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撐婚姻的從來都是愛而不是自以為的合適。
因為這個世界根本就沒有真正合適的人,誰不是因為愛所以磨平了自己棱角去迎合去包容對方。
婚姻脫離了愛,那么即使最后你們到了白頭,那也是用數不盡地委屈和淚水換來的。
所以千萬不要因為外界的原因,被自以為是的合適去與自己并不愛的人去結婚
?
在中國,正是因為25+的年齡=該結婚了,所有才會出現那么多的“合適”式地婚姻
當你25歲后,你會發現家庭聚會圍繞著你的主題,不會在是物質如何,而是你的感情如何。
如果碰巧,在場的親戚有給你介紹過幾次對象的,但是最后卻一個也沒有成的話。
那么他們一定會責備你眼光太高了,還會變相給你洗腦地說婚姻只要相互覺得合適就行。
在小城里,幾乎所有的媒人都覺得只要男方有好的工作,特別是像“鐵飯碗”類的工作,若是在有車有房。
那么其他的都可以忽視,他一定是你堅決不能錯過的“寶”。
你要是敢拒絕,你不僅會被冠上一個眼光太高的標簽,到最后一定還會讓你爸媽狠狠地教育你。
總之就是你若是遇見了這樣的人,你一定一定得珍惜別錯過了,大有那種過了這個村就沒這個店的架勢。
但是不好意思,我情愿一輩子都沒有店,也不愿找一個別人眼中覺得很合適我的人來度過余生。
反正我已經是“死豬不怕開水燙,你們越催我越抗”。
??
至今我都無法相信,現在這個社會竟然還會有人覺得倆個人能不能聊得來并不重要。
記得前不久親戚給我介紹了一個月薪過萬相親對象,長得也還湊合。
但是我們之間除了聊我那親戚家的一些八卦外,根本就沒有其他什么可聊的。
我還記得在三月底的時候,我逛知乎時看到一個問題“以今天的眼光來看,《離騷》好在哪里?”
然后底下有人評論說“問這樣的問題,罰你不許吃粽子”“應該罰端午不許放假”
當時只是覺得很搞笑,所以分享到了朋友圈,沒想到他竟說“你這么快就想過端午節了?”
我一時不知道該說什么,就隨口回了一句“你不想?”
不曾想他說“還在太早了”
其實我就是覺得那兩個評論搞笑罷了,朋友看見了也都只是覺得搞笑,清一色的“哈哈哈哈哈”
之后類似這樣的對話也時有發生,因為難以在同一個頻道,所以漸漸也就沒了聯系。
后來親戚問起我倆的發展情況,我說沒法在同一頻道聊天,所以就算了吧。
沒想到,親戚說這樣的條件對于你來說已經很好了,你就不要在挑了。
我們都是這樣過來的,能過日子就行了,聊天嘛多聊聊就好了的,反正時間久了,都沒什么可說的。
????
后來我就明白了,上一輩人對婚姻的追求就是對方有一張穩定的“飯票”就行,精神方面的契合是最不被她們看中的。
但我不是,我正好與她們相反,我要的這個人在有上進心的前提下,可以窮可以丑可以身材略微發福可以年紀很大,但是千萬不能get不到我的梗。
生活已經那么苦,我不想每天回家了,聊個天都是嚴嚴肅肅地,沒有任何一點的樂趣。
但我的這個要求就成了他們眼中的要求太高,這個也看不上那個也看不上。
?????
回望身邊的人,好像說起結婚對象,似乎都是只要合適就行,別的不想太多。
不管是不是自己真心喜歡的,也不管對方到底是個什么樣的人,只要勉強過得去就行。
身邊的人似乎都保持著這樣一個擇偶模式:女人看對方的經濟與潛力,男人看對方外貌與是否賢惠。
大家似乎都不再追求精神上的契合,想著反正最后激情都會被柴米油鹽姜醋茶給沖淡。
用一句話來說就是女人只想要依靠,男人只想要一個年輕的“媽媽”來照顧自己的生活。
其余的就隨風而去吧!等到了最后也就驗證了那句“和誰過都一樣”!
然后她們再帶著這樣的想法,來告訴我婚姻的“本質”。
而我只想對她們說“閉嘴!你這根本就不是婚姻的本質,而是合適的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