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的春節,一場始料未及的疫情困住了國人走親訪友、游玩踏青的腳步;人類的強大,在看不見摸不著的病菌前,暫敗下風。特殊時期,醫護人員成了沖鋒陷陣的戰士,他們的迎難而上成就了我們的歲月靜好。而普通人如我們,只能以實際行動“宅家”配合此次疫情之戰。
宅家的日子變長,應對“無聊”、又不荒廢時光最好的辦法之一就是:一頭扎進“閱讀這座小型避難所”了。以下推薦兩本用生動語言寫就的顏色之書和植物之書,巧的的是這兩本書的作者還都是醫生,看來醫生不但能醫治身體病患還能以文字慰藉心靈呢!
1、2020年的新書《古色之美》
作者青簡,是位醫生,還是攝影師。此書選取中國傳統顏色中的五正色與三間色:青紅黃白黑紫綠褐,從顏色在器物上的運用,到大自然中的不同景致的顏色,從時間的縱深和空間的廣闊維度展現了八大色系七十一種傳統顏色的源流與現狀。
作者以醫生的理性客觀角度,從上述顏色起源、運用說起,將色彩如何負載著中國人情感和寄托的故事娓娓道來,配上傳統美麗的陶瓷、漆器、寶石等器物,讓人領略到古色的底蘊和魅力。
比如,他寫“物色之紅”——漆器,從戰國時期“朱畫其內、墨染其外”的漆器特點,紅與黑對比,捧出早期藝術的洪荒與神秘;到漢代、到唐代,“人們極盡智慧,在朱紅與墨黑之上施展針刻、銅扣、貼金片、貼玳瑁片、鑲嵌、堆漆等多種裝飾手法”,漆器工藝越發興盛,但始終不變的是紅與黑的旋律,“赤主火,黑主水,雖說水火相克,但這兩種沖突的元素也可以完美地糅合在一起”,“漆器就這樣在紅黑一體的矛盾中共生共存,且行且歌”。
作者對顏色有著細膩獨特的視角。他用攝影師的眼睛,帶我們看世間那些可能被忽略的美好,他以冼煉靈動的文字為鏡頭,從江南到漠北,記錄一年四季、日出日落、天晴下雨的各種顏色 。
比如,他筆下的“行色之青”:“愛拍照的你,一定見過清晨初醒水面或是傍晚將臨的天空,那里有我最癡迷的冷色調。青是疏離的,以一種飄逸出塵的姿勢讓人仰慕,可以接近卻似乎難以觸及”。
再比如,他筆下的“行色之紫”:“縱然烈焰繁花般存在于人間,因為天性里帶了藍色,紫便比紅更多些仗劍天涯的冷調。或者,它似一種風華絕代,細膩而凝重,悠遠而成熟,也曾鮮衣怒馬地走過千山,以萬眾矚目之姿,向你而來”。
讀畢《古色之美》,日后所見之顏色,對讀者來說,應該會更加生動豐滿吧。好比看見故宮的紅墻,過去僅僅是覺得這紅色好看,體會到的美略顯單薄;現在知道這故宮紅是丹朱之色,丹是最接近鮮血的顏色,而朱是被先人們寵愛千年的吉祥尊貴之色,這一抹紅,被賦予別樣的情感和意義,體會到的美便豐富立體許多。
結束縱橫古今的色彩之旅,回到現實中,新聞中又傳來疫情的變化情況,據說雙黃連口服液可以抑制此次疫情的病毒,不知消息真假,但雙黃連口服液作為居家常備的中成藥,倒是讓我想起另一位醫生作者寫的一本書,名叫《遇見最美的本草》——一位臨床醫生的重要札記。
2、《遇見最美的本草》——一位臨床醫生的重要札記。
作者也是位醫生,還是專欄作家。此書中以或是平凡的小故事、或是久遠的傳說為“藥引”,以細致靈動的文字白描為載體,展現了50多種中草藥的“前世今生”。所謂前世,是作為植物的種種趣事;所謂今生,是作為草藥對人體的效用。50多種草藥,在作者筆下栩栩如生,如同性格各異的精靈,應蘊自然靈氣而生,各具本領,護眾生免于疾病困擾。
比如,作者筆下的金銀花:“怎么看都那么瘦,那么弱,像楚靈王時代的美女,只剩一握細腰。藤和葉子倒是配合得極好,花兒跑到哪兒藤就跟到哪兒,葉子寬寬的綠綠的,像極穩妥的手,隨時護著不禁風的腰。”
作者寫連翹:“連翹忍著痛與苦,把美麗的身體完成一個心形,親近,謙卑,爾后直抵每一個靈魂深處。人體只有十二條經絡,它竟然條條都能通到。這么大的神通,是誰給它的呢?”
作者寫黃芩:“藥食同源,黃芩其實是慢性子,須多服久服方能見效。有一個比喻說,劉、關、張桃園三結義,人參就像關羽和張飛,紅參是張飛,生曬參是關羽,而黃芩則是劉備。劉備當年依附劉表以待天時,在不明之境韜光養晦,看似綿弱無力,實則厚積薄發。黃芩本是皇親國戚、王孫貴族,只因生不逢時,地處寒涼,但他于鄉野之中卻仍然保持宅心仁厚,不僅沒有自暴自棄,反而集天地之陽氣于一身,成醫家圣藥,疾患克星。”
這金銀花、連翹、黃芩,便是中成藥雙黃連的“魂”。看完作者的描寫,往后吃起藥來,是不是會有吃下去的都是大自然的“仙氣兒”的感覺呢?
這樣兩本醫生寫的書,讀著像是學識豐富的朋友和你在閑聊,閑聊中不知不覺提升你的審美能力和知識,不知能否醫治“宅家無聊癥”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