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學期因人事調動,教師減少,學校教師格外緊缺,老師們工作量普遍增加,多數老師都擔任了兩門主課的教學任務,我也不例外。(這學期我上一、五年級的數學)加上學校的政教工作、收發文工作,互加網絡課等,一天忙得焦頭爛額,今天下午第三節課要在錄播室上公開課了,就在上公開課的前幾分鐘都還在處理明天要開安全視頻會議的資料。說實話自教導處安排了上公開課教學任務后,還真沒顧上認認真真、踏踏實實地去備課。
今天的公開課,也只是抽出午休的時間做了點準備工作。所以呀!今天上完五年級第三單元《找因數》,要反思的第一點就是課前準備不充分。雖然作為老教師的我,對這節課至少已上過不下三遍了,但是從今天的上課效果來說,真還有些不盡人意的地方。
本節課是在學生認識了倍數與因數,掌握了2.3.5的倍數的特征之后而學習的。這節課我設計了五個環節:復習回顧-新課講授-鞏固提高-課堂總結-作業布置。在新課講授環節設計了四個活動,活動一:合作探究。我把學生分成三個小組,每個小組分發一張格子紙,讓孩子們在格子紙上畫出用12個小正方體擺出的長方形的個數。旨在培養孩子們的自主合作、動手操作能力,小組人員是由同學們自己分配的,或許是桌子擺的太多了,參與學習的這個距離太大,孩子們的積極性還沒有充分的調動起來,盡管三個小組的同學在老師的引導下都完成了作業,但我覺得學生的主觀能動性還是比較欠缺,老師留給學生思考的時間較少,扼殺了學生的思維發展能力,學生的主體地位不能夠充分的體現。接下來的演示中,發現PPT課件有錯誤,(這個課件我是從101PPT下載的,課前我還是檢查了的。)真的是太疏忽大意了,好在孩子們已經做了分享是沒有被誤導的,針對錯誤的PPT,沒作過多的解釋。以后課前必須要做好足夠的功課,做到嚴謹、務實。活動二:勇于實踐。在實踐部分,老師還是不敢大膽的放手讓學生自己去探索,針對學生畫出的幾個長方形1×16,2×8,同學們比較容易理解,但4×4,畫出的圖形應該是一個正方形,此時老師適時指導正方形它是特殊的長方形。像這樣兩個因數一樣,我們只寫其中的一個。老師引導學生有序寫出16的所有因數有:1,2,4,8,16。老師追問:“拼長方形與我們找因數有什么關系呢?”同學的回答是拼長方形可以寫出乘法算式。對呀,用乘法算式可以找一個數的因數。我們知道乘法是除法的逆運算。當然用除法,也可以找到一個數的所有因數。(將這個數除以大于等于1的自然數所得的商是自然數而沒有余數,我們就說商與除數都是這個數的因數。)這一環節老師講得有點快,很多同學還沒有轉過彎,同時從課后的作業中反映出同學們掌握的還是不夠好,教師需要再進一步挖掘、吃透教材。活動三:綜合實踐應用。數學來于生活,用于生活。在這個環節,我設計了兩種題型。一是應用找因數來解決生活中的排隊問題,二是根據找因數的方法拓展延伸,理解質數的意義。48個同學在操場排隊要求每行的人數相同,可以排成幾行?這個題其實就是找48的因數即可。這個題用除法進行計算,比較容易。排成1行,48÷1=48人,排成2行,48÷2=24人,排成3行,48÷3=16人,排成4行,48÷4=12,排成6行,48÷6=8,排成8行48÷8=6,排成16行,48÷16=3人排48行,48÷48=1。緊接著第二個練習,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還是找48的因數,是對第一個練習的鞏固提高,讓學生再一次認識一個數的因數的個數是有限的,最小的因數是1,最大的因數是它本身。37呢?在老師的啟發引導下學生認為只有1和37,像這樣只有1和它本身兩個因數的數叫做質數,這是下節課涉及到的內容,我們將在《找質數》這一課,深入學習。就這一環節我覺得還是有流于形式現象,解決問題的方法還有待于進一步加強與提高。活動四:暢談收獲。在這個環節中孩子們積極發言的少,總之就是不善于表達。
總體來說,這堂課講的還是不滿意,不自信,主要表現在:
1.課前準備不充分,課件問題較多。
2.教師講得多,學生練的少,教師留給學生思考的時間比較少,學生積極性沒能充分調動起來,學生被動接受知識。
3.課堂教學教師缺乏激情,評價語言單一,課堂氛圍沉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