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的一天

從到幼兒園5公里的路程搬到步行10分鐘的路程,我們開始享受這多出來的美好時光。

一個孩子從出生到上幼兒園,短短不過幾年。3歲開始入園,拋去晚上睡覺時間,能和我們呆的時間,一天下來也不過5-6個小時,這幾個小時還是針對能準時接送孩子的爸爸媽媽而言,而那些正點或加班晚回家的家長來說,能夠與孩子相處的時間也不過2-3小時。

我們與孩子的黃金相處時光,也不過6年而已。待到他們升小學、初中、高中和大學……我們與他們的相處變得爭分奪秒,我們與他們的距離也漸行漸遠。

每每想到此,變得格外珍惜這短暫親子時光。

每每想到此,該發脾氣的時候還是控制不住。

我們不是圣人,發脾氣是人之正常情緒。比如要出門了,孩子磨蹭拖沓,我們可以發脾氣,讓他們知道,發脾氣不是責怪和批評,而是告訴他們,我發脾氣,是因為我很捉急,上班要遲到了。如果你說:“都是因為你磨磨蹭蹭,造成媽媽可能遲到……”如果這樣說,他們的小心里就會存留陰影:“都是因為我,媽媽才遲到。”同樣一件事,說的不一樣,意義就完全變了。

按照前者的說法,以后只要看到大人發脾氣,孩子就會緊張,把問題歸責于自己身上。后者就會讓孩子明白:大人發脾氣不是因為你做錯了!

這樣一來,你發脾氣、吼叫,孩子都不會驚慌失措。而會像陳小春的兒子那樣跟爸爸說:“你為什么大吼?你出了什么問題?”

大人發完脾氣后,也應該如陳小春那樣,對孩子說:對不起,請原諒!

如此,孩子便知道,大人也有脾氣,也有錯的時候,他們在這個過程中,逐漸學會接受錯誤并學會原諒別人。

我一直想說,做母親的過程,其實也是一個不斷反思不斷學習的過程。母親這個角色就跟剛剛出生的小寶寶一樣,一起同步,一起摸索,邁向廣闊的新世界。

所以,我們和孩子,都需要學習和成長。

從早上醒來,到晚上睡前,短短的5-6個小時相處時間。我們與孩子要怎樣的相處才能和諧共生?

說說我們的一天吧。

早上6點半-7點起床,基本上,6點20我就自然醒來,讀一段放于枕邊的書,大約半小時左右,讀的過程中,女兒有可能也醒來,醒來她會要求讀1-2本繪本。大約7點-7點10分,經過了床上的故事講述和一些小游戲互動后,我們會一同起床,在她的選擇下挑好衣服,各自穿上。(因為有足夠的床上互動時間,起床就不會帶有情緒。)

然后,一起洗漱完畢后,她會坐在廚房門口的餐桌上玩她的游戲,我會在廚房里煮早餐。早餐通常是面條、牛奶、混沌等,不會花去太多時間。

一般,吃早飯有些磨蹭,如果時間有富余,她會樂意玩幾個認字游戲。但多半吃完早飯已是7點50.準備水,背上書包,穿好鞋子,出門。

到幼兒園已是8點-8點10分之間,送她到晨檢處,我便去上班了。我與她的早晨相處時光暫告一段落。

下午5點,準時接她。開啟傍晚的親子時光。

我們很享受一起走路回家的這段行程。出校門的時候,很多同學跟她打招呼,她會略帶羞澀的回應并給我介紹,對她來說,已經是很大的進步。我也會跟她一起,回應她的同學。在路上,她會要求買點零食。恐怕路上買點吃的,已成為多數學生的日常了吧。我們路過商店,進去給她挑1-2樣零食,并不是每日如此。然后,去家門口的菜市場,問她想吃的菜,和買我自己想吃的菜。大約花去半個多小時,她騎著滑板車,車把上掛少許我們買的菜。一路聊著學校的有趣事,走回家。

進小區,問她要不要去廣場玩,她說想回家。到家5點45分。

放下所有東西,我們一起玩會兒。有時候我會收拾下東西。也會邀請她一起收拾,有時候,她會坐下來玩她常玩的幾款游戲。有時候也會要求我聽她彈鋼琴,陪她玩。我多數會滿足她。

到6點左右,我開始做飯,她偶爾會和我一起在廚房做飯,只不過,她做她的,像我們小時候玩的過家家,只要是安全的,我任她在廚房里大鬧天空。她會從我切好的菜里取出少許,放置她的小碗里,然后依次倒上醬油醋白糖等,進行攪拌。完后裝入小飯盒里,放入購物袋中打包好。對我說:“您的快遞到了。”她說她是美食速度員。我很喜歡并享受和她在廚房的時光。她也會經常幫助我洗菜洗碗切菜。

早早的她已經會使用刀具,認識醬醋茶油鹽和糖還有很多蔬菜,也動過鏟子,炒過簡單的菜。

在沒有外人幫助的情況下,孩子可以成為你最親密的幫手。而且她也樂意成為你的小伙伴。

吃飯時間大約6點40。

有一次,吃完飯,我正在洗碗,她說要吃橙子。我說:你把剩余的碗洗了,媽媽幫你切橙子去。她說為什么要我洗碗?我說:“因為我在幫你切橙子”。她很快把碗洗干凈并擺放整齊。

吃完飯,通常她會要求我陪她玩。但是,我會告訴她,吃完飯,媽媽要做一件自己的事情,她知道,我每次在飯后會坐在餐桌上寫毛筆字。后來,逐漸的,她熟悉了我的規律,也適應和配合著我的規律。

我寫毛筆字,她就坐在對面玩她的筆(自編自導著筆們上幼兒園的故事,每天如此不厭其煩),有時候會畫上幾筆,有時候會過來我這邊要求抱抱,寫幾個字。通常,我會告訴她,媽媽需要專心寫,請你坐回你的位置。雖然有時會不情愿,但知道我的堅定后,也就回去繼續自編自導她的筆們上幼兒園的故事了。

練完毛筆字,我會聽從她的安排,或玩兩次跳棋或談鋼琴,然后去洗澡。我們會提前約定,什么時間去做某件事然后再去做某件事,給她空間和時間,讓她做決定,那么,等到某件事情做完之后。你要求她做的事情會很舒暢的完成。

不論是吃飯、洗澡、做作業,我們都要提前跟孩子約定好,讓她來選擇是講完1個故事后,還是玩一盤跳棋,或者練完半小時鋼琴后。一旦有了這些和孩子一起商量出來的約定,執行的時候他們會很迅速。

我為什么每天固定時間刻意做某一件事。是希望讓孩子看到我對一件事情的堅持與努力。有一次,她有作業,剛開始很不情愿的做作業,坐在位子上,嘴巴撅的老高,故意把作業寫得亂七八糟。我只跟她說:“回家第一件事,把重要的事情做完。你今天不愿意寫作業,周一就沒法交作業了。”然后,我就坐在她對面,投入到我的書法練習中。過了一會兒,偷偷看她,也完全投入到筆畫的練習中,我們有一段時間都沉浸在各自的狀態里。直到我的書法寫完,她把作業扔過來說:“都寫完了。”她的表情讓我笑了。

我不想說做孩子的榜樣,只是希望通過潛移默化的行為去影響她,讓她養成生活好習慣。我們只要有了好習慣,在時間上做好管理,哪怕遇到再大的事情,也不會驚慌失措。

我只是希望,孩子能夠看到我對學習書法的堅持與努力。讓她知道,喜歡一件事,哪怕過程無比枯燥,充滿挫折,也要堅持并努力去做,不輕言放棄。

8點40-9點之間上床,開始了睡前2-3個故事。圖畫書有時她選,有時她讓我選。講到9點半,熄燈睡覺。

5-6個小時的親子時光,基本上就是這樣度過的。就像時間一樣,我總感嘆它溜得得太快。每一天的親子時光,我也總感覺,時間不夠用,而我們要做的還很多。

也許你會說,我們會不會有沖突有怒吼的時候。與孩子相處的過程中,不可能每一短時光都是那么美好。可是,仔細想想,很多時候都是大人的問題,大人的壞情緒波及孩子,大人的獨斷行為激怒孩子,大人的成人思維左右了孩子。我們往往忘記了,她還只是一個5歲多的孩子。而我們已經走過了人生幾十個年頭!!

不論是婚姻,還是親子,且行且珍惜!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