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智成熟——拆解概念學做聰明人(拆二)

請仔細打開這三個錦囊

【寫在前面】

衡量一個人是否聰明的標準:大腦里是否有足夠多清晰、準確、正確的概念,這些概念是否有清晰、準確、正確的關系。我迷茫了好久,終于知道迷茫的原因:因為知道太多模糊的概念,致使大腦產生很多錯誤鏈接,導致我的心智受損。所以,要想心智成熟一點,從拆解概念啟程,讓這些清晰、準確、正確的概念給我們洗腦。

凡閱讀本身都是沒有意義的,閱讀后的思考,思考后的選擇,選擇后的行動才是有價值的。

tips:要看原文,請訂閱李笑來的得到專欄《通往財富自由之路》

拆二:出售時間

【I:思考原文】

財富自由不是終點,只是一個里程碑,在那之后還有很長的路(叫成長)要走,所以當我們達到財富自由這個里程碑之后,賣什么都不要賣自己的時間。

眼下的我們還是必須為了滿足生活必須而出售自己的時間,既然決定要出售自己的時間,就不要隨意對待自己的工作,因為那是在賣生命呢。出售就是交易的一種類型,我們需要知道交易的底線,讓我們一起打開三個錦囊,聰明且正確的出售我們的時間吧。

錦囊一:成長是根本關鍵

堅持成長就是要避免拔苗助長這樣的笑話發生(tips:日后我會單獨寫一篇文章拆解成長)。當我們在出售我們的時間時,首先得選擇一個平臺,而判斷這個選擇是否正確的標準就是問問自己“我選擇的事能不能讓我積累更多能力?”

這句話有兩個方面的含義:一是你要弄清楚你需要獲得什么新能力,你的選擇能不能讓你獲得這個新能力;二是新的選擇對你已有的能力是否有幫助,這個選擇能幫你完善哪個已知能力。

我記得很久之前就聽馬云說過一句話“選擇比努力更重要”。當時只是覺得有道理,可是自己并沒有在意,現在自己掉進坑里面了,才知道為一個不明智的選擇付出的代價有多么大,不過還好,我覺得成長最好的起點應該是這樣:最好的是十年前,更好的是現在。

在用成長做選擇時,一定要避免兩個坑。第一個坑是終點式思維,第二個坑是安樂窩——穩定。

很多人低估生命的無限可能性,忽略世界的多維變化性,以為自己只要做一次正確選擇就可以永享天福,這樣培養出一個單一的生命終將在世界不斷變化的維度中“失去重力加速度飛出去”。

當然穩定也是我們從小到大聽的最多的詞了,記得高考填志愿時,醫生、教師和公務員被貼了穩定的標簽,有無數家長推著自己的孩子擠破頭進入這些行業。其實這樣的穩定是好的,但是得設定期限,如果一輩子只做這個,那就是一輩子都在做原地踏步的努力。為這份穩定設一個期限,就如李忠秋老師說的,要發現并殺掉那頭奶牛,這樣才能過更好的人生,對呀,我們好多人依然眼巴巴的看著那頭被人稱贊的奶牛而遲遲不愿動手,這將會使自己的世界又小了一大半。

錦囊二:重視價值忽略估值

重視價值忽略估值就是要我們不要眼高手低。關于價值的解釋,我一直不是特別清楚,這里我暫時將其理解為價值就是真實的自己的能力強弱和社會貢獻率的組合,這是由內而外的變量。而我理解的估值是外部環境(市場)針對你的某些條件表現出來的價格,這是由外而內的變量。所以錦囊二就是我們熟知的價值決定價格,價格圍繞價值上下波動(暫且將自己理解為一個商品)。

我們經常追求估值而摒棄價值的根源是我們堅持執行終點式思維模式,以為人生的選擇(交易)只有一次,為了貪,我們當然會做估值越高的選擇,卻不知道人生其實是一個不斷選擇不斷試錯的過程,我們是要選擇很多次的,我們是不可能做到讓我們的估值遠遠超過我們的價值的,因為估值是錨定在價值之上的,試想一個沒有價值的物品怎么能在多次交易中以天價的估值售賣出去呢?

我想起我們剛剛畢業的大學生擇業,總想著要做既輕松又高薪的工作,可是遍尋整個校招網,望眼欲穿依然不見能重視估值而忽略價值的崗位出現,于是抱怨大學生就業太難了,我們應該去考研,我覺得考研是很好的,但是,如果你連考研的目的都不知道,只是想要逃避找不到理想工作的困境,那研究生的三年與本科生的四年有什么區別。

我認識一位朋友(我和他不熟,但是我很佩服他),他是學習中醫的,工作幾年后辭職,然后閉關學習醫學,他的人生地圖非常清晰明了,他知道他什么時候需要什么。當他給我說他要去讀研的時候,我先是吃了一大碗混沌(混沌、糊涂),然后才頓悟,一個人有了夠強的能力了,再給自己穿一件高學位的衣服,錦上添花之人必成人中龍鳳。他就是一步一步積累價值成功而不是想著靠估計僥幸成功的。

所以我們要重視每一次選擇給我們帶來的價值增長而不是估值的變化。

錦囊三:耐心比什么都重要

耐心比什么都重要就是提醒我們不要急于求成,文火慢熬才能享用營養好粥。耐心是實現復利效應的前提,一個沒有耐心的人是看不到復利效應的轉折點的。因為在復利效應展現之前我們要有很長一段夜盲路要走,在這看不見的時候最需要耐心了,在這個時候盡顯耐心之人必能克服困難,最終享受復利效應帶來的佳果。

一個有耐心的人,就是關注積累和重視價值的人,他們會不斷成長,然后笑著說“我的這一生靜候時光檢驗”。我就是一個無耐心的人,看著周圍人成長,我急躁,討厭蝸牛般爬行的自己;看到要學習的知識太多,我急躁,無形之中把自己養成一條貪吃蛇。就這樣一下子吃了好幾碗大混沌之后,我開始磨自己的性子,別人成長是別人的事,我只要每天進步一點點就好,要學知識太多,我就擇重,排兵布將,一個知識一個知識的學,我相信知識都是相通的,只要我耐心的死磕一門知識,把鍛煉出來的技能遷移到下一個知識,就會大大的縮短我學習的單價。

沒有耐心的人同樣是秉持終點式思維的人,他們是不可能到達財富自由的這個環節的。

【A1:過去經歷】

我記得一年前我在微信上接觸各種公眾號的時候,感覺自己接觸到新大陸,每天花大塊時間閱讀各個微信公眾號的文章,持續一年后,我一點成長都沒有。我這一年的時間就這樣白白的浪費掉了,現在想來都是因為我沒有正確的出售我的時間。單純覺得微信公眾號的文章很新鮮,卻不知道是怎么應用的,這就是在做提高估值的事,而且自己沒有耐心把有價值的文章反復閱讀,看了也就這樣了。現在想來還十分悔恨,其實一年前我就應該接觸各種新媒體的,不過還好,一年后的我開始在改變了。

【A2:未來計劃】

我的大腦要時刻裝著這三個錦囊,以此時刻警醒自己,拒絕終點式思維。其實我已經為成長做了一個選擇——從工科女轉為銷售工程師,跨度比較大,但是我覺得這樣的選擇對我而言,成長更大,人生沒有一錘定音,做了這個選擇,出售這份時間,為了下一次交易,努力讓自己成為一個有價值的人兒吧。

【明日思考】

有收獲的時間才是被出售的時間,沒有收獲的時間就是被扼殺的時間,如何避免扼殺時間呢?。還有我們最寶貴的財富是什么呢?如何做才是成長最好的打開方式呢?讓我們一起期待下次分享吧。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