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和大家分享的主題是:在申論中如何準確審題得高分。
前言
近很多人問我申論究竟怎么寫才可以得高分,這并不是一個個性問題,即便是很多上過專業培訓班的人也無法一下子有所突破,甚至還會打亂自己從前的寫作體系,得到比不上培訓班前還低的分數,究其原因,是為何?
看了很多人的答案后,我很想說,并不是你的文筆不好,也不是你的水平太差,公文本就不需要太華麗的修辭,而是大部分的人根本沒有審清楚題目,出題者的意圖究竟是想考些什么?題目的關鍵詞是哪幾個?答題的方向在哪?
沒有搞清楚這樣幾個問題,是很難得高分的,而且很容易答偏跑題。
尤其是那些自認時政盡在掌握的考生,看到相似的熱點描述,就如脫韁的野馬般,全然不顧材料本身的描述、題干本身的重點,自顧自答題,最后結果可想可知。
那么,如何才能準確審題,真正知曉題干中問的是什么?需要我們答什么及怎么回答呢?
下面的內容,就會和大家分享我的經驗。
實戰篇
Part1?看懂題干,找關鍵字
在考試限定的時間內,我們的注意力必須高度集中,題目問什么我們看什么。
例題1:請你根據“給定資料1”的內容,將與會人員關于“好政策”的有關見解,匯總整理成一份簡報。
要求:內容全面,緊扣材料;觀點明確,簡明扼要;語言流暢,條理清晰;不考慮格式要求,不超過400字。
看完例題1后,我們首先找出關鍵詞:好政策、簡報、不考慮格式、400字。
答案的內容有關“好政策”、答案的形式是“簡報”、答案的格式是不講究格式、字數是400字以內。
例題2:給定資料3、4介紹了濕地保護與開發方面的幾個成功案例。假如你是某省政府相關部門的工作人員,需要就此整理一份經驗總結材料,請擬出這份材料的內容要點。
要求:內容全面,要點明確;條理清晰,表達簡潔;不超過500字。
看完例題2后,我們首先找出關鍵詞:省政府工作人員、濕地保護與開發、經驗總結、500字。
答題的主體是省一級的政府工作人員,要注意身份和措辭;答案的內容是有關“濕地保護與開發”,形式是“總結型材料”,字數是500以內。
首先看懂題干,找出關鍵詞,你才會清晰的知道你在看材料的時候需要重點關注什么,帶著這個問題再去看材料才會事半功倍。
Part2?鎖定范圍,找答題點
在考試限定的時間內,給定的材料往往紛繁復雜,這就需要我們從龐雜的表象中找到符合題干的本質,精準鎖定材料的范圍,找出材料中體現的答題要點,一一進行梳理。
其實一般小題都會如上面的例題1、2一樣,指出答案所在材料范圍,那我們就應該快速地在指定的材料中去找答題要點,而廣撒網只會浪費寶貴的時間。
例題1中,只要將材料1中“好政策”的有關見解,簡明扼要、分條縷析地概括出來即可。所以我們在看材料1時,只要涉及好政策的要點全部都要標記出來,重點的字詞還要重點標記,在看題的過程中慢慢形成一種屬于自己特有的標記符號體系(如劃直線、斜線、標點、三角形、圓圈等,不同的符號代表不同的重要程度或主體),讓自己在看完材料以后一看便知重點答題點在哪里,哪些是主語、哪些是舉措、哪些是效果。
例題2中,我們只要鎖定材料3、4中有關“濕地保護與開發”的做法,找出材料中的要點,有條有理的總結梳理出來即可。
Part3?理順邏輯,寫出答案
材料中涉及到的答題要點一般都沒有什么邏輯順序可研,甚至出題者還會有意擾亂順序,迷惑我們的考生,可能一會古代、一會現代,一會西方、一會東方,但這些都沒有關系,我們找出要點以后就按照一定的邏輯順序要排列,如自然邏輯、時間邏輯、思維邏輯等,在限定的字數內再合并同類,進行有效整合和提升,一份屬于你的最終答案就呼之欲出了。
如例題1,我們可以按照好政策的制定、好政策的宣傳、好政策的實施、好政策的反饋、好政策的修正這樣一個邏輯順序來整理答案,當然也需要根據材料中的側重點有所選擇,因為400字的答案涵蓋不了太多的內容,我們可以有所選擇的合并,突出材料中闡述的重點。
如例題2,我們可以按照濕地保護與開發做法的不同維度,比如從思想層面、組織層面、制度層面、法律層面、道德層面等,由淺入深、由點到面來進行剖析和闡述。當然題干中沒有說明不考慮格式,我們就要按照“凡是沒有說明的,都要按照規定的寫”的原則,寫出一篇有標題、有格式的經驗總結材料。
歡迎關注個人公眾號:
沁藍說(ID:gh_3716c923532c)
在公眾號中留言“申論課件”,有驚喜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