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讀水滸,這是我暑假作業之一。今天將水滸拿了出來翻了翻,還是頗有所感,挑了一個比較充滿非議的人物想要拿出來寫寫,這人,就是梁山一百零八將的大哥,及時雨宋江,宋公明。
歷史上是的確存在宋江這個人的,也的確有梁山起義事件,不然小說背景從何而來?不過呢,梁山好漢在歷史上有記載的只有確切的三十六位好漢,其中還包括了晁蓋。當然,這篇的重點不在其他好漢身上,我們回歸到宋江身上,開始進入正題。
宋江,字公明,家中排行第三,原籍為山東鄆城縣中宋家村。在小說中他一共有四個外號,分別是黑宋江,孝義黑三郎,及時雨以及呼保義。
前面三個都比較通俗易懂,明白其中的由來。黑宋江是因為宋江天生黝黑才因此而來,這個名號也并沒有辱罵的意味。孝義黑三郎是因為宋江極其孝順,被人贊揚而來。及時雨就是因為宋江仗義疏財,常常能在關鍵時刻幫上兄弟們的忙才。至于最后一個呼保義,現在依舊很多人搞不懂。據記載保義是宋朝最小的官,后來稱呼的人多了,就慢慢變成了一個謙虛的語言。可能這個名號是因為宋江的品行,為人謙虛仗義。
俗話說得好,每一個成功的男人背后都有一個非常重要的女人。也許宋江的整個人生是悲慘的,但他畢竟也是一個成功的人,他也率領梁山好漢叱詫風云。那個站在他背后,對他的成功“非常重要”的女人,也許我說出來會讓大家大吃一驚,可是,在我看來就是如此。此人便是閻婆惜。
如果我不解釋解釋,估計你們就會說我胡說八道了。仔細想想,閻婆惜雖然在水滸傳中一閃而過,可是如果沒有她,真的會有宋江日后?會有一百單八將嗎?可能就不會了。在“生辰綱”事發后,觀察何濤得到了消息,前來鄆城縣找到了宋江與宋江一起抓捕主犯晁蓋。但晁蓋和宋江有不淺的交情,以宋江的仗義之心怎么會不救下晁蓋?于是他就放出消息讓晁蓋事先逃跑,原本都是天衣無縫,沒人發現,上頭也就不追究宋江的失職了。
然后,這事還沒完,晁蓋逃命后,寫信過來感謝宋江。這也是人之常情,如果晁蓋沒寫這信的話,那宋江真的是白救他一命了。可是問題就出在這,這時候宋江正在納妾,這也是媒婆搞出的事,于是閻婆惜就成了宋江的小妾。但是宋江對閻婆惜沒感覺,使得閻婆惜也對宋江漸漸沒有了好感,跑出去與外人私通。
在這里不得不說,水滸傳中婦道人家放浪形骸的事件可以說是數不勝數,施耐庵很完美的將以前古人們的地道生活給精彩的描繪出來。其實古人并沒有我們所想的那么淑女君子,要不然也就不會有所謂的青樓和許多丑聞了。放浪的人還是不少。
閻婆惜的這點事,也許宋江知道,也許不知道,反正睜一只眼閉一只眼。但重點已經不在這了,而是此時晁蓋的感謝信已經送到,宋江將其藏了起來,可是卻被閻婆惜發現并借此要挾宋江。與賊人有聯系,無論在哪一個朝代都是大罪,輕則入獄重則問斬。所以,宋江只好心一狠,殺了閻婆惜,然后開始跑路了。
這里也不能說宋江心狠手辣,畢竟他對閻婆惜沒有好感,而且形式危機,只能夠出此下策。所以如果沒有閻婆惜,晁蓋的那一封感謝信就會在不久后被宋江燒毀,宋江也就不會留下什么證據,也不會因為殺人而逃。但也因此不會上清風寨,不會遇李逵,不會和武松成為異姓兄弟。至于梁山,就更不可能上了。一個人沒有被逼到絕路的情況下,是不可能上落草為寇的,而梁山沒了宋江這么一個核心人物存在,也許就沒有那么風光,也許只是一個小小山頭罷了。
所以,閻婆惜,絕對是宋江成名的重要人物,沒有這一事件,就沒有后面的事,或許這就是蝴蝶效應。反正古人誠,不欺我,嘿嘿。
跑路了以后,宋江的歷程還是比較蜿蜒曲折的。一路上被官府逮捕了不下五次,被其他還沒收服的梁山好漢追殺了不下四次,最后歷經千辛萬苦才決定上梁山,成為了梁山的二把手。
當然,一路上宋江之所以能相安無事,還是因為有諸多梁山好漢的幫助才能將險境一一化解。宋江一路上被梁山好漢救了差不多有八次,每一次都是在關鍵時刻冒出來救走宋江。
這里我是挺佩服宋江的,宋江原本只是一個小吏,卻有如此大的人格魅力,卻是有一些獨特之處。有人說,宋江逢人就拜,遇人就哭,就算他真的是一個雞鳴狗盜之輩,可是第一眼見到他多多少少還是會有一些好感的,這也是宋江拉攏人心的精髓。我覺得吧,宋江能拉攏到如此多的梁山好漢還能夠讓大家都成為兄弟,無論之前有沒有芥蒂,都能化干戈為玉帛,都能互相做到坦誠相待,成為真正的兄弟。也許想李逵,魯智深,武松這樣子的性情中人來講,哭哭拜拜,會很有效,但是像公孫勝,吳用這群智商在線的家伙來說,這有用嗎?貌似不可能吧。能夠將每一個的性格脾氣都完全調和,能夠讓像李逵這么脾氣火爆之人都融入這個集體之中,宋江并沒有大家誤解的那樣沒用。
宋江是小吏不假,但這種官基本沒用,差不多就是一個百姓罷了,而且宋江的性格就是那種好結交游俠,能夠與這群人開懷暢飲,而且關鍵時刻還能夠仗義疏財。對于這群原本就是山賊或者是平民的家伙來講,能遇到像宋江這種人,真的是難能可貴,加上宋江也不建議和這群人在一起,還能體諒他們,所以,自然而然,這群人也就會毫無怨言的跟著宋江。就單單看后面宋江遇害,梁山好漢多數隨宋江自盡之事,就能看得出,宋江這個人不簡單。梁山好漢對他的忠誠度,不亞于岳家軍對岳飛的忠誠度。
上了梁山之后,宋江之所以能夠當上二把手,其一因為和梁山所有人都有交情,二是因為晁蓋也看中了宋江的管理能力,能夠完全把握住梁山上的這一群大老粗。但這時候,宋江卻獨自一人下山要去將自己的老爸老媽給接過來,雖然后面被官軍埋伏,但是還好梁山好漢及時殺到。
從這也看得出,宋江的孝心以及他的確有當領導人的潛質。救父母不單單只是孝順那么簡單,得從背景來看。此時宋江是梁山的二把手,但是看得出來遲早有一天他會掌管梁山。一個領導者最怕的就是有把柄在別人手上,哪怕是友人。有人會說,宋江不是后面會接受朝廷招安嗎,他的老爸老媽在朝廷那也一樣。可是狗急都會跳墻,有可能宋江已經想到朝廷日后的招安,但是主動權必須要在自己手上,要不然直接給人當刀使。再說了,那時候梁山還不是最大的山賊勢力,萬一其他敵對的家伙擄去怎么辦?所以雖然這是一件小事,但既表現宋江的孝順,也表現了宋江的領導潛力。
為了擴大勢力與消滅仇敵,梁山開始進攻曾頭市。也就是因為這戰,梁山損傷了一個前期梁山起步的重要人物,晁蓋。替晁蓋報了仇,二把手的宋江,就進階成為了梁山老大。這時候還不全的好漢也發展成了一百零八位。梁山的威名也響徹大江南北。
這時候,宋江的實力,完全有能力撼動北宋,大家都知道,宋朝初建時,因為趙匡胤的杯酒釋兵權,從而常年積弱,但是宋朝并沒有統一全國啊!北有遼朝西有西夏,而且周圍還有吐蕃諸部,可以說是四面皆敵,真不懂趙匡胤為什么要玩老劉(劉邦)的那一套呢。
于是,宋微宗,就開始要剿賊了。其實之前我還是挺氣憤的,覺得宋江很奇怪,落草為寇就算了,但是起義之后為什么要打宋朝?作為宋朝的百姓不應該愛國嗎?應該去打大遼才對。可是查了查史料才發現,許多問題,也才發現,宋朝并沒有我以前一直認為的人民富足。宋微宗身為北宋的最后一個皇帝,和其他朝代的最后一個皇帝都有一個共同的特性,荒淫無度而且昏庸無能。
朝廷上,被蔡京及其黨羽一直操控著。徽宗時期始終是蔡京及其黨羽的天下,他們打著紹述神宗改革的旗號,作為排斥異己打擊反對者的幌子。經濟上,又是被宮中一個宦官給建議說設置“稻田務”,這個大家可以百度搜一下,我就不介紹了。總之,我想說的是一個宦官能有什么好主意?基本上都是禍害。宦官本就身體殘疾導致心理扭曲,用他的建議,只能是禍國殃民。當然,好的宦官還是有的,就比如最多的明朝,像鄭和,懷恩,譚吉這些,都算得上忠誠。還有一個著名的王承恩。咳咳,扯遠了。
而且宋微宗本身品行也不好,整天逛青樓,大臣們也都是敢怒不敢言。所以,這么一個昏君,也難怪宋江會起義,也難怪方臘會起義。
宋江起義以后,朝廷派兵鎮壓,只不過以宋朝羸弱的實力,加上國庫空虛,士兵又毫無斗志。面對越戰越勇的梁山好漢們,這群家伙是肯定打不過。又在這時候,方臘又起義,朝廷連宋江都搞不定還搞定方臘?所以在萬般無奈之下,朝廷之好改變方案,改進攻為招安,并且使出借刀殺人之計。跟梁山發話說只要接受招安后,隨朝廷征討方臘,那么一切就既往不咎。
這下好了,宋江人生中最受大家非議的一件事就要來了,大家都知道,那就是接受了朝廷的招安。
因為這件事,宋江被派出去無條件征討方臘,接下來的事大家也都知道。戰爭很慘烈,打得非常兇險和真實,我覺得這也許才是真正的戰斗,有血有肉,更能讓人升起痛惜和悲痛。征討方臘,梁山軍共108將,5人留在京師沒有出征(其中安道全在戰斗中被調回京),公孫勝戰前離去,即102(不包括戰斗中被調回京的安道全)人參戰,59人陣亡、10人病死、1人坐化,合計死亡70人,還有5人雖然在戰斗中存活下來但是離開軍隊(其中1人出家),回京的只有27人。
真的,任誰看了都心情悲痛,梁山好漢中好多都是因為病逝,而全軍中唯一一個最有用的神醫安道全,又被宋廷釜底抽薪給召回了。那么多好漢,真的就因為這樣子慘死。
就是因為這樣子,大家都對宋江這種做法感到痛恨,我最早對宋江很有好感,覺得只要是一本書的主角都很不錯,而且宋江能統領那么多梁山好漢肯定很厲害。但是我那時候并沒有看完水滸傳,不過這也不重要。但是后來有手機了,看的文章多了,也就變了。在網上,罵宋江的文章不在少數,可能大家一看到我的題目就可能下意識以為我也是罵宋江的。可能差不多,但是我更想從兩面性來講,宋江既有優點,也會有缺點。讓我們去進入當時的背景來了解了解。
北宋時期,幾任皇帝都沒有能做到勵精圖治,更何況還有宋微宗這個昏君。長期實力羸弱,國庫空虛,導致民怨沸騰,許多人紛紛落草為寇。但是宋江不同,宋江的愿望是想要入朝為官,光宗耀祖。但是天不如愿,幾經輾轉,宋江只好被逼上梁山。
成為梁山的大當家后,也許宋江感受到當大官的感覺了,很享受,于是正好又加上宋朝太差,都能搞得官逼民反,肯定是一片黑暗,于是就開始走上了起義之路。剛開始也的確如此,北宋朝廷不堪一擊,于是發起了招安。有可能,宋江就等著這一個詔書下來。因為他相信,以自己的實力肯定能有一個大官當。的確,后來宋江受封的最大的官職就是楚州安撫使,兼兵馬都總管。前者相當于現在的省長,而后者就相當于現在的軍區司令官。可是,真心問一句值嗎?宋江在招安之前,可以說是義薄云天更是可以呼風喚雨。但是他沒有,他起義不到幾個月,就接受了朝廷的招安。在招安前的那段時間,才是宋江人生巔峰的時候,基本上是什么都有。可是招安過后,宋江抱著一心想要當大官的心態,完全接受宋朝的指揮,以前的想法都沒了,連打戰的時候都能讓神醫安道全被朝廷給釜底抽薪去了。可是,宋江不知道,以他的政治天賦,哪里是高俅,蔡京這些人的對手?宋江最早也只是一個小吏,后來更是山寇,哪里會懂得官場的黑暗。水泊梁山的好漢有很多都曾經當朝為官,林沖都曾經還是八十萬的禁軍教頭。可是呢,都被陷害,最后逼上梁山。
宋江在當梁山的大當家的時候,的確時胸懷大略,他的一句話就可以推翻宋朝。可是他卻投降了,投降之后,他就是一個無能小吏,對政治一竅不通,沒有任何的心機和謀略。當初他在外面征討方臘,朝廷找他要人時,他完全可以以一句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可是也沒有。
從梁山的角度來講,也許宋江并不想落的一身匪名,遺臭歷史,他想要做一個忠臣。要不然,宋江臨死之前,也不會因為怕李逵造反,而壞了他的忠臣之名,才拉他一起。唉,宋江的有著江湖義氣不假,但是他卻目光短淺了。縱然是有一身清譽,可又如何,這是用梁山一百單八將的性命換來的,值嗎?還不是在現在被人們罵。
水滸傳這本書真的是耐人尋味,它里面的內容遠不止歌頌眾將的反抗精神,還有許多雙面的地方。它將人物的優缺點完美的展現在大家面前。
其實我覺得,水滸傳說不定真的是兩個人寫的,施耐庵和羅貫中一起寫的,招安之前是羅貫中的風格,英雄聚義,酣暢淋漓。招安后是施耐庵的風格,真實悲痛,扣人心弦。
一個初中生的觀書有感,其實也是我的暑假作業,嘿嘿。其實我對水滸傳也不是很熟悉,至今也只是看了三分之一,如果有什么不對的地方還望大家糾正并見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