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久沒有上簡書,很明顯鬼知道我經歷了什么。。。
下面逼逼叨一下近期的感受吧!
警句1,“人最痛苦莫過于比較!”
我想說,“可是不比較我連北都找不到!”
都說女人愛比較的容易不幸福,愛比較的虛榮心重,愛比較的是源于自卑。。。我呸,我只想說,不比較我找不到北!
自2015年11月被確診懷孕(請原諒我把懷孕當做一種“很了不得病”,對于職場上升關鍵期三十而立的女人,懷孕意味著什么,不言而喻),我焦慮我恐慌,我明顯跟很多沒生育的同齡女同事走上了另一條不同路,特別是在廣告公司里,我不害怕失業,我害怕待業。因為很多項目你是沒法參與的,公司對你是友好而疏離的,它不能開除你,但是也不會讓你好過。每天按時打卡,公司福利(員工旅游,嗨翻的聚會,甜膩的下午茶)都與你絕緣了。每天同事們講工作的項目,進程,吐槽各種坑,你只能做個旁觀者圍觀。日子久了,你會發現明明生活在一個空間,但是卻好像活在不同次元里。那種內心深處的孤獨、空虛,只有按耐不住寂寞的人才能了解。
好不容易等到生產、出月子、寶寶健康成長,你也終于休完產假回公司,你卻發現更多變化更多的疏離感并沒有走遠,而是更深隔在那里。只有通過比較,才找得到短短幾個月,我遺失了什么。
比較工作,我才知道缺在哪。廣告行業日新月異,之前流行玩H5,現在變成玩直播。之前是天天關注微博微信,突然需要關注網易新聞評論網易音樂;之前討論跑男、最強大腦,早已轉到火星情報局、真正男子漢。發現風口從流媒體轉移到短視頻,從電視劇到自制網劇,就連同一個網綜節目《我是歌手》都換成了《歌手》。哎,攤手。
比較收入,我才知道上進。原先同一個戰壕里的好友,早已遠走,跳進另一個更高的平臺,更好的待遇里。年終尾牙,你在秀下午茶,他們已經穿晚禮服秀美腿了;你在為AR紅包里80元紅包而沾沾自喜,他們卻拿著實打實的2000元現金紅包不屑一顧;你在為抽中一套女士化妝品而覺幸運的時候,他們的3倍年終獎已經打到卡里。說到這里,很多人肯定吐槽我太物質,太虛榮,可是收獲證明了你一年的耕耘啊,不比較你怎么知道你羨慕什么,明年向什么奮進?!
比較房車,我才知道落后。生了娃以后,我才發現房車的重要性。房車不僅是生活必需品,更是展現你經營生活的能力。同樣一筆錢,有的人當機立斷在2015年股災之前逃離,在2016年樓市紅利時入市,賺得盆滿缽滿,對于大勢變化云淡風輕。但總有些背運的人,如我,股災的時候高位腰斬,樓市紅利望而卻步。現在的我,不羨慕人家錢多,我羨慕人家眼光好,懂謀劃,面對大勢變動,巋然不動。
我熱衷比較,每天我都忍不住跟朋友打電話、聊天,我去問他們的近況,問他們對現在某些事情的看法,我會不遺余力的去比較。比較讓我有了動力,讓我勤于自省,讓我知道方向。最受不了的是男人說“不要比較,要比只跟自己比!”屁話,我要是有自控力早成功了,還需要你跟我扯犢子。我就是一個受外因驅動的人,我需要不懈的參照物給我動力,她們會叮囑我不斷向前。
所以,別跟我BB“人最痛苦莫過于比較”,我見一次撕一次!
警句2,“不要說正確且無用的廢話”
我想說,“不說你哪有社交!”
近幾年都流行內容為王,到處心靈雞湯。相應的雞湯多了,更多反雞湯的出來了,又一陣批判,鬧劇始終在上演,沒有一刻消停。不管是人生勵志,還是情感教科書,甚至行業理論界,各種反“正確且無用的廢話”,動不動就說來點“干貨”。呵呵噠,干貨也是相對的,你以為你哆啦A夢啊,說要什么就有什么!
勵志類不說正確的廢話,你哪能三觀正!經常被“好好讀書才有出路”“無論哪個階段,你都要鞏固好自己的地位”“女人長得漂亮是優勢,活得漂亮才是本事”。。。吧啦吧啦一大堆名人名言勵志故事洗腦。它就像氧氣無處不在,洋氣時說是“正能量”,反感時叫“老母雞湯”,批判時叫“正確且無用的廢話”!可是,作為獨自在大城市打拼的普通人,沒有這些勵志廢話,我們又如何能撐下來?面對快節奏,面對競爭激烈,面對物欲橫流,我們又如何能保證自己常走河邊不濕腳。我們需要正確的廢話,它們彰顯我們三觀正,無愧于心,鞭笞我們走正道,堅守自己的崗位,堅持一份不滅的夢想。而且,正確廢話還能交一群勵志的好友,互相共勉,攜手同進。
情感類不說正確的廢話,你哪有好人緣!比如新年開始,很多身邊(包括我本人)都在找工作,現在經濟不是很景氣,大家對好工作好待遇都是保有一種悲觀的情緒??匆娔芰Τ霰妳s面對待遇不公而嘆氣,我也只能說“上帝關了門還會留一扇窗”“保持希望,保持熱情”“堅信自己值得更好的,絕不將就”。。。秉承內心,我也是焦慮恐慌的,我也不知道未來會如何,可是如果我不給彼此打氣,說著正確且無用的廢話,我又如何走的到春暖花開的明天呢?
行業理論不說正確的廢話,你哪能提升!很多人特別反感行業內一大堆江湖騙子,抱著所謂的理論知識,隨隨便便直播開班授課,動不動一節課過千上萬,一篇文章還要打賞??墒峭ㄆ聪聛?,都是一些粘貼復制這抄那抄的正確且無用的廢話。然而,沒有這些正確且無用的廢話,又懶又想要走捷徑的你怎么可能自己總結這些理論去朋友圈炫耀;又怎么可能用這些廢話與朋友吐槽討論,從而體現你的“高大上”;又怎么可能那么清晰的劃分,哪些自己已經知道不用再逼逼,哪些是真正需要更深入的學習呢?
所以,正確且無用的廢話,不管你說不說,反正我就愛說。誰叫我又懶又心懷慈悲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