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6-18

自由搏擊也好,傳武也好。這個事情,其實并不復雜。


只要你保持高頻率的對練,哪怕沒有章法,你也會得到一些東西。畢竟不比于需要天賦和積累的專業知識,人對暴力技巧最優解的探索過程,是行云流水的過程。就像幼年的獅子練習撲殺獵物一樣,即使沒有引導,也能很快得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這是動物的本能。


言歸正傳,經過一段時間的對練之后,你首先會發現,(普通人)無論是出拳還是出腳,其實都是很慢的;而踢擊破綻大,拳擊打不到關鍵位子就不痛不癢。


這個時期,你就會開始關注出拳/出腳的方式:


普通人的出拳,要么是肩膀帶動小臂回拉蓄力出拳,要么是干脆掄王八拳。而你站在對手的角度就會發現,這樣的出拳動作幅度特別大,很好進行躲避甚至是反制——我跟小白對練最愛做的就是接拳背摔,賊雞兒帥。


這樣的出拳動作,具體的流程是抬肩,收肘,然后大臂往前帶動小臂出拳,力量的來源主要是大臂與肩胛周圍的肌肉。


站在對手的角度,最明顯的動作特點就是抬肩。只要注意到了這一點,剩下的就是用同側手臂進行格擋了——而這在標準的預備式或警戒式下,只需要上下移動小臂這一個動作而已,相比攻擊方抬肩后的一系列動作,無疑可以在攻擊到達前完成格擋。


再說出腳。普通人的出腳也大致兩類:一類是前踹攻擊腹部,一類是扭身鞭腿攻擊腰部。站在對手的角度看,同樣很明顯。


先說前揣,動作分解為:保持屈膝提高大腿、勾腳掌小腿前蹬,力量源于大腿肌肉。殺傷力不錯,但是前提是大腿需要提升到合適的高度攻擊要害部位,且無法調整打擊路徑。作為防守方,我會通過提膝判斷出腳時機而側身躲避攻擊,嘗試低鞭腿攻擊對方支撐腿或絆摔。

然后是鞭腿,動作分解為:上半身和腰部側旋、攻擊腿由腰膂帶動橫向踢出。顯著的攻擊特征為側身站姿時攻擊腳后置。防守方若為預備式,至于上身側彎,將格擋的手臂置于受擊側的腰部保護要害即可。同樣地,這時最好的選擇就是破壞對方的重心,這也是作為起腳方最大的風險。


到現在為止,我們對于一般人本能式的攻擊模式就有一個大概的認知了。既然這些攻擊模式有如此明顯的前兆,那么解決問題的方向也就明確了,這也是大部分人的思考方向。


最典型的便是寸拳,通過縮短拳路來減少防守方的反應空間,但犧牲了打擊力的上限;而拳擊和大部分武術,則都選擇利用(腳蹬地)-扭腰-送臂的甩鞭效應,增加力度的同時,也省去了動作幅度過大的大臂回拉。


而出腳的方面,有一句話叫做“起腳半邊空”,因此在出腳時機的選擇上,需要十分謹慎。在較遠距離上的墊步出腿(踹、彈),對于距離感不夠強的新手往往有效;但對于經驗豐富的對手而言,最好的選擇還是先用拳進行佯攻,在對方調整重心或者是其他難以有效預防時再進行踢擊;或者單純只討論踢擊的話,則以低段的掃踢為主,保持在對方手臂的活動范圍外。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

  • 格斗式: 左側在前,后右腳與前左腳不在一條直線,而是右腳適當右移保證前后左右的穩定。 兩腳微屈壓低點重心,后腳略微...
    文建偉CZYH閱讀 3,083評論 7 3
  • 【陳雄聊太極拳 2】苦練出功夫的訣竅 2018-04-07陳雄和美太極 《和美太極》中國專業太極微刊 陳雄老師聊太...
    阿德樂閱讀 6,224評論 1 6
  • 陳氏太極拳老架一路講義 前言 寫給喜愛太極拳的武術朋友們 中華武術,源遠流長,今雖門派繁多,實一脈相承。太極拳以它...
    阿德樂閱讀 5,734評論 0 12
  • 被朋友圈的這篇文章震撼著了。“父親”,已經多久都無法喊出的字眼,再也沒有了這個機會,“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
    鹽源石閱讀 276評論 0 0
  • 從這節開始我們丟掉EXCEL,因為EXCEL還是太繁瑣,一般人記不住=A2&","&B2,=CONCATENATE...
    圣_狒司機閱讀 6,789評論 2 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