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抵人心的語言
最近在與朋友的對比和反思中,才發現自己這方面的不足。比如在面對朋友失戀,在面對有人承受家人突然重病,如果作為事件當中的求助者或者安慰者,在這個時候,妥帖的說出一些話會讓人感到力量。
但是流于表面和俗套的語言只會讓人生厭,想想有些人的恭維和夸贊千篇一律,真的還不如不說。表達就是要看清問題的本質,發自內心,引起情感的共鳴;如果不能達到這么高的要求那么至少也要清新真誠或者帶點幽默;
前不久看到spenser 的公眾號的一句話讓我有些體會,現代社會最重要的能力之一就是表達能力,或者說公共表達能力,用spener 的話來說就是摸到聽眾的心流,要對人性有深刻理解。
其實仔細想想確實是對的,從小總有一件事情讓我們害怕,就是怎么說?我怎么和爸媽說?我怎么和老師說?我怎么和領導說?我怎么在演講中說?我怎么在別人面前說?不同的場合,面對不同的人,想要得心應手不得不要訓練和提升自己的表達能力。今天的晨讀,包括之前推薦的《好好說話》《說話之道》都是這方面的經典。總結起來,在恰當的時候,體貼和合適的表達真的不僅僅是一門技巧,而是一門藝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