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服力]|四兩撥千斤之力說服對方

你有沒有梗著脖子跟別人吵來吵去,只為了想讓對方接受你的觀點?

你有沒有急赤白臉的不停描述產品優點只為讓客戶認可?

你有沒有演講的時候接收到反對的觀點,立刻尷尬臉紅不知如何應答?

這樣的情況每個人都可能會遇到,但是卻很少有人知道該如何應對。更多的時候是任由情緒泛濫,最后不知如何收場,甚至忘記了自己的初衷。

有這樣一本書:


圖片發自簡書App



本書作者斯蒂芬·C.楊基于對神經語言程序學的研究和多年一線實踐經驗的積累,對如何在對方潛意識中植入建議、如何針對不同交流風格組合運用14種語言模式以及如何通過提問引導對方做出決定等進行了簡單易懂的講解。此外,針對每一種技巧,本書都給出了詳細的情景模擬展示,并將語言公式化,以幫助讀者便于練習、迅速上手。

【英】斯蒂芬·C. 楊(Stephen C.Young)著名的企業家,英國咨詢公司Proactive Persuasion的首席培訓師和創始人,這家公司以舉辦獨特的沉浸體驗式的說服力培訓講座而聞名于世。

書中有這樣一段描述;

停下來想想下面的幾個問題。

當別人認同你時,你感覺如何?

對于那些認同你的人,你感覺如何?

當別人認同你時,接下來通常會發生什么??

現在回答下面的問題。

當別人不認同你時,你感覺如何??

對于那些不認同你的人,你感覺如何??

當別人不認同你時接下來通常會發生什么?

當其他人不認同我們時,我們經常會立即變得警惕起來,而且會繼續堅持我們的觀點和立場談話氛圍可能會變得生硬,或者談話會戛然而止。所謂的關系融洽也會瞬間消散。

文章開頭的時候舉的幾個例子是別人不認同我們的時候的情況,設身處地,當我們想要說服別人的時候不能直接反對。這樣可能讓雙方溝通的氛圍變得危險,讓對方失去安全感,接著我們本來要說服對方卻變成了和對方的較量。要始終記得我們的初衷是什么,不是為了對抗,而是為了讓對方接受我們的觀點。

可是這時候可能有人要問了,如果對方的觀點簡直毀三觀,我真的不同意怎么辦?

確實這種情況可能存在,可是為了后面順利的說服,也避免陷入互相警惕而失去安全的溝通氛圍,就算特別不同意也要戰略性的同意。先讓對方覺得我們確實是認可他的觀點,避免對方下意識的對抗,從而建立安全氛圍,在合適的情況下引入我們自己的觀點。

那么如何先同意對方再引入自己的觀點呢?

書中給出了這樣的語言公式:

同意(部分同意)+而且+重新定義(問題不是A 而是B ,這意味著......+開放式提問)

舉個例子,我常常有機會站在臺上講一些我認為正確的觀點,比如又一次,我說到“分舵的發展離不開每個人的努力,前期我們已經努力了兩年并且轉為正式分舵,接下來——”,臺下一位拆書愛好者立刻站了起來,說:“據我的了解,在全國已經有近30個正式分舵,北上廣深的分舵做的紅紅火火發展非常的快,為什么鄭州分舵發展這么慢呢?”如果沒有提前準備如何回應這個問題,我一定是立刻面紅耳赤支支吾吾回應,最后不了了之。可是,巧了,我知道如何用同意框架去回應。于是,我簡單整理,然后回復對方:

“我同意你觀點,北上廣深到現在為止確實比我們發展快了很多,而且他們活動場次也很多。”

同時我點頭,又慢慢說道:“重點問題不是發展快不快,而是穩不穩,活動質量高不高,我覺得這也意味著我們能在相同的時間里為會員創造更多的鍛煉拆書技能的機會。我想知道,你覺得北上廣深的分舵是怎么既能保證分舵發展又能把活動搞得如火如荼的?”

先同意觀點,再把話題拉回到討論分舵如何更好發展上。順利把這次風波給平復了下來。

相信以后我再遇到這樣的情況不會要緊張不安了。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