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目光,蒸發成云,再下成雨,我才能靠近。
拉爾夫·費因斯,拉叔,伏地魔,他的角色這么多,唯一不變的是他湖一樣的眼睛,看著他的眼睛,你便會淪陷,我便淪陷。都說眼睛是心靈的窗戶,這話沒錯,你看他,不管演什么角色,好的,壞的,眼睛里的優雅都不會變。
最開始認識他是因為《哈利波特》,陪著我長大的哈利、赫敏、羅恩三人組,還有一個像影子一樣看不見的伏地魔。從新聞中看到拉叔要去演伏地魔,還年輕的我并沒有什么感覺,只知道這個男人聲望很高,演技很好,看了電影之后,伏地魔再無第二人選,他不會被超越。后來,我看了他的《曼哈頓女傭》,這個白馬王子的角色,深情,只有深情這一個形容詞可以形容,完全陷進他的目光里。一句話,一個動作,一個眼神,完全寵溺,沒有靈魂的角色因為他活了起來,他把商業片里的男主角也演得這么優雅。整個影片故事老套,甚至有點狗血,女主的顏和演技我就不吐槽,但是也正因為這樣的拉叔,讓我真正開始關注他。
再后來是《辛德勒的名單》,殘忍嗜血的納粹軍官Goeth,比起男主人公Schindler更搶眼,更出彩!個人認為拉叔最適合的就是這類角色,因其本身就有一種“邪惡性特征”,你看他笑,是一種喪失人性的笑;你看他兇,是一種恨人入骨的兇;你看他哭,是一種撕心裂肺的哭。他愛上猶太女孩,將她禁錮在自己身邊,想保護她,但又傷害她,他的思想同他的感情在斗爭,無法相信自己愛上一個猶太女孩;他想占有她,但自己不允許,所以他喜怒無常,拿殺人來作為宣泄的出口。印象最深的是最后行刑的時候,他的眼神依然是冷酷的,沒有求饒。對這個人物的感情是復雜的,一方面我恨他的殘忍,殺人如麻,但另一方面我又同情他愛而不得。拉叔演繹的Goeth是一個豐滿的人物,是一個活生生的人物,是一個立體的人物!
《英國病人》不用說,這是我最喜歡拉叔的電影之一!大愛,從以前到現在到以后不會變!上半年我看了拉叔的《生死朗讀》,和凱特·溫斯萊特搭檔,名副其實的姐弟戀,當然,拉叔和凱特對戲的時候男主人公已經長大成人了,是一部有意思的電影,凱特飾演的漢娜是個值得推敲的人物。拉叔在里面的戲份不多,但是我還是很愛,老了的拉叔,畏畏縮縮的拉叔,孤獨的拉叔,還是放不下的拉叔,這是我的解讀。
最后一部也是大愛,《布達佩斯大飯店》。我認為這是自《哈利波特》伏地魔后拉叔最成功的角色和電影,原來拉叔演起喜劇也一點不違和,反而別有一番特色。《布達》里面的拉叔是一個聲色犬馬的酒店迎賓員,蓄著小胡子,腆著肚子的他,我差點認不出來。《布達》里飾演德米特里的阿德里安·布洛迪我也超愛,自從森哥哥推薦他的《超脫》之后,完全迷上他的聲音。《布達》的喜感不是刻意的搞笑,從布景、人物、人物表情、服裝,到場景里的配色會讓人不經意間笑出聲來,而拉叔飾演的古斯塔夫自是不用說,我看到了一個新的他。
說來湊巧,拉叔所演的角色跟納粹都很有關系,《辛德勒的名單》里演的是納粹軍官,《生死朗讀》里所愛的女人是納粹集中營里的獄長,《英國病人》的戰爭是二戰的北非戰場,跟德國人也有關系,而《布達佩斯大飯店》最后古斯達夫是被納粹軍官殺死的。這些巧合或許并不湊巧,良好的家庭教育,自身的文化涵養都使他不僅僅是單純的演員,更是角色的創造者和藝術家。
我所喜歡的他,是有著天生紳士和優雅氣質的他,而他告訴我們,優雅一部分是天生擁有,另一部分是后天形成。這個看臉的社會,誰說內在不重要,最好的自己才會遇到最好的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