了基本設備外,若空間足夠也可添置蒸汽浴、泡腳機等設施,但建議事先考慮配電方式及插座位置。
1.衣帽間是展示還是收納?
2.給誰使用?全家或者個別成員?
3.目前的衣物量有多少?是否頻繁添置衣物(你是剁手黨嗎)?
4.是否會將衣物做換季收納?
5.喜歡如何收納衣物?吊掛、折疊、卷起……
6.相關配件多嗎?需如何收納?
7.還有什么物品也收納在此?
更衣間及衣櫥通常規劃于通往浴廁的動線上,可根據衣物數量及收納習慣評估是否需要衣帽間,其他需收納在衣帽間的物品,如行李箱、熨燙版、棉被等大型對象,也需事先列舉。若衣帽間的展示需求較多,也可參考國外的一些效果圖和實景圖,將衣帽間移至公共空間進行規劃。
這期的裝修干貨就到這里了 我們下期再見-小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