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唱《最佳損友》:為尋浪漫聆聽,卻了悟離別真諦

圖片發自簡書App


最初聽《最佳損友》,是10年的時候,女友說在鳳凰古城來電話,說聽到這首歌,莫名想到了我。

那個時候,我們還是大二的學生。正是青春如畫的歲月。不受社會大染缸的洗禮,我們能把一切都想得很浪漫。

彼時,我其實很少聽陳奕迅的歌曲。尤其是他的粵語歌。聽這首歌時,也不是為了聽那人生中的滄桑與別離,只是想尋與女友思念的一絲浪漫的共鳴。

那時候想的就是,她是哪一句歌詞里,想起了我。聽完卻有點失望,丫的這首歌不應景啊!

年輕的我們相愛的時候,似乎就是這樣肆意,所有悲傷的詞語都可以化為唯美。一如在高中時我迫不及待給初戀女友聽《不值得》,然后真的分手了……

不過還是漸漸地喜歡上這首歌,迷戀上陳奕迅的嗓音;漸漸地開始單曲循環,穿行在大學校園里,漸漸地明了歌詞意義,才發現他唱著的,正是我在漸漸失去的。

大學里,我曾以這首歌,慰藉我的孤獨與失去。

大學畢業,再次唱起這首歌來,是在習水縣城。

那是14年的春天,寢室舍友結婚。我與另外幾個同學遠赴習水,參加他的婚禮。我們在婚禮前一天到達。那一晚喝酒,他卻舉著杯子對我說:“大雄,后來你變了。”

我想解釋,卻無從說起。

是啊,我變了,但變的,又何止是我呢?

第二天婚禮結束,我們一起去了KTV。坐在昏暗的房間里,我想唱這首歌。

我拿起話筒,點了《最佳損友》,我用話筒對著他:“送給你。”

圖片發自簡書App


朋友,我當你一秒朋友

朋友,我當你一世朋友

奇怪,過去再不堪回首

……

歌聲響起,我亦想起。想起曾經的我與他,彼時我們關系曾經那么好,我們曾幾何時形影不離,一起喝酒一起吹牛一起瞎比比,甚至在我有女友后,他也常常做一個大大的“燈泡”。可是從什么時候起,我們變了呢?

歌聲里,一幕幕都是你,一幕幕卻都不堪回首。

什么時候,開始漸漸疏遠,越來越遠。

開始不再什么都給對方說,開始各有各的路。

那一刻,我的心里,一片荒蕪。

“為何舊知己,注定變不到老友。”是因為相逢于青春璀璨時,還不懂人世浮沉,不懂人世幾回傷往事嗎?

不知什么時候,他也拿起話筒,唱起這首歌。

也許,歌詞最后那幾句,是贈給他,也是贈給我。

“來年陌生的? 是昨日最親的某某? 總好于那日我沒有 沒有遇過某某”

我們還是朋友,卻再也沒有那一份惺惺相惜。但即便是走遠,我們也必須慶幸,至少我們的生命里,曾經有過彼此。

回程路上,我和另一個朋友說起我的心事。

我們都來自中文系,我不是文筆最好的那一個,但卻是朋友中最看不開的那人。

友人勸我:“早該看開,過去了,就不必存留于心中。”

過去了嗎?

……

圖片發自簡書App


第三度想唱這首歌,是工作三年后,已然是成家立業之際。離開了平中,再度離開了很多好朋友好兄弟。

我都還記得離開離別前一晚,我把自己醉得一塌糊涂。離別那天,快上車的我一人在紅湖的街道,很想說些什么,卻只是感覺心里空蕩蕩的難受。我塞上耳機,任由歌詞在耳朵里不停歇循環。

然而,這一次離別后,我并沒想象中的放不開。我終于開始學會釋懷。也許是經歷的離別不少了,終于逐漸明白,人生本就注定是分離的。

曾經以為的一世相隨,不過是涉世未深的淺夢一場罷了。

終于漸漸明白,我們這一世里,最離不開的,恰恰就是別離。“待葡萄成熟透”,就注定與枝葉藤蔓分離。

人生路上。多少朋友親人,曾與我們親密無間,相約一世不離。但最終還是要離開,只不過青春年華的時候,我們看不明白離別的真諦,故而痛得那么深。

漸漸成長,我們遇到更多人,他們有的與我們幾面而別,有的陪我們走了長長一段,但最終都會離開。

但卻不再會那么痛,卻會開始釋懷,因為能與你相遇,那已經是最幸福的事。

我不會再奢求。

只是偶爾念起,還是會惆悵,不過亦歡喜。惆悵于分離,歡喜于相遇。

漸漸領悟這些時,習水那位舊友帶著妻子兒子來筑城。我們一起逛公園,談天說地,吃飯喝酒。一切,似乎又與大學時光重疊。

只不過,我們都長大了滄桑了。才發現再回不去的,不是朋友,而是曾與你走過的時光。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