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長教育》:there is no short-cuts in life人生沒有捷徑

Why are university girls so strange-looking?

大學女孩看上去怎么那么古怪?她們不可能生來就如此吧?大多數女孩生來樣貌不丑,但大部分女學生貌似都不好看。大學里一定有什么不好的東西,讓她們變得又胖又丑,還近視。

每隔一段時間,我都會把《成長教育》重看一遍。這是一部沒有高潮和經歷卻可以產生共鳴的情感電影。在成長乃至整個人生旅途中,充滿各種誘惑,蛇的慫恿,蘋果的甘怡,我們難免為之所動心。定力不是磐石,桃紅柳綠,鶯歌燕舞,總忍不住要蠢蠢欲動。

《成長的教育》,講的就是一位青春女學霸從“人生捷徑”中迷途而返的故事。

劇情交給百度,評分交給豆瓣,影片資源交給各大視頻網站。在這里,電影展開來的思緒最珍貴,最值得回味。

-01-沉浸

David是以非常不正式的“路人甲”的身份登場的。高檔的轎車,禮貌的談吐以及適當的幽默是成功“大叔”的標配,兩個人一見如故,以至于為自己回家的路程太短而感到深表遺憾(I only live around the corner. Worst luck.)聰明的男主將車速降至最低,博得女主一陣傻笑。兩人短暫的交談除了自我介紹,剩下的就是女主表達對父親的嚴厲管教的不滿和男主對女主的贊同,他甚至鼓勵其多參加音樂會,而這正好是她想要而父親卻禁止做的。

Jenny是別人眼里的優等生,可她內心仍有這樣一種期待:“等我大學畢業后,我會去法國。我要去巴黎,抽煙,穿黑色的衣服,聽雅克布雷爾的音樂!

正在這時,Jenny看見了他David。她主動上前打招呼,并對鮮花表示感謝。而他除了表示對她的校園音樂會的關心外,還邀請她周五晚上一起欣賞音樂會和共進晚餐。Jenny不僅感受到了真正的藝術的魅力——而不是為了名次而參加的校園音樂會的矯揉造作,并且驚訝于David的朋友Helen的華服和其與男友(Danny)在公眾場合的親密。

正如電影一直鋪墊的,Jenny聰明漂亮,本性叛逆奔放,是個學文學到極致的的女生,長期的家庭管束令她對外面的自由世界更為渴望。這種文科女生往往富有氣質,多數對生活充滿浪漫幻想,懂得如何品味藝術并渴望這方面的知己,與人交往更為注重靈魂層面是否能產生共鳴,而這種女生都出奇地具備同一個特點:早熟。如今出現一個成熟多金,懂得討自己歡心更重要的是總能說服自己的父母的David,她沒有理由拒絕他的每一次邀請。

“你不能把我當成16歲的小女孩兒看,我懂得很多一般16歲的傻姑娘都不懂的事情,所以我現在是個女人,真真正正的女人,請你把我當成女人看待”。

牛津之旅中,David向她解釋自己的行為,并告訴她之前看到的對一群黑人的非常友好表現,也只是他做生意的卑鄙手段而已。她仍舊繼續聽了下去,于是David跟她攤牌,如果她現在走,等于選擇了繼續聽爸媽的話,讀書,苦學拉丁文的生活,而這幾個星期以來她所經歷的餐廳和音樂會,“可沒有那么容易得到”(they don’t grow on trees——和Jenny爸爸說的一模一樣)。聽到這兒,Jenny笑了,于是倆人和好如初。

在學校,Jenny也炫耀起David給的俄羅斯香煙,并答應女孩子們從巴黎給她們帶東西。

是的,David要帶Jenny去巴黎。這就是第二次旅行,也是本片最美的部分。



Jenny十七歲的生日到了, 法語歌曲響起,鏡頭切換至埃菲爾鐵塔。陽光下,兩人游玩在巴黎的街頭、河邊,David貼心地呵護著她購物,拍照,觀賞風景,這一切都是Jenny夢想的。兩人的感情發展得十分順利。

盡管有同伴的勸解和老師的警告,David還是在一個晚上向Jenny求婚了,而Jenny最終也答應下來了。

-02-破碎

總有不好的預感,也總以為始亂終棄早該發生,可沒預料到幸福持續到了這會兒。

那晚的戲是David的殺青戲,從此他再也沒有出現過,留下一無所有的Jenny面對所有的一切。

我們可以一直平淡,但無法忍受平淡安逸的生活中,突然闖入一人完全擾亂正常生活,甚至令自己偏離預期的人生路線,這之后,卻又突然被告知這條路是行不通的。

以為找到捷徑,哪知捷徑通向深淵。

作為一個菇涼,得知自己的初戀、初吻、除夜全部獻給了一個混蛋是多么大的打擊,想來都惡心,更何況是在放棄學業,一家人都被愚弄的背景下。

-03-重生

不過因為這是電影,所以她也是最幸運的。她漂亮聰明,足夠堅強,她有機會有實力可以從頭再來。珍妮沒有一蹶不起,在師長幫助下重新投入枯燥乏味的課程,在某一天的早餐時間收到了牛津大學的錄取通知單,她釋然了,微笑了,終于可以自豪而驕傲地地去做海倫眼里的四眼青春痘妹妹了,關于大衛,權當是人生中的一段迷途,一場幻夢,也可以將之轉化為一筆成長的財富。

回頭來看,父親雖然嚴厲傳統,教育方面也有不通情理的一面,但他仍然深愛女兒。站在門外跟女兒道歉的一場戲是全片最令人感動的。

Jenny和老師的最后一場對手戲,在溫暖的房子里Jenny的成長與老師的寬容同樣令人動容。

老師笑著打趣說她經歷了這些事以后說話頗有一番“old and wise”的感覺,Jenny也笑了,說只感覺自己old(蒼老)了,沒覺得自己wise(智慧)。看到這里,頓時又重新愛上了這個女孩子——其實從始至終她都沒丟掉她的理智。短時間內看過了人世間不真實的奢華,夢醒時分又如此的深刻而冷靜,試問當年十六七歲的你可曾經受住了這番“成長教育”?

文藝歸文藝,在成長的道路上保持一顆堅定而純潔的心固然重要,但這世界千變萬化,你斷不能把自己輸給理想主義,現實生活也許不會給你第二次機會。

教育讓我們成長,這其中,學校教育,家庭教育,社會教育缺一不可。

-04-剪輯彩蛋

片中曾提到過女子學校當時很多學生在讀《簡愛》這本名著,老師對這本書的態度卻始終陰晴不定,這也是影片的一個暗示:相似的開頭,卻不一定擁有相似的結局——不是每一個女人都是簡愛,不是每一個簡愛都能遇到羅徹斯特,不是每一個簡愛遇到羅徹斯特的,因為這社會并不是你所想,男女平等也不是件那么容易的事情。

David 抽的煙名為 bachelor (單身),數次出現在電影里面。

這可能是導演的一個諷刺吧。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