額爾古納——陳鴻宇
野花過草原,再看一眼
湖面漫云煙,再看一眼
北轍到南轅,來時路遠
離家難免,再多看一眼
三更忽夢,少年窗扉緊掩
舊巢客雁,遷來一手新繭
額爾古納的水,依舊是清甜
飲別了春深,又別過時年
一晃又一眼,怎么發現
往來都擦肩,歸途蜿蜒
雨中那紙鳶,兒時手中線
我會慢點,卻不敵時間
燈火已奄奄,且笑且懶倦
五更未眠,蝴蝶捉住少年
春天戀夏天倦,秋天困住冬天
鄉音未變,只少了心心念
一晃又一眼,怎么發現
往來都擦肩,歸途蜿蜒
雨中那紙鳶,兒時手中線
我會慢點,再慢一點
一晃又一眼
往來都擦肩
雨中紙鳶無緣
光陰不言再慢一點
野花過草原,再看一眼
湖面漫云煙,再看一眼
北轍到南轅,來時路遠
離家難免,再多看一眼
國慶剛從家里回到杭州,就聽到了陳鴻宇的這首新歌《額爾古納》,歌詞依舊如詩,讓人忍不住單曲循環,可是調子里溢出的滿滿鄉戀,句句映射到自己身上,總不免讓人唏噓。
他有他的草原繁星,牛羊遍野,我有我的丘陵矮坡,野花叢生。
我們都是離家的孩子,心底里都有一團解不開的疙瘩,向往著大都市的繁華便利,卻又舍不得鄉村里的田埂野花。
或許因為城市里,終究有我們的未來,絢爛的,光明的,先進的,迅捷的。而鄉村里,卻留下了我們的過去,爛漫的,無邪的,純粹的,溫暖的……
于是,我們飲別了春深,又別過時年,在與歲月的抗爭中,歸來又遠走。告別割斷紙鳶引線的少年,走出樂于捕風追蝶的童年。
于是,每次離家的時候,我們總是忍不住三步一停留,五步一回首,不僅僅望向故鄉的原風景與家中的老爹娘,也望向那個從蹣跚學步開始漸次成長起來的自己。
歲月的長河依舊奔騰不息,我們也還是固執地與光陰和距離較量。再看一眼,草原繁花,再看一眼,平湖煙雨,再走一遍,蜿蜒歸途。
理想三旬
雨后有車駛來
駛過暮色蒼白
舊鐵皮往南開 戀人已不在
收聽濃煙下的
詩歌電臺
不動情的咳嗽 至少看起來
歸途也還可愛
琴弦少了姿態
再不見那夜里
聽歌的小孩
時光匆匆獨白
將顛沛磨成卡帶
已枯卷的情懷
踏碎成年代
就老去吧 孤獨別醒來
你渴望的離開
只是無處停擺
就歌唱吧 眼睛瞇起來
而熱淚的崩壞
只是沒抵達的存在
青春又醉倒在
籍籍無名的懷
靠嬉笑來虛度
聚散得慷慨
輾轉卻去不到
對的站臺
如果漂泊是成長
必經的路牌
你迷醒歲月中
那貧瘠的未來
像遺憾季節里
未結果的愛
弄臟了每一頁詩
吻最疼痛的告白
而風聲吹到這
已不需要釋懷
就老去吧 孤獨別醒來
你渴望的離開
只是無處停擺
就歌唱吧 眼睛瞇起來
而熱淚的崩壞
只是沒抵達的存在
就甜蜜地忍耐
繁星潤濕窗臺
光影跳動著像在
困倦里說愛
再無謂的感慨
以為明白
夢倒塌的地方
今已爬滿青苔
其實,第一次聽到陳鴻宇,是他的《理想三旬》,是工作中新結識的美院服裝系一個帥氣的姑娘分享到朋友圈里的。
這位設計出身的姑娘,眉目間有幾分神似王菲,自覺她分享的歌應該不錯,就點開來聽。于是就喜歡上了這個用聲音吟唱詩歌的此間少年。
我想,我們當中的不少人,都曾做過那個夜里聽歌的小孩。那時候還是錄音機與磁帶,還有卡帶轉動起來的嘈雜機械音與電流聲,可我們依舊歡喜。
深夜里偷偷蜷在被窩里,提防著查房的老師或者父母,一遍遍地倒帶,只為讓那首鐘情的歌流進自己的耳朵,伴著自己進入光怪陸離的夢境。
我們從那樣的懵懂青春里走過來,懷揣著蜜糖般單純美好的理想,出發,在暗夜里踽踽獨行,在風雨中顛沛流離。
我們擁有相似卻又各異的青春腳本,為了夢中迷離的點點星光,走過一段又一段泥濘的路,淌過一條又一條湍流的河。
我們遇見黃昏落雨時涓涓的車流,傾聽月上柳梢時簌簌的風聲,也迷戀日出海面時粼粼的波光。
而今,時光老去,你的理想幾歲了?是已如雛菊綻放,還是被埋葬在一個斑駁的墻角,青苔叢生,狗尾瘋長?
途中
陳鴻宇-濃煙下的詩歌電臺
夕沉下
的飛鳥
影子多細長
夜宿在
某山口
霧氣濕衣裳
挎壺酒
給荒野
飲酌那秋黃
不吁然
不吟唱
只拾掇行囊
趟出這片枯寂就趟過生長
遇見風起水浪就遇過虛妄
忍住頃刻回望就忍過恓惶
一如年少模樣
日升抑或潮漲
痛徹抑或善忘
你要去的地方
四野細雨春芒
太輕太急恓惶
聽街聲
聞世況
或走俗尋常
經戈壁
過斷橋
塌落泥土香
遞根煙
給路客
解乏這星光
繭磨在
鞋跟上
無所謂遠方
趟出這片枯寂就趟過生長
遇見風起水浪就遇過虛妄
忍住頃刻回望就忍過恓惶
一如年少模樣
苦旅抑或迷香
歡喜抑或墜亡
你要去的地方
遺情處有詩章
更行更遠還唱
沿途避走齊脖的深草
和滾落衰亡的陡坡
給蹭過車的老司機遞煙解乏
不惦記竹筒盛雨露的事兒
你要愛荒野上的風聲
勝過愛貧窮和思考
暮冬時烤雪遲夏寫長信
早春不過一棵樹
聽著這首《途中》的時候,我總會想起《聲律啟蒙》中的那句,“兩鬢風霜,途次早行之客;一蓑煙雨,溪邊晚釣之翁。”
而后,是馬致遠的那首《天凈沙·秋思》——“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
歌中的飛鳥與影子,山口與霧氣,荒野與酒壺,日升潮漲與戈壁斷橋,都像極了古文里的那些意象,無需過多的言語修飾,簡簡單單的堆砌起來,就能讓人頓覺滿目蒼涼,心生悲愴。
途中的我們,從年少模樣,聽雨歌樓上,到而今壯年,聽雨客舟中,也許再到將來的鬢已星星,聽雨僧廬下。飲過雨,餐過風,遭遇過水浪,吸食過土香,痛徹過,善忘了。
時光就如那些齊脖的深草,衰亡的陡坡,遞給蹭車老司機解乏的煙與竹筒盛雨露的事兒,隨著荒野上的風一掃而過,不著痕跡。
繁華落盡之時,鉛華洗盡過后,也許我們,會在暮冬圍爐烤雪,共話少年事,在遲夏展紙落墨,盡書長相思。
我們望著早春發芽的那棵樹,盤腿而坐,嗑著瓜子,咀嚼一些唯己能懂的故事,回味一些唯己自知的往事。
早春的樹
陳鴻宇-濃煙下的詩歌電臺
詞:唐映楓曲:陳鴻宇
臂彎做衣架
搖晃在庭前
腰桿做長椅
你輕靠
或躺下看書
耳朵做一串項鏈
被你鎖進鐵盒子
眉目流轉做扇窗
你常在
沉默時凝望
而我的身世,已經早春
棄于某片荒蕪,你經過我
半生的意義,如此取舍
骨頭在曬干后,還能生火
背脊做張床
偷聽你囈語
發絲做門簾
折疊成
深秋的陰影
雙腳支起一面鏡
清早時你好梳妝
手指耐看做陳設
掌心紋精致得不需要打磨
雨季一過,門欄前吐新芽是我
隆冬時節,壁爐煙塵是我
枝椏伸往更遠處的蘆邊湖泊
鳥兒驚起,便將葉子抖落
耳朵里回旋著《早春的樹》,我就像回到了小時候。
村子里放露天電影,在路旁的電線桿子上拉起一塊白色幕布,閃著微塵的光柱打上去,黑白的跳動畫面就一幅幅在眼前鋪展開來。
我們三五個孩子搬著小板凳兒,擠在大人堆里,分食著兩毛一小包五毛一大包的五香瓜子兒,眼睛卻不曾離開那幕布。
在那塊隨風輕蕩的黑邊白布上,可以看見晴朗的天空下,鐵絲拴起的晾衣繩上,幾個空衣架搖搖晃晃,一件白布裙衣袂飄飄。
可以看見陽光明媚的午后,被鄰村木匠刨平并鉚接而起的長條木椅上,一位臉龐清秀的長發姑娘,擁書輕眠。
可以看見雕花漏窗前,晨起梳妝的她,素手輕拂著鐵盒妝奩里露出的木珠項鏈,迷離的眸子卻仿若一彎秋水,穿透窗格,凝望遠方。
而后,冬天來了,大雪落了,斜倚在木榻上的她,翻著些許泛黃的幾頁花箋,床畔的火爐里,通紅的木骨,偶爾噼噼啪啪……
在這看似孤寂的獨角戲背后,卻有著一個明媚的少年,甘愿為心頭上的那個姑娘化作一棵早春的樹,投身于依舊凄冷荒蕪的原野,被砍伐,被肢解……
雨季一過,門欄前吐新芽是我
隆冬時節,壁爐煙塵是我
枝椏伸往更遠處的蘆邊湖泊
鳥兒驚起,便將葉子抖落
……
PS:
其實,聽到額爾古納的時候,我腦海里的第一反應就是遲子建的《額爾古納河右岸》,之前用喜馬拉雅斷斷續續聽了幾段,總也難以繼續,聽著這首歌,就順手找了電子版,沒想到竟然在手機小屏上一口氣讀完了。深夜兩點半,想著該寫點什么,卻終于沒能熬住,睡了過去。
而關于陳鴻宇,還有幾首也值得推薦,不過還沒有靜下來寫完,就先說說這幾首吧,期待下文。